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崗課賽證”育人模式是國家提倡的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培養模式,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積極開展“崗課賽證”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將臨床檢驗工作崗位、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大賽等元素融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以及課程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崗位勝任能力,使學生具備臨床檢驗工作崗位上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核心技能,對提高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與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復合型技術和技能人才,推動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等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崗課賽證;醫學檢驗專業;探索實踐
“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是指將職業崗位、育人課程、技能大賽和職業證書、課程標準、資源等要素整合,有機連接和融會貫通,實現以崗定課,以課育人,以賽導課,以證驗課的一種新型的協同育人模式[1]?!皪徴n賽證融合”育人模式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適應性發展的一種創新機制。
高職院校醫學檢驗專業組教師應結合專業方向,認真分析“崗”“課”“賽”“證”四要素的共同特征和內在聯系,以課程為載體,將“崗”“課”“賽”和“證”的技能標準、職業規范、業務素養、評價標準、育訓模式等轉化為學習者的整個培養過程,組成一個有機知識和技能網絡[1]。立足醫學檢驗工作崗位群任務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校醫合作集中分析崗位勝任力、職業資格標準、工作任務與過程等內容,將其轉化為高職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理清崗位技能需求和職業證書等級要求,分析不同技能等級階段所對應的典型崗位、職位和職務,提煉職業知識與技能、能力和方法、職業素養等要求,并結合技能競賽項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未來發展需求,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融入專業核心課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有效統籌資源利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崗位勝任能力。
一、醫學檢驗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精準檢驗、資源共享、智慧醫療的背景下,醫學檢驗技術飛速發展,實驗室檢驗設備儀器不斷更新,全國各型醫院的臨床檢驗實驗室在許多檢測項目上都已實現自動化、信息化,疾病的檢測項目越來越精細,檢測結果更靈敏、快速、精確。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生物傳感、光譜分析等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新型檢測技術不斷涌現,分子診斷POCT(即時檢驗)、液體相基因芯片、質譜檢測等技術已進入部分試點醫院應用,因為疾病的篩查、預防、診斷和管理的需求,第三方檢驗公司的數量迅速增加,醫學檢驗整個產業鏈對高素質、多技能的復合型應用型檢驗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
二、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現狀
高職院校教師沒有理清“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中四要素的內在邏輯關系,“崗課融合”“賽證融合”“課賽融合”過程中存在缺乏組織合力,育人效果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該育人模式的落實與完善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此外,在許多學者近年來的研究中,研究內容與方向主要聚焦于“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宏觀制度體系研究,而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教學實驗等具體的項目研究相對較少。導致這一現象的因素較多,其主要原因有:(1)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課程體系建設跟不上行業發展步伐;(2)“崗課賽證”各元素與課堂嚴重脫節,并沒有完全落實于教學實踐中。
三、我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途徑
(一)開展行業調研,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鼓勵教師進入醫院、疾控中心、中心血站、鄉鎮衛生院、第三方檢驗公司開展行業調研做好市場規模分析,了解醫學檢驗行業的供需情況、發展現狀和發展動態,精準對接醫學檢驗技術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保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設置與崗位需求對接,結合醫學檢驗行業產業鏈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行業管理制度體系、行業周期、醫學檢驗技術發展水平、市場分布等,明確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規格、目標、數量、專業發展方向等。持續更新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標準、頂崗實習標準、改善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等的建設和實施。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體驗活動,通過分階段組織學生參與企業見習、跟崗與頂崗實習等[2]并參與相關崗位的輔助工作活動,學生更深層次了解了企業實際崗位工作內容及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增加了學習動力。
(二)建設“雙師”團隊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導專業和課程建設
采取內培外引的方式建設雙師隊伍,一方面通過網絡研修、企業實踐、頂崗實習、企業調研、技能培訓及考核等方式提高校內教師的“雙師”素質,培養出更多的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另一方面,在臨床一線引進一批工作經驗豐富、技能高超、熱愛教育教學事業的醫學檢驗專家,與本校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參與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學院將兩股師資力量融合在一起成立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委員會,實施科學管理。根據行業企業認證標準和職業院校教學實際情況,校企合作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及考核標準的制定與撰寫,規范技能鑒定活動指導學生技能大賽,共同開發工作手冊式教材、校本教材等拓展教學資源。
(三)重構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
深入分析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所對應的崗位或崗位群,以崗定課,在“1+X”證書制度下,根據崗位核心能力需求構建課程體系,專業核心課程如“臨床檢驗基礎”“生化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免疫學檢驗技術”等本著“夠用、實用、應用”與“畢業即能上崗、上崗即能操作”的原則,融通“崗課賽證”育人模式,以“工學結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設計理念整合課程資源,按照“基本理論—檢驗方法—臨床應用”的思路理清課程知識結構,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構建,建設“金課單元”、融通職業證書認證內容,將技能競賽所需的知識、能力、素養等要求,形成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課程體系[3]。借助網絡平臺開發“金課單元”與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將近年來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標準、新規范、新方法以及技能大賽增加到課程資源庫,使教學內容緊跟醫學檢驗技術行業發展步伐。
(四)教學改革
教學改革主要包括教材開發、理論教學方法改革和實踐教學方法改革這三方面內容,教師需要運用現代教育手段,不斷完善多元化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優勢,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和補充,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與臨床新知識、新技術接軌。
1.教材開發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選用的教材版本,教學內容落后且偏重于理論,臨床上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設備儀器的使用等內容涉及極少,教材選取的實驗技術較為基礎和陳舊,與實際崗位差距較大。因此,為縮小與臨床檢驗崗位的差距非常有必要開發適合崗位需求和校本教材如編寫活頁式教材、工作手冊式教材以及《實訓指導書》等[4]。
2.理論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教師實施課堂教學改革,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優化課程內容,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具體化任務單元設計,撰寫課堂教學改革案例??茖W合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案例法、項目化教學、自主探究法組織課堂教學,推進項目教學、情景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教學模式的應用[5],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綜合應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把傳統的“教師完全主導”模式轉變為“學生主導”的教學新模式。
3.實踐教學改革
學校實訓條件落后,缺乏臨床診斷疾病所需配套的儀器設備和試劑,如化學免疫發光儀、凝膠成像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凝血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及酶聯免疫試劑盒等,學生沒有條件完成各項實驗,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改善實驗實訓條件的工作迫在眉睫,學院應購置臨床檢驗常用儀器設備改善醫學檢驗專業實驗實訓條件。院校攜手合作,以崗定課,要緊扣崗位技能標準設計實驗教學。在實驗教學方面:統一操作流程,共同制定實驗指導手冊和技能考核標準,建設檢驗醫師資格證考試資源庫和在線教學平臺,對接行業和崗位標準,聚焦醫學檢驗實訓數字化,圍繞情景教學、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綜合技能、技能競賽五個資源模塊,共同建設數字化實訓教學資源庫。在信息技術支持下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探索出“基礎資源共享,專科資源互補、特色資源互補、特色資源互選、校內外資源融合”資源建設模式,促進二者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資源共享,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培養目標。
(五)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的人才培養目標源自于企業對崗位勝任能力的要求,要緊扣崗位技能標準設置課程內容。以崗位能力需求和醫學檢驗技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依據,構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更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深入分析專業技能項目,將最新行業認證標準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教學計劃和學時。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學時,增加專業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學時數的比例。教學評價系統與企業證書評價標準對接,采取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制定多元化考核方式等。
(六)舉辦技能大賽,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我校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競賽項目主要有《白細胞計數》《血涂片制備》《ABO血型鑒定》《血清蛋白質電泳》《血糖測定》《細菌接種培養技術》《骨髓細胞形態學辨認》等。技能大賽內容源于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學院邀請臨床一線專家與本校優秀教師組建技能大賽指導團隊,深入分析技能大賽項目,對比賽項目進行教學化處理和模塊化分解,將技能大賽項目的技能與知識點、企業認證的技能標準和技能實施方法、評價模式等內容融入核心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重構實驗教學內容,推動課賽融合,“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6]。充分發揮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的引領作用,構建了“?! 獓摇比壌筚愺w系[6],以技能大賽選手培養為載體,充分利用實訓基地的專家和設備資源,共同培養參賽選手,精心研究省賽、國賽賽項內容,將大賽訓練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大賽訓練方法與實踐教學方法結合、大賽評價標準和教學考核標準結合,將職業素養貫穿大賽訓練全過程,構建了“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專項技能—綜合技能—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單項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創新能力訓練”三位一體的方式為技能比賽培養選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和適應職業崗位的工作能力。
(七)開展職業資格考試考前培訓與落實“1+X”證書制度
職業資格證考試是畢業生進入職業生涯上的一道門檻,對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來說,只有獲取職業資格證才能合法從業,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就業。為保證學生順利高質量就業,學校積極與負責職業技能的政府部門及行業企業深入合作,建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對在校生、行業企業員工進行專門培訓[7]。建立《專業核心課程習題庫》《檢驗醫師資格證考試題庫》供學生學習復習,建立考前培訓班,提高學生各項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通過率。使“1+X”證書制度落到實處,鼓勵高職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8],如健康管理技師資格證、臨床檢驗技師資格證、輸血技師上崗證、病理技師上崗證等,實行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有效銜接和融通。根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崗位的工作性質和內容選擇動態化的技能知識構建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不斷創新開發課程內容,培養高職學生成為復合型高級技術人才,讓學生提前適應不同企業的工作環境,加強其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八)加強產教融合,增加?!t—企良性互動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人才應適應市場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學校與醫院、企業合作實現產業與教學結合,例如與寶雞市中心醫院、西關醫院、寶雞市醫院等三甲醫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建設臨床檢驗技能培訓中心和高水平的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和生源,企業提供設備儀器、技術,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做中學,學中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真正實現課程設置與實際崗位能力需求相融通。通過頂崗實習、專家教學、師徒傳授等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環節,按照“需求互補、優勢共享、資源共用、要素互融、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的原則,在專業規劃、課程建設、教材開發、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習就業這五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實現?!t—企聯合育人,學習與就業無縫銜接,促進學生高層次和高質量就業。
結語
綜上所述,“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8],在崗課賽證育人模式引領下,重構課程體系,將“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融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教學改革中綜合育人,既提能高教學質量,又能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促進就業,符合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規律與要求。促進學生通過培訓獲得資格證書,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和高質量就業,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云朋,鄧小飛.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院?!皪徴n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22,12(4).
[2]禹治斌.技能大賽助推北京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1,9(36),3.
[3]顧偉.“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會展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以蘇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36(2):336.
[4]何珊.高職助產專業“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廣東江門市醫藥職業學院為例[J].人才培養,2022(32):6466.
[5]羅瑩.“崗課賽證融通”下高職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品牌包裝策劃與設計課程為例[J].綠色包裝,2021:4851.
[6]白夢清,張玉潔.高水平護理專業群實施“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25(2):1619.
[7]張遷,楊霈瑤,李敏艷,等.1+X證書背景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課程改革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1.
[8]鐘海富.“1+X”證書制度下高職產教融合課程體系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觀察,2022,11(11),31.
作者簡介:梁紅梅(1988—?),女,漢族,陜西銅川人,研究生,助教,主要從事高職醫學檢驗專業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