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佩利 尹鵬


[摘 要]新文科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高校課程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推動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旅游大數據課程為例,重點探討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設計方法,從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思政元素挖掘、教學實施以及實施效果等方面闡述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和實踐,旨在為旅游管理專業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文科;旅游管理;課程思政;旅游大數據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6-0109-03
新文科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提出的兩項重大舉措[1-2]。新文科建設的目標之一是培養知中國、愛中國、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文科人才,課程思政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從根本上說,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3-5]。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值得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在新文科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應當抓住旅游管理專業特色優勢,探討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新思路與新方法,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培養德才兼備的旅游行業精英[6-9]。
在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旅游大數據課程是近年來為了適應旅游管理人才培養大趨勢,旅游學與大數據技術交叉融合產生的一門新的課程。該課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10],課程內容體現國際前沿,服務思政育人和旅游管理專業建設。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領學生關注旅游行業動態、旅游大數據理論與應用前沿,以“隱形嵌入”的方式將思想引導融入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大數據技術在智慧旅游發展過程中起到的支撐作用,感受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變遷與蓬勃發展態勢,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學生的職業信心。鑒于此,本文以旅游大數據課程為例,探討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的設計方法,旨在為旅游管理專業以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旅游大數據課程概況
(一)課程簡介
旅游大數據是大數據技術與旅游學的融合交叉,是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也是新時代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前沿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旅游大數據的基本理論、旅游大數據的類型、旅游大數據主要的應用方向等,先修課程有計算機基礎、旅游學、旅游消費行為學、旅游經濟學、智慧旅游等,具有很強的交叉性、理論性與實踐性。
(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描述
在旅游大數據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應秉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在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融入課程思政要素,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統一。依據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在課程教學與改革過程中,教師應當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尋找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之間的關聯性;運用案例導向、小組討論、啟發式教學、任務驅動等方法,將愛國主義精神、民族自豪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實踐論和方法論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價值分析和價值判斷能力。
二、旅游大數據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一)課程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旅游大數據的基本理論知識,能夠記憶并陳述旅游大數據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和常見的類型;使學生掌握旅游大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結合具體的案例,使學生能夠舉例說明旅游大數據在旅游者消費行為分析、旅游行政監管、旅游精準營銷、旅游客流統計與預測以及旅游輿情應急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提升學生對實際旅游行業復雜問題的認知能力和解決能力;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旅游大數據查詢、采集、清理、統計、可視化處理流程,并能夠承擔具體的實踐任務;使學生能夠明確所需數據的來源與采集方法,提升應用旅游大數據指導旅游工作或業務的能力;培養學生基本軟件操作與學術研究技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現代工具使用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
3.思政目標
使學生具備旅游人基本的專業認知,了解自己未來工作崗位需求,具備旅游人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數據思維方式認識、分析以及解決旅游行業問題的基本素養和實踐意識,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和團隊精神;通過隱性思政,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根據旅游大數據課程的整體安排,以該課程核心知識點為媒介,將課程思政目標、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點深度融合,尋找思政教育與課程教學內容的融入點(見表1)。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政目標滲透到教學全過程,力爭通過教學全過程的實施,從知識探究、能力培養、價值塑造和人格養成等多個維度,給學生成長與發展帶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三)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實施過程
【案例一】在“認識大數據”一章的教學中,教師講述大數據在各個行業的應用。醫療領域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來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進步。尤其是在傳染病預防方面,如果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醫院之間的相互聯網,則可以很好地判斷疑似患者流向,及時控制疫情。利用大數據還可促進新藥物等的迅速研發,減輕傳染病的危害。比如,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各地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緊急行動,全力奮戰,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巨大優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深刻認識我國的制度優勢,并把科學精神、社會責任、倫理道德等有機融入課程內容。
【案例二】旅游UGC文本數據是應用于旅游研究中最常見的一種大數據類型,它能夠傳達出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情感傾向,對旅游目的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網絡評論數據是最常見的旅游UGC文本數據。在眾多的評論數據中,酒店(民宿)、飯店和景區是游客評論的重點對象。在線旅游平臺為爭奪客源而開展惡性競爭,出現了一些違背誠信原則的負面案例,如擅自屏蔽、刪除旅游者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誤導、引誘、替代或者強制旅游者做出評價等,造成了不良影響。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類似事件對當事人、對社會所產生的危害,觸動學生的心靈,繼而教育學生“人無信則不立”,誠信是人立足社會的基礎,是立業之本,一定要樹立德法兼修的專業情懷。
【案例三】衛星導航定位數據是一種常見的旅游大數據類型,可以記錄游客的行動軌跡,因此,它在研究旅游者時空行為以及智慧景區的規劃與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直以來,在衛星導航系統領域,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幾乎“獨霸天下”。1993年,中國的“銀河號”貨輪被美國無故扣押,美國關了“銀河號”貨輪的GPS導航,迫使“銀河號”沒法繼續前進。這個事件讓中國人意識到依靠美國的GPS是不行的。此后,中國開啟了獨立自主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征程。2000年,北斗一號系統建設完成;2012年,北斗二號系統建設完成;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通過引入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功研發的事例,激勵學生好好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案例四】利用旅游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游客滿意度,為旅游業實現更加智慧化的經營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撐。對旅游消費者的旅游評論進行情感分析是挖掘游客滿意度的主要方式。在基于大數據的景區旅游滿意度研究實踐過程中,學生需要開展小組協作。本部分的內容涉及旅游大數據處理的各項工作,有的學生負責從主流的OTA(在線旅行社)網站上爬取評論數據,有的學生負責將爬取的數據進行清洗整理,有的學生負責數據的可視化部分,還有的學生負責實驗報告的撰寫。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整個實踐過程。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團結互助、通力合作的協作精神。
(四)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效果
首先,通過旅游大數據課程思政的實施,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明顯提高,課堂互動感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分享時政案例的方式,將思政育人點融入教學過程,引起了學生的強烈共鳴。
其次,學生對旅游大數據基本理論知識的獲得感有所增強,同時理論結合實踐,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旅游大數據操作軟件進行相關數據的采集、清洗、處理和可視化,在實踐中加深了對旅游大數據知識的理解。
再次,學生的協作意識、創新能力和實干精神明顯增強。學生在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項目過程中表現出了團結協作、勇于創新、踏實肯干的精神,學生在認知、能力和品德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最后,學生的整體思想品德得到了培養,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自發參加公益活動、社區防疫等各種實踐活動,并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加注重誠實守信,更有法律意識。
三、結語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任重道遠。授課教師應當肩負起這份使命和責任,不斷研究和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課程思政的實施,首先要聚焦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思政的定位和方向;其次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匹配思政素材,將思政教育目標有機地融入教學知識點;最后要深入探索思政教學的實施過程,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就旅游大數據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來看,未來,授課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升人格魅力,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影響學生,同時進一步整合教學內容,鉆研融入思政的知識切入點,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實施課程思政。
[ 參 考 文 獻 ]
[1] 劉鶴, 石瑛, 金祥雷. 課程思政建設的理性內涵與實施路徑[J]. 中國大學教學, 2019(3): 59-62.
[2] 周毅, 李卓卓.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J]. 中國大學教學, 2019(6): 52-59.
[3] 茆曉穎. 新文科背景下“財政學”課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學論壇, 2021(1): 78-81.
[4] 金琳. 新文科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框架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21(23): 117-120.
[5] 王曉靜, 索菲, 張楊. 面向新文科Python語言程序設計的課程思政教育融入式教學研究[J]. 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48(3): 283-288.
[6] 竇群. 旅游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理論支撐與典型案例分析[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2020,34(4):39-43.
[7] 馬勇,余楚鳳. 新文科視域下旅游管理類“金課”建設的思考:以“旅游規劃與開發”為例[J]. 旅游論壇, 2021,14(2): 105-112.
[8] 楊德云. 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類專業本科教育改造升級路徑[J]. 西部旅游, 2021(4): 49-50.
[9] 陳磊, 魏本權. 旅游電子商務課程思政教育路徑研究[J]. 數字教育, 2021,7(3): 44-49.
[10] 黨群. 旅游大數據分析實踐教學應用研究[J]. 高教學刊, 2020(4):43-45.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