黃海燕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實施,要求教學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提倡跨學科主題學習。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圍繞地理學科四大核心素養開展研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關鍵詞]核心素養;跨學科;主題學習
[中圖分類號] ? ?G633.55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0-0083-03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改變學生的地理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了解地理知識的價值,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基于學生的基礎、體驗和興趣,圍繞某一研究主題,以地理課程內容為主干,運用并整合其他課程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開展綜合學習的一種方式。它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聚焦真實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體現鮮活的實踐特征。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地理課程要培育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地理跨學科主題學習立足于核心素養的培育,關注學生探究與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是現代教學的一種趨勢,但是在教學中真正形成跨學科教學的案例還比較少,學生核心素養也有待加強。開展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研究(見表1、表2),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加深學生對地理主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不僅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還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提升教學水平。
一、以人地協調觀為導向的跨學科主題學習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自然觀、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發展觀,從而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因此,教師在傳授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專題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緊密結合本土資源與環境、生產生活與環境的關系,讓學生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注人地協調。尤其是在當地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利用當地優勢資源,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等可持續發展道路,使經濟在得到振興發展的同時,環境也得到保護。
如在設計“瑤鄉油茶文化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跨學科主題學習時,上課前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選擇自己生活的區域,運用跨學科知識認知當地瑤鄉,了解瑤族的相關文化;圍繞油茶文化這條主線,通過打油茶、喝油茶的生活體驗,從不同學科角度完成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人地協調觀念。
地理學科:通過生活體驗,了解當代人為什么喜歡喝油茶?喝油茶與當地氣候有什么聯系?由此探究地理環境對人們飲食習慣的影響。結合茶葉、茶樹的生長特性,分析瑤鄉人民利用哪些優越的區位條件發展茶葉與茶樹的種植,探究開發利用茶樹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有利與不利影響,是否會造成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由此引導學生為合理利用土地、保護好生態提出合理的措施,做到因地制宜,走科學生產、綠色生產等可持續發展道路。
語文、美術學科:自然環境會對方言、文學等產生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與瑤族生產、生活有關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說詞等,讓學生了解當地地理環境特征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認識到人們能利用自然條件來發展生產,可使用瑤族文化元素來概括瑤鄉的美麗,讓更多的人了解瑤鄉油茶等瑤族文化。油茶已經成為瑤族美食的品牌,每年的“三月三”等節假日,政府都會開展“品油茶”的文化宣傳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宣傳活動,使更多的人品嘗到瑤鄉的油茶。聚焦本土茶葉產業的發展,思考如何打造茶葉品牌,形成茶葉產業鏈,拓寬茶葉的銷售渠道,讓優質茶葉走出本土,讓更多人了解茶文化、瑤族文化。油茶文化意義深遠,教師可引導學生綜合分析油茶文化對農業、旅游、交通等產生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當地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通過跨學科主題學習,培養學生科學、合理利用資源,樹立合理利用優勢區位條件發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思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以及保護家鄉、振興家鄉的情感。尤其是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到既要振興經濟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形成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等人地協調觀。
二、以綜合思維、區域認知為導向的跨學科主題學習
綜合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多種多樣,將其劃分成不同尺度、不同類型的區域加以認識,是人們認識地理環境復雜性的基本方法。各區域的自然、人文和社會等地理要素各不相同,且存在明顯的差異性,但各要素是在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并在變化和發展中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變化會影響到其他要素的變化,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區域認識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該區域地理環境特征的綜合理解與運用,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在設計“瑤鄉油茶文化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時,教師可以油茶文化為主線,品瑤鄉油茶、嘗當地小吃,識別瑤鄉各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特征,分析油茶文化對當地自然、人文活動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通過對當地的考察,分析瑤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地理要素的類型與分布特征,提高學生對該區域各要素的認知;通過分析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人們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歷史學科:考察人們在傳統服飾、住房建筑、飲食文化、風俗信仰等方面形成的民族風情與特色,探討區域各要素對人文活動的影響。了解“油茶文化”與當地的歷史環境有什么關聯,探究飲食文化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何影響,提高學生對當地瑤族歷史文化的認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瑤族歷史元素、文化元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音樂、美術學科:通過實地考察瑤族的民間音樂、舞蹈等藝術文化,提高對瑤族藝術文化的認知。通過非遺文化打造民族文化特色,將收集的資料制作宣傳廣告,讓瑤族的藝術文化得到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瑤族藝術文化及其藝術價值。
跨學科主題學習能使學生了解區域的自然、人文和社會等各地理要素的差異、規律及聯系,讓學生學會分析該區域的自然區位要素對人文社會的影響;提高學生對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歷史文化、藝術文化以及各要素之間差異性與整體性的認知。跨學科主題學習體現了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充分融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技能。跨學科主題學習不僅讓學生認識到該區域地理特征、地理環境與人類的關系,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三、以地理實踐力為導向的跨學科主題學習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新課標明確提出,課堂應該具有豐富的實踐內容。地理實踐能夠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真實的世界,領悟地理的魅力,從而激發其學習的熱情與求知的欲望。課堂內的教具制作、問題探討、地圖繪制、地理實驗,課堂外的地理觀測、地理調查都屬于地理實踐,是學生實踐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生具備地理實踐能力,有助于應用地理知識和方法來提高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地理實踐能培養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感、團結協作等品質。地理實踐可以讓學生利用真實情境,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學到的地理知識解決真實的生活問題。如在設計“瑤鄉油茶文化與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時,可以通過地理考察、調研、反思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地理學科:通過喝油茶這一真實情境,讓學生對當地地形類型、地勢特征、河流分布、氣候類型及特征等進行實地研學。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及其各地理環境要素的分布,了解當地的飲食習慣與氣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總結瑤族人民的生產生活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同時,反思由于資源利用不合理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為實現當地的可持續發展制定合理發展措施。
歷史、語文、音樂、美術學科:深入民間考察瑤族人的生活習俗,搜集與瑤族相關的歷史、文學、藝術等文化素材,探究瑤族各類文化的地域特征及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結合民族特色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促進鄉村振興。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時,不僅要注重融合多種學科知識,而且要注重學科素養的培育。教師應以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導向,注重學科素養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地理學習的正確觀念,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探究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在專業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提升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力等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地理學科的育人價值。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段玉山,姚澤陽.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測評:基于現代測量理論的視角[J].中國考試,2018(2):24-29.
[2] ?張春華.培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須加強“理”性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8(16):68-69.
[3] ?何友德.基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綜合實踐活動探究[J].求知導刊,2022(29):14-16.
[4] ?朱翔.我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發展展望[J].地理教學,2022(17):10-13.
[5] ?陳艷茹.素養培育視角下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案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責任編輯 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