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榮
【摘要】數學是初中教育的基礎性學科.課程改革背景下,針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學實踐中,不僅是要對數學基礎知識進行傳授,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知、思維與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關鍵所在.對此,當務之急是要做好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在全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指導下,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實現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立足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備后續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學工作發展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礎上,初中數學教學中需重點關注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在長期學習中養成良好的態度與習慣,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實踐中,一方面需針對數學學科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性知識做好傳授;另一方面需能夠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此為前提,進行如下討論.
1數學思維的概念解讀
理性思維的建立是數學學習和探究中的一項基礎性素質,需要學生在長期學習中建立起良好的推導能力和邏輯素養,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更加系統化的數學學習,并使學生的初階思維能夠在發展中不斷向著高階思維的方向邁進.
因此,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期間,教師需先明確數學學習所需要具備的基礎性思維能力,然后輔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更加充分地把握數學的內涵、本質和規律.不過,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教師能夠給予學生更加充分的引導和啟發,使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中掌握更多數學語言,通過數學語言來表達自身觀點,解決數學問題.
具體來看,數學教學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面對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學生時,往往具有不同的指向性特點.因此,需能夠先行把握好學生的年齡、年級情況,然后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使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更加匹配學生狀態.同時,在初中教育階段,也需要認識到學生的思維模式轉化,從原本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然后一并針對學生發散性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多種思維進行培養,實現高質量育人目標.
2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
對比小學階段的數學,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難度明顯提升,并涉及更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數學定理、數學公式、數學規律等.隨著數學教學難度的不斷提升,對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傳統數學教學來看,教師往往是直接告知學生數學定義與含義,未能夠對數學定理與行業的形成過程進行講解,這導致學生對數學定義和含義僅僅是記憶住了文字表述,并不能夠真正理解其中原因.如此一來,也難以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應當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強化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如果學生僅僅是記憶了數學原理的文字表述,而不能夠真正理解什么是數學原理,自然不能夠保證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也會限制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建立,并在解決問題時出現很多錯誤.對此,在核心素養育人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需能夠打破教材和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重點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并在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能力的基礎上,更有效地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使學生可以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實現數學知識理念層面和實踐層面的充分融合.
3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3.1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空間形式研究和數量關系研究是兩個重點,并且涉及內容具有更加抽象、更加復雜的特點.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兼顧嚴謹邏輯的學科.因此,為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構建數學思維能力,不僅僅是要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的抽象思維,也需要具有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通過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建立,可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把握數學內容,解決數學問題.實踐中,學生需對數學題目和情境條件進行分析,然后利用學習過的知識對其進行加工和運用,最終在猜測、推導中,明確解題思路,得出最終答案.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教學中,常常會給出一些邊和角的已知條件,然后讓學生對未知邊的邊長和未知角的角度進行計算.期間,學生先行利用兩邊相等的已知條件,判斷該三角形屬于等腰三角形,并得出兩角相等的結論.之后,以延長線段或者是畫垂直平分線的方式進行其余邊和角的計算.在計算時,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結合已知條件,結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推導出其他隱藏條件,最終得出結果.如此一來,一方面是能夠通過問題解決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鞏固,加深學生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3.2開展探究活動,鍛煉思維能力
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學科的真正目的在于解決生活問題.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實踐參與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面對一些客觀問題時,需能夠進行更加深入思考與分析,并在思考與分析中實現對問題的解答,然后在這一完成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組織日常教學工作時,也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的目標,然后對學生群體進行分析,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需求,確保其中各項問題設計的科學性與精準性,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面對數學問題時,能夠得出最優的解題方案.
例如在教學“特殊平行四邊形”的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生活,然后對生活中的特殊平行四邊形進行制作,如矩形圖形、正方形圖形、菱形圖形等.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測量和觀察,從而把握不同圖紙的特征與規律.同時,學生的動手參與也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而是一種更加主動的探索,從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3創設情境,促進思維轉變
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先行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重點是要把握好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然后結合學生的學情、需求、喜好,針對性制定教學方案,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然后在教師引導啟發和學生自主探究的結合中,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建設,實現學生思維從過去形象思維到當前抽象思維的轉變.具體來看,教師應當在把握了學生的興趣喜好后,設置對應的教學情境,然后在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和感悟.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從生活角度出發,利用生活中的常見情境進行本節課知識概念的導入.期間,考慮到“三角形的穩定性”內容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先行對不同圖形的穩定性進行展示,如正方形、長方形等.之后,學生觀察可發現,僅三角形未發生形變問題.之后,教師再傳遞教具,讓學生自行動手操作,進一步檢驗這一觀點,從而得出結論.
3.4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良好的興趣建立更有助于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動力,并在動力支持下,不斷構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設置好懸念,給學生提供問題線索,讓學生在問題線索的指導下,逐步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此外,教師也需要不斷豐富教學的方法,在不同方法應用中帶給學生不同的體驗,切實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對數學的概念、數學的本質、數學的規律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加減”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小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首先,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小物件,然后通過增加和減少物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初步計算,并由學生總結自身在計算中的思路,從而引出“整數的加減”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情境,如購物情境等,通過在情境中增加計算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情境的創設,也能夠在更加貼合實際生活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夠通過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
3.5組織合作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過去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很容易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這導致教師的教學更多是在教材基礎上的灌輸,不利于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調動,也不利于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因此,當前還需教師能夠做好教學理念的革新和方法創新,重點是要體現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期間,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幫助學生建立發散思維.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時,教師需先行針對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然后在教學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案進行設計,對教學策略進行優化.之后,采取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先行對學生進行分組,促進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之間的分組合作,更有利于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能夠在學生彼此之間思維碰撞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自身發散思維的建設.
又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的知識時,教師需讓學生去探究其中內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問題、定義問題等,而非一開始就告知學生結論,然后讓學生記憶,更多是要將學習探索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方能夠在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中實現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
3.6融入現實生活案例,培養邏輯思維
從本質上來看,數學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思維和能力.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更多是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建立一種能力,然后對存在于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因此,教師可以選擇在數學教學中融入現實生活的案例.
例如在教學有關“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圓”,如井蓋、車輪等.之后,教師順著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讓學生思考這些物體為什么會設計成圓形,可不可以設計成其他形狀.然后,對學生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問題討論.車輪只有設計成圓形,才能夠轉動,不能夠設計成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狀.但圓形除了正圓外,也包括橢圓.因此,教師可讓學生繼續思考,在圓形的范圍里,是否可以將車輪設計成橢圓形.經過學生的討論可發現,橢圓形車輪的汽車在行駛中會出現車身忽高忽低的情況,這是橢圓形性質決定的.只有正圓形才能夠保證車輛的平穩行駛,這同樣是正圓形性質決定的.通過生活案例,可幫助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數學知識,也能夠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4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在數學學科中的主要教學目標,需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探索中逐步形成.因此,教師需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組織各項數學探索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在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本文從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展探究活動等角度切入,在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毅,王天惠.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0):95-97.
[2]肖冬.在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再思初中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21(32):45+48.
[3]黃玉鳳.探究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34.
[4]吳微.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21(67):82-84.
[5]王樹琦.培養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措施研究[J].學周刊,2021,461(0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