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品優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加強學段銜接的新要求,讀后仿寫是銜接初中起始年級與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的重要寫作訓練方式。本文基于區域調研,闡述當前讀后仿寫教學存在的四大問題,并通過多輪磨課研討,嘗試探索讀后仿寫教學的有效路徑,即學習范文語言、把握范文架構、搭建仿寫支架、評價完善仿寫、修飾展示作品,以更好地銜接小初英語寫作教學。
關鍵詞: 小初銜接;讀后仿寫;寫作教學
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強調加強學段銜接(教育部,2022)?;A教育階段的學段銜接包括幼兒園和小學、小學和初中、初中和高中。針對小初銜接,《課標》提出要關注學生在知識、能力、習慣、方法等各方面的進階,對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言水平實際達成情況開展調研,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模仿使用和組合運用多種學習策略(教育部,2022)。讀后仿寫是語言實踐模仿的一種形式,是對語言輸入與輸出技能的雙重訓練。本文擬嘗試基于讀后仿寫探索開展小初寫作銜接教學的有效途徑,以幫助初一新生順利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要求。
小學、初中寫作教學不同側重點及銜接教學存在的問題
1. 小學和初中寫作教學側重點的不同
《課標》語言能力學段目標二級(針對5—6年級)對“寫”的要求是:在書面表達中,能圍繞圖片內容或模仿范文,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教育部,2022)。在語言技能要求中,《課標》進一步明確:模仿范文的結構和內容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并嘗試使用描述性詞語添加細節,使內容豐富、生動;正確使用大小寫字母和常見標點符號,單詞拼寫基本正確;根據需要,運用圖表、海報、自制繪本等方式創造性地表達意義(教育部,2022)。由此可見,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側重于看圖寫文與讀后仿寫兩種形式,學生只需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無須關注作文的篇章結構。
而《課標》學段目標三級(針對7—9年級)對“寫”的要求是:在書面表達中,能選用不同句式結構和時態,描述和介紹身邊的人、事物或事件,表達情感、態度、觀點和意圖等(教育部,2022)。《課標》要求的具體語言技能包括:學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用詞準確,表達通順,格式較為規范;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獨立起草、修改和完成語篇等(教育部,2022)??梢姟墩n標》要求初中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起草和修改作文,在學會表達情感和態度的同時在標點符號、遣詞造句、語篇格式、語篇長度等方面達到更高的標準。
2. 初中起始年級寫作銜接教學存在的問題
《課標》對小學和初中“寫”的技能培養提出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遞進要求,但筆者通過在本區域多年課堂觀察發現,教師在基于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上冊寫作板塊(Task)設計教學時,常出現以下問題:
第一,缺少教學梯度,小初銜接期的過渡不夠平緩。許多教師在初中起始年級進行英語教學時,片面認為七年級上冊教材的內容過于簡單,為加快寫作教學進度,會忽視單元寫作板塊的范文教學,甚至無視教材中的讀后仿寫訓練。取而代之的是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圍繞相關主題,對標中考要求,直接用所學語言寫出規范的書面語篇。這樣容易使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難以適應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要求,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后續讀后仿寫的開展。
第二,誤解寫作板塊的教學目標,使寫作教學流于形式。許多教師誤把教材寫作板塊的范文當成一篇精讀教學材料,認為學習范文中的單詞、句型、語法知識等比較重要,學生需要在精細化講解和反復操練后才能學會使用,因而教師用大量課堂時間講解語篇,處理生詞和語法,而本應當堂完成的寫作訓練則流于形式或直接改為課后作業。
第三,仿寫內容與范文學習脫節,仿寫質量堪憂。許多教師僅把范文當成學習詞句用法的精讀語篇,寫作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寫作時間被嚴重擠壓,致使學生寫作如同教師精講范文后形同虛設的附庸。這樣的寫作教學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習慣于把要表達的內容逐句翻譯成英語,寫出的文本機械死板、松散零亂,與范文提供的語言素材和語篇結構脫節。
第四,過程性評價缺失,學生缺乏自我修正完善的成長體驗。許多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習作時,僅依據語言錯誤的多少來評定得分,教學反饋也只是讓學生訂正錯誤。這種寫作教學評價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言準確度,但卻容易導致教師批閱苦、學生提高慢,無法發揮評價促學促教的作用,也無法突出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
仿寫和寫的區別及仿寫活動不同階段的側重
仿寫是寫的基礎,寫是仿寫的升級。仿寫是學生在學習范文的語言表達和篇章結構后,仿效范文寫出的在語言表達和文章架構上都與范文十分相似的短文,其難度較低,適合處于英語學習起始階段的學生。而圍繞給定主題的寫則要求較高,學生首先需要考慮給定主題所涵蓋的內容,再基于主題內容調用語料儲備中的表達,將眾多的語言信息按照一定的表達邏輯歸類整合,建構文章的段落。仿寫是依葫蘆畫瓢,有言可依、有范可仿;而寫是圍繞某一主題進行構思和創作。仿寫雖然是類似鸚鵡學舌的表達,但它卻是初學者建立表達自信和萌生表達意愿的訓練形式,對于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因此,在讀后仿寫的讀的階段,教師要側重引導學生關注范文的語言表達,啟發學生領悟范文語篇的段落架構;在仿寫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學習范文中的規范語言,模仿范文的段落架構布局謀篇。
本文將以譯林版《英語》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作板塊教學為例,探究有效銜接小初英語寫作的讀后仿寫教學實踐。
例析讀后仿寫的優化教學步驟
譯林版《英語》教材中的寫作板塊位于每個單元前五個板塊之后,是在大量語言輸入學習后以書面表達為主的語言輸出板塊,一般由寫作范文和寫作訓練兩部分組成。寫作板塊的讀后仿寫教學應指向寫作表達。教師要始終圍繞仿寫這一教學主軸,探尋范文閱讀與讀后寫作的關聯點,使范文學習為后續仿寫服務,為語言輸出層層鋪墊、搭建支架,使以寫作表達為目的的教學活動貫穿整個寫作板塊教學始終。
1. 學習范文語言
教材寫作板塊中的范文往往是結構嚴謹、語言規范的精煉小文。教師在基于這類范文開展教學時,應與閱讀板塊中的語篇教學有所區分。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較為真實的情境導入范文學習,使學生了解范文的主要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悟范文的語言表達,為后續的仿寫積累豐富的語料。為了使學生在閱讀范文時層層深入,為后續仿寫做好扎實的語言鋪墊,筆者設計了以下學習范文語言的教學活動: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關聯仿寫任務與實際生活
為了提升學生感知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真實感、現實感和需求感,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要聯系學生的真實生活,創設貼近其生活經驗的主題情境(王薔,2016)。因此,筆者運用實例引出范文中的主人公Daniel,并通過展示上海迪士尼樂園游客絡繹不絕的照片設置情境:上海迪士尼樂園因生意火爆招募志愿者,要求征募者提交申請函進行自我介紹。
用學生熟悉的游樂園創設情境能使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興趣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自我介紹文體的普遍性及實用性。筆者基于該情境順勢引出教材范文主人公Daniel——他想去迪士尼樂園做志愿者,于是寫了范文中的自我介紹信。由此,筆者為范文創設的真實生活情境,為后續仿寫鋪墊了寫作背景。
(2)利用圖片學習生詞,為仿寫儲備詞匯
許多教師處理語篇生詞的方式機械枯燥,如呈現教材詞匯表后領讀生詞、簡要講解,再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脫離語境機械記憶零散的詞匯,學習過程枯燥乏味,詞匯學習效率低下。
在本節課中,筆者將圖片引入詞匯學習,基于教材中Daniel的頭像圖設計了問題鏈,在導入新課的同時,又在語境中處理了生詞(教學課件如圖1所示)。首先,筆者設問:“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Who is this smiling boy? What does he wear? Is he happy?”通過問題引出Daniel戴眼鏡的關鍵信息,并進一步引出相關的語言知識,如“Daniel wears glasses.”一句中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名詞復數形式及其發音等。之后,筆者介紹道:“From this picture, we can see Daniel is cute, so everyone likes him.”由此引出生詞everyone,并通過likes再次學習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
筆者在介紹主人公的過程中巧妙處理了生詞,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詞匯教學效率較高,也為仿寫進行了詞匯鋪墊。
(3)層層感知范文語言,為仿寫鋪墊思維與語言
筆者讓學生閱讀Daniel自我介紹的范文,并根據范文內容完成筆者原創的判斷正誤并改正的練習(如:“Daniel was born in Beijing and lives in Beijing, too. ”一句存在錯誤,需將第一處Beijing改為Nanjing, 以此檢測學生對原句I come from Nanjing是否理解正確 ),以幫助學生理解語篇內容。接著,筆者設計閱讀文章并回答問題的活動。本活動共包含四個問題:
Q1. Who does Daniel live with?
Q2. Where was Daniel born?
Q3. Do you think Daniel is good at basketball?
Q4. Is he happy at school? And why?
Q1和Q2屬于淺層次的信息核對題,學生可以從范文第一段找到答案。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兩個問題,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Q3和Q4的答案需要學生依據原文信息來推理判斷。原文沒有涉及Daniel打籃球的信息,但提到他的身高,因此學生在回答Q3時,需要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判斷并給出理由。而在回答Q4時,學生需要綜合考量范文第三段“I like all the lessons at Sunshine Middle School, and I am good at Maths.”以及第四段“I have some new friends at school. They are all very nice.”,從中得出“Yes, he is happy at school.”的結論。
在本環節中,學生首先初讀范文,判斷正誤,初步感知范文語言。該練習比較簡單,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完成,由此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接著,筆者設置問題鏈,讓學生根據范文內容回答問題。問題難度層層遞進,既包括與原文信息的簡單匹配,還包括根據生活經驗進行邏輯推理,促使學生的閱讀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此過程中也使思維從低階走向高階。在回答問題時,學生需要回讀范文并使用規范的語言表達,這為仿寫做好了語言鋪墊。
(4)改寫范文句式,為仿寫準備多樣表達
在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范文語言后,筆者在教學課件中展示了范文全文,凸顯其中的典型句式,要求學生思考同義轉述的方式。例如,學生將原文中“My hair is very short.”轉述為“I have very short hair.”,將“I am good at Maths.”轉述為“I do well in Maths.”。
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細讀范文,發現范文中的美詞佳句。范文能為學生提供類似文體寫作時需要的表達句式,為后續的仿寫輸出儲備語言素材。
(5)引導使用關聯詞,為仿寫準備復雜句型
筆者還設計了美化原文語句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用especially和because改寫范文中的句子“I like all the lessons at school, and I am good at Maths.”。有學生將其改為“I like all the lessons at school, especially Maths because it is quite interesting.”。再如,筆者要求學生用句式“neither... nor...”轉述并美化“I am not very tall.”,有學生將其改為“I am neither tall nor short.”,甚至還有學生問能否創新轉述為“I am of medium height.”。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的思維火花并給予鼓勵。
改寫和美化范文原句能進一步培養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提升語言表達的豐富性。筆者趁勢鼓勵學生在學好教材內容之余,積極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書面表達儲備語料。教師要改變教學思路,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語言習得的源頭,創設促進語言習得的互動活動,讓學生大量接觸正確的語言輸入,產出與理解緊密結合,與正確的語言輸入協同(王初明,2011)。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范文及課外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的語言輸入。
2. 把握范文架構
小學英語寫作的語言輸出量較少,不涉及篇章結構,只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或某一事物寫幾句意思連貫的話。但進入初中后,英語寫作的要求明顯提高。因此,學生除了關注范文的語言表達外,還要特別關注布局謀篇。教師在進行范文閱讀教學時要特別重視范文的結構邏輯,為后續學生仿寫提供可參照的語篇結構范式。這是做好小初英語寫作銜接的著力點。
在學生完全理解范文內容并賞析美詞佳句的基礎上,教師要讓學生整體回望全文,厘清篇章結構。筆者設計了缺詞填空和歸納各段大意的活動,引導學生把握范文的語篇架構。本案例中的范文分為四段:第一段簡要介紹Daniel的姓名、年齡、出生地以及目前的生活狀況(General information);第二段介紹他的外貌(Looks);第三段介紹他的興趣愛好(Hobbies);第四段介紹他的交友情況(Friends)。學生通過學習范文的篇章結構,初步了解自我介紹文體的通用結構,為后續仿寫積累了布局謀篇的參照。
3. 搭建仿寫支架
從只寫幾句有意義的表達到模仿范文結構寫四段邏輯關聯的短文,小學到初中的英語寫作難度提升較大,會使一些學生感到困難。基于此番學情分析,筆者搭建了多樣化的支架來降低語篇仿寫的難度,使學生在寫作支架的輔助下順利完成語篇仿寫。
(1)激活范文詞匯和句式,羅列仿寫素材
首先,筆者讓學生繪制個人信息資料卡并填寫相應的欄目,為寫作準備了信息要點。然后,筆者組織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收集、整理有用表達,為仿寫提供語言支架和內容素材。
(2)重溫范文結構,明晰仿寫段落劃分
筆者提醒學生回想范文段落結構,按照范文四個自然段的順序重組分散無序的有用句型,將其結構化(如圖2所示),為后續仿寫整理了語篇結構和表達句型。
(3)基于范文語言和結構,進行仿寫實踐
本環節學生要當堂嘗試仿寫,把圖中的結構化句型擴展成題為“This is me”的語篇。由于先前搭建了豐富的寫作支架,大多數學生都能很快完成讀后仿寫任務。在前述搭建仿寫支架環節,學生已通過填寫個人信息資料卡為寫作列出信息要點,還通過頭腦風暴整理出可用于自我介紹的有用句型,并按范文的語篇結構邏輯歸類排序,為寫作搭建了信息要點、有用句型和語篇結構支架,從而使仿寫易于入手。筆者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仿寫實踐,使寫作活動真正成為寫作板塊教學的重頭戲,實現以寫促學的目標。
4. 評價完善仿寫
仿寫后的評價環節是完善寫作實踐的重要方式?!墩n標》三級表達性技能要求學生能在書面表達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用詞準確,表達通順,格式較為規范;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進行適當的自我修正,用語得當,溝通與交流得體、有效(教育部,2022)。由此可見,初中教師需要逐步培養學生在書面表達中自我評價的能力。為此,教師可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開展自評或互評,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評價信息的互動交流。學生完成寫作初稿后,可以通過自讀自改、同伴互評、全班共評、評后完善等一系列以評促改的評價活動獲得層層遞進的評價反饋,逐步完善仿寫習作。
在本案例中,筆者在學生寫作時巡視全班的寫作進度,待到絕大多數學生完成初稿后,引導他們通過四個評價環節完善習作:(1)自讀自糾,學生回讀作文,檢查語言疏忽或差錯,如名詞單復數、人稱代詞混淆等淺層問題;(2)同伴互評,學生兩人一組依據評價量表(見圖3)批改同伴作文;(3)全班共評,筆者選取幾篇有代表性的習作,用多媒體設備投影展示,請全班學生根據量表共同評價,避免同伴互評會出現過松過嚴的情況;(4)評后完善,筆者布置作業,請學生課后完善課內習作,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一個介紹他人的寫作任務“My best friend”,實現語言輸出的拓展遷移。
5. 修飾展示作品
《課標》要求學生能根據需要,運用圖表、海報、自制繪本等方式創造性地表達意義(教育部,2022)。課后,筆者要求學生發揮創意,修飾美化課內仿寫習作,并展示學生的優秀習作(如圖4所示),在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的同時,助力他們互相學習。
結語
讀后仿寫是銜接初小英語寫作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可采用“學習范文語言、把握范文架構、搭建仿寫支架、完善評價仿寫、修飾展示作品”等步驟開展讀后仿寫教學,使大部分學生由寫幾句有意義的句子過渡到能按照范文篇章結構寫出段落清晰的短文,促進小初銜接順暢,為學生順利完成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開好頭、起好步。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2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初明. 2011. 外語教學三大情結與語言習得有效路徑[J]. 外語教學與研究, (4): 540—549
王薔. 2016. 促進英語教學方式轉變的三個關鍵詞:“情境” “問題”與“活動”[J]. 基礎教育課程, (5):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