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戴昊
【摘要】本研究在厘清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內涵的基礎上,從園長課程領導力的五個核心要素,即幼兒園文化和課程愿景的形成、幼兒園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與管理、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與監控入手,提出了針對性策略,以期助力廣大園長切實提升課程領導力。
【關鍵詞】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3)7/8-0067-05
課程領導(curriculum leadership)概念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領導回歸時期,薩喬萬尼從五個角度對校長領導展開了論述和研究。布萊德利在其《課程領導與發展手冊》(1985)一書中第一次正式運用了課程領導一詞。〔1〕我國關于課程領導力的研究首先集中于對中小學校長課程領導力的研究上,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前教育重要性的逐漸凸顯,學前領域課程領導力的重要性也逐步進入研究者視野。
縱觀現有研究,針對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文獻大多集中于個案或群體的現狀調查研究,對園長課程領導力具體內涵的剖析尚不夠深入,且缺乏統一的界定。本研究聚焦園長課程領導力的內涵,基于已有研究總結歸納其意蘊,探究當下園長課程領導力的現實困境,并試圖尋找紓解困境的路徑。
一、園長課程領導力的內涵
什么是園長課程領導力?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課程領導力”的內涵。當前的研究主要從內容觀、功能觀以及過程觀三個視角對課程領導力展開了論述。
(一)基于課程領導力的內容觀
有研究者通過解析課程領導力的具體構成要素來解釋課程領導力的內涵。其中,薩喬萬尼把課程領導力劃分為人際領導力、教育領導力、技術領導力、象征領導力與文化領導力;〔2〕王怡認為課程領導力就是課程領導者所擁有的包含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與建立團隊的能力;〔3〕鄒魯峰認為課程領導力是課程領導者在開發過程中關于方案設計、愿景規劃與結果評價的能力。〔4〕這類觀點深入剖析了課程領導力的組成,但僅從內容角度來詮釋課程領導力的內涵仍顯不足,還要進一步把握課程領導力的功能與實施過程。
(二)基于課程領導力的功能觀
有研究者從功能或目的角度論述課程領導力的內涵,認為課程領導力有助于提升課程質量、助力教師專業提升與促進學習者發展等。如厄爾維等人將課程領導力定義為改進學生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能力;〔5〕夏祿祥認為,課程領導力就是在課程實踐過程中,課程領導者為了改善學生學習品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及提升課程質量而發揮的領導品質;〔6〕吳飛燕認為,課程領導力就是對課程進行引領與推動的能力。〔7〕這類觀點通過回答“課程領導力是用以達成什么目標”來詮釋課程領導力的內涵,強調其對課程、學生以及教師的促進作用。
(三)基于課程領導力的過程觀
還有研究者從課程領導的過程與手段來審視課程領導力的內涵,認為課程領導力就是課程領導者帶領團隊共同制定課程愿景、推動課程開發、提升課程質量的能力。如唐德海將課程領導力定義為學校領導團隊通過制訂和實施學校課程規劃,調控課程管理行為,從而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力;〔8〕賀蓉也認為,課程領導力就是課程領導團隊在形成和落實課程愿景與目標的過程中,發現并解決課程問題,從而推動幼兒園課程發展優化的力量。〔9〕這類觀點強調課程領導力是在課程實施與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作用的力量。
綜合以上三個基于不同視角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課程領導力是一個復雜、多維的概念,審視其內涵時,應把握其內容、功能與實施過程的統一,即把握住課程領導力的三個特點:課程領導力的組成要素包括校園文化和課程愿景的形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程的規劃與設計、課程的實施與管理以及課程的評價與監控;課程領導力的最終目標指向提升課程質量、助力教師專業提升與促進學習者發展;課程領導力是一個集合課程領導團體全體力量,共同推進課程發展的過程。基于此,可以給出“課程領導力”的一般定義,即課程利益相關者在愿景規劃、資源開發、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過程中,運用自身的綜合素質推動課程開展,最終促成課程質量全面提升的影響力。
據此,我們認為,園長課程領導力就是園長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和信任權威,促成幼兒園形成民主、核心、開放的文化氛圍與愿景,充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助力幼兒園課程的開發、實施與評價,從而引領幼兒園課程發展與變革的影響力。其中,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核心構成要素為:幼兒園文化和課程愿景的形成、幼兒園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與管理、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與監控。
二、園長課程領導力面臨的困境
園長是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園長的課程領導力水平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然而縱觀當下的諸多教育實踐,仍有園長不能很好地把握園長課程領導力的內涵,在提升與發揮課程領導力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
(一)課程領導意識淡薄
良好的課程領導意識是園長提升課程領導力的前提。相關研究發現,很多園長在面對課程開發問題時存在兩個極端。一方面,有些園長把自己簡單地定位為行政領導,將重心放在行政組織上,缺少主動引領幼兒園專業發展規劃的意識;〔10〕另一方面,受傳統線性管理思維的禁錮,很多園長在課程開發過程中仍將控制作為主要管理策略,沒有在園內構建起良好的課程愿景,沒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力量,導致園長在課程建設中“單打獨斗”的場景時有出現。羅杰·馬丁把這種現象稱作“責任病毒”。①此外,還有些園長表示自己已了解了課程領導理論,并認同提升課程領導力符合當前課程改革的需要,但對于課程領導力的理性認識仍不夠深刻,不能全面細致地體察課程領導力的含義,具體落實課程領導力的意識也不夠強烈,〔11〕因而容易在實際工作中誤讀、誤用課程領導力的真正內涵。
(二)課程資源開發不足
缺乏資源整合意識,沒有合理分配人力資源,沒有充分開發自然、社會資源,是很多園長在發揮課程領導力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幼兒園課程的科學、健康發展。研究顯示,很多幼兒園的課程團隊由園長、副園長及中層干部組成,沒有充分考慮一線教師、家長和社區等作為課程利益相關方、重要人力資源對課程開發的重要作用。〔12〕此外,很多園長對幼兒園周邊的潛在物質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也不夠充分。園所周邊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等是創生幼兒園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而親近自然、融入社會更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很多園長都忽視或浪費了這些資源。
(三)課程建設能力薄弱
《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對園長的課程領導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園長必須具備指導教師根據本園幼兒的實際發展需要制定組織個性化的教育課程方案的能力。但目前有的園長課程專業技術能力不足,課程知識水平亟待提高,〔13〕課程建設能力較為薄弱。一方面,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園長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園本課程方案的編制。另一方面,幼兒園課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課程內容制定、課程實施監控、課程評價反饋等一列內容。不少園長表示,憑借已有知識經驗無法勝任整個課程的建設工作,面對課程開發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難題往往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于上級委派專家來幫助自己解決難題。
三、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路徑
要切實提升園長課程領導力,解決當下面臨的困境,應從園長課程領導力的核心內容即幼兒園文化和課程愿景的形成、幼兒園課程的規劃與設計、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與管理、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與監控這五個方面入手。
(一)塑造幼兒園文化和課程愿景
幼兒園文化和課程愿景是幼兒園課程發展的精神基礎,奠定了幼兒和教師參與課程的基調和氛圍,指明了幼兒園要去向哪里。厄雷和溫德林認為,幼兒園課程領導者,特別是園長,應當積極擔負起構建幼兒園課程愿景的職責。〔14〕在建設幼兒園文化和營造課程愿景的過程中,園長須關注以下幾點。
1.轉變傳統觀念,從課程管理走向課程領導
傳統意義上的課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指揮、獎勵、懲罰,當代的課程領導理念則要求領導者借助專業的、道德的權威,構建彼此信任、互相支持、積極鼓勵、協同共進的組織共同體,協同實現共有價值與目標。園長首先應轉變自身角色意識,將對自己的定位從占絕對權威地位的管理者轉變為與大家攜手共進的引領者;園長應具備將幼兒園打造成“學習共同體”“學習型組織”的觀念,良好的幼兒園文化與課程愿景才有機會被建構起來;〔15〕園長還應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關注課程建設的新思想、領導學的新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的新策略等,全面提高自己的課程領導能力。
2.明確幼兒園文化,厘清辦園理念,基于本園特點開展教育哲學思考
要做好課程領導者,就要致力于在日常工作中營造民主、和諧、開放的幼兒園課程文化氛圍,努力從本園的歷史積淀與發展過程中提煉出符合園所特點的幼兒園文化,厘清本園的辦園理念。只有先明確了幼兒園文化與辦園理念,回答了“為了什么辦園”“辦什么樣的幼兒園”以及“怎么辦幼兒園”三個基本問題,才能有的放矢地促進幼兒園課程高質量發展。
3.攜手多方力量,共建課程愿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師教、幼兒學、園長管理的單線教育模式已然發生改變。園長要在新型課程領導理念的指導下,凝聚多方力量,努力構建全體教職工共同追求的課程發展愿景,為幼兒園課程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內驅力。
(二)重視幼兒園課程的規劃與設計
幼兒園課程的規劃和設計是整個課程建設過程中的基礎環節。在這個環節,課程團隊要基于本園課程觀,結合幼兒園的現實背景,探尋、梳理、歸納課程相關要素,對課程進行系統化架構,以保證課程的邏輯性與適用性,為后續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與運行奠定結構性基礎。由于每個幼兒園的辦園情況、園所文化、課程資源以及師資力量等都存在差異,園長在推動本園課程發展的過程中,務必要重視課程的前期規劃與設計。在規劃與設計課程時,園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1.扎實分析幼兒園的背景與條件,立足本土性課程規劃
園長在規劃課程前,要追溯本園課程改革發展的歷史過程,從中提取可借鑒吸收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生發出新的課程。當前國際學前課程變革不斷關注幼兒的社會文化生態歸屬,如澳大利亞頒布的幼兒課程指導文件《歸屬、生活、成長:澳大利亞學前學習框架》強調要把幼兒所處的本土文化背景作為課程的邏輯起點,〔16〕很好地啟示園長在課程規劃前期工作中要充分立足本土背景,做好方向引領。
2.牽頭厘清課程結構,確保課程目標與內容科學合理
園長在規劃課程目標與內容時,務必要聚焦幼兒的發展需求,基于自身、教師、家長等多方力量,根據幼兒園既定的課程理念凝練出幼兒園整體課程結構。為確保課程整體設計符合整體性、系統性與科學性原則:一方面,要確保課程的橫向結構科學合理,各種課程類型、課程內容分類清晰,互補而不交叉;另一方面,課程的縱向結構應設計連貫,前后銜接,能夠較好地適應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
(三)推動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推動幼兒園課程實施和管理是指園長及時通過研討會、課程審議等途徑協助教師解決課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引導教師調節、優化課程內容,以保證幼兒在課程中獲得更有益的發展。這里所提到的課程實施既包括日常教學活動,也包括生活活動、區域游戲活動中的課程。在幼兒園課程實施與管理過程中,園長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1.深入一線,在實踐與總結中提升專業能力
園長要主動學習課程理論,真正走出辦公室,走進班級,走近教師,走近幼兒,積極投身課程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只有深入實踐,園長才能切身體會、發現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不足,才能針對性地加以思考與解決,從而切實發揮課程領導力。
2.搭建專業研修平臺,為課程實施提供組織保障
教師作為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其專業能力直接關乎課程實施的質量。園長作為教師專業提升平臺的總工程師,要充分發揮組織能力,為教師搭建良好的專業研修環境,為其更好地推進課程實施提供支持。其一,可以定期開展課程專業研討會、課程案例分享會等,組織教師對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與討論,促使教師從“他育”走向“自育”。其二,園長可以邀請高校專家、教研員定期到幼兒園,把脈課程實施情況、開展專題講座,為教師排憂解惑,為課程順利實施與推進保駕護航。
(四)關注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個幼兒園擁有課程資源的多寡以及是否合理規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園課程實施的質量。〔17〕因此,對課程相關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園長提升課程領導力的必修課。園長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建立課程資源庫,做好課程資源儲備工作
園長要主動與教師一起挖掘、盤點幼兒園園內與園外可能與課程相鏈接的資源。凡是能有效鏈接幼兒經驗、促進幼兒發展的各類材料、人員、場所等都是潛在的課程資源。特別要留意博物館、民俗文化館等人文場所與鄉土資源。〔18〕可以按照種類或距離對周邊資源進行羅列、分類,將之與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和需要匹配起來,形成一個課程資源庫,進而為后續課程資源的選擇與利用做好儲備。
2.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完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機制
園長應攜手課程領導團隊充分考量課程資源庫中資源的教育價值,并進行篩選調配。這就是資源整合的過程。園長還須建立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機制,制定資源維護與利用的方法與條例,確保課程資源篩選、開發、整合與利用的規范化。
(五)加強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與監控
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評價與監控也是園長課程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園長應根據課程方案、課程實施過程以及幼兒和教師發展情況等,對幼兒園課程的適宜性、有效性做出科學判斷,提出改進意見。過程中要注意評價的質化與量化結合、過程與結果并重、個性與整體同行。〔19〕園長在對幼兒園課程的評價與監控環節中要切實做好以下幾點。
1.更新課程評價觀念,構建課程評價標準
園長應更新課程評價觀念,認識到課程評價是手段不是目的,要謹防課程評價流于形式;應將課程本身作為評價的主體,形成全過程全方位的課程評價。園長可以圍繞本園課程資源、課程特色等,以支持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和教師討論、構建一套可行的評價標準,在評價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課程。
2.形成多元化課程評價模式,建立長效化課程監控機制
課程評價的要素與環節具有多樣化、情境性特點,因此不必拘泥于某種特定的評價模式,而應靈活使用質性與量化評價方法,形成多元化評價模式。園長還應發揮課程領導力,引領教師建立長效化課程監控機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時時將自我評價記在心中,積極關注課程實施與改進情況,通過不斷評價、調整、優化,形成課程研發、實施與反思的良性循環模式,以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幼兒園優質課程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明宏.校長課程領導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2〕SERGIOVANNI T J.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 in schooling〔J〕.Education Digest,1995,61(1):335-346.
〔3〕王怡.對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的理性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28(1):117.
〔4〕鄒魯峰.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的個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5〕ERVAY S,ROACH C.The curriculum leader: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curriculum decision makers〔M〕.Emporia, KS:Curriculm Leadership Institute,1996.
〔6〕夏祿祥.論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D〕.開封:河南大學,2008.
〔7〕吳飛燕.中學教師課程領導力的現狀、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6:11.
〔8〕唐德海.校長課程領導力考量的六個維度〔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1):72.
〔9〕賀蓉.幼兒園課程領導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9(Z1):105.
〔10〕孫紅,常麗紅,喬金霞.幼兒園園長領導力現狀調查:以山西省太原市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9,793(3):14.
〔11〕〔13〕孫雪蕾.武漢市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12〕花雪婷.幼兒園園長課程領導力現狀調查〔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9.
〔14〕EARLEY P,WEINDLING D.Understanding school leadership〔M〕.London:Paul Chapman Publishing,2004:57.
〔15〕鐘啟泉.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24.
〔16〕劉雨杭,姚偉,柳海民.幼兒園高質量課程建設:價值意蘊、現實困境及紓解之策〔J〕.湖北社會科學,2023(1):159.
〔17〕蔡菡.“課程游戲化項目”背景下江蘇省幼兒園課程建設的效果與啟示:基于教師評價的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8(12):43.
〔18〕白亞波.課程領導力視角下的幼兒園課程整合與實施〔D〕.延安:延安大學,2022.
〔19〕焦小英.智慧學習背景下高校教師課程領導力提升路徑探析〔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7):95.
The Connotation, Dilemma, and Improvement Path of Principal Curriculum Leadership
Wang Chunyan, Dai Hao
(College of 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This study clarify the connotation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leadership and propose targeted educational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five core element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leadership. These elements include the formation of kindergarten culture and curriculum visio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desig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nd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monitoring. By focusing on these core elements, principa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urriculum leadership.
【Keywords】kindergarten 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hip; improvement path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18年度規劃基金項目“幼兒園游戲指導的留白向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18YJA880065。
**通信作者:王春燕,浙江師范大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電子郵箱:wcy27@zjn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