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平
摘 ?要: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是貫通中職和高職,即五年制高職的教育過程,通過系統整合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資源、管理制度與評價標準,形成中高職一體化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戲曲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規劃自身發展前景。文章通過分析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發展現狀,并針對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加強中高職貫通培養效果,進一步完善戲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戲曲專業教學質量,推動戲曲藝術事業穩健發展。
關鍵詞: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3)07-0-03
戲曲是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藝術綜合而成,具有綜合性、程式性和虛擬性等特點,凝聚著美學思想精髓,充滿著音樂節奏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當前因社會認知水平不高、戲曲專業設置較少,使戲曲專業在職業院校教學發展中存在一定困境,而隨著我國《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頒布,表明戲曲專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再加民眾保護、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意識的覺醒,使戲曲專業發展前景廣闊[1]。基于校企合作基礎上的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學習模式,主要針對戲曲等長線專業,銜接中職和高職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專業、發展自己、適應就業,有助于提高教學質效。本文通過分析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的優化策略,探討培養高素質的戲曲專業人才、繼承弘揚優秀戲曲文化的推動作用。
一、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概述
《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實施職業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統籌修訂銜接貫通、全面覆蓋的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及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是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方向,開展中職與高職的銜接工作,并實施五年一貫制、三二分段制兩種模式,要求教師結合具體專業,準確定位中高職的培養功能和教學資源,以能力為主線統籌制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安排更具銜接性、科學性、合理性的課程體系和知識結構,由淺入深、由點到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幫助學生獲得適合終身發展的知識與技能[2]。
二、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發展現狀
(一)社會認知程度較低
戲曲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雖然承擔著保護和傳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但從整體而言,戲曲的社會認知程度相對較低,這不僅會增加戲曲專業學生的畢業就業壓力,打擊學生報考戲曲的積極性,尤其是與音樂、舞蹈、影視等藝考熱門專業相比,以京劇、評劇、昆曲為主的戲曲專業報考人數較少,還會因生源缺乏而導致部分藝術職業院校出于綜合效益考慮而取消戲曲專業,致使少數藝術職業院校設置戲曲專業,且職業院校向戲曲專業投入的教學資源較少,僅有幾位專職教師教授戲曲課程,外加戲曲專業的人才培養存在周期長、難度大等特點,惡性循環使藝術職業院校的戲曲專業發展前景不明,難以推動戲曲發展。
(二)教學模式較為傳統
當前部分藝術職業院校雖然設置了戲曲專業,但其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傳統,難以彰顯戲曲藝術的全部特征,無法幫助學生通過系統教學而扎實掌握戲曲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首先,戲曲種類繁多,不同劇種對學生的專業要求又存在一定差異,導致戲曲教學內容較多,學生課業壓力較大,難以長時間保持學生學習戲曲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其次,部分藝術職業院校依舊以劇本為主要教學資源,采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幫助學生整理其中的故事內容,以引發學生共鳴,相對忽視為學生提供互動和表演機會,增加學生梳理劇本、靈活應用知識的難度,既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效果,又會使戲曲專業逐漸出現邊緣化特征。
(三)政策扶持力度逐漸加大
為促進戲曲繁榮發展,國家在宏觀政策方面加大了對戲曲的扶持力度。首先,《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中指出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切實保障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并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擴大戲曲社會影響力,以支持戲曲傳承發展。其次,戲曲屬于長線專業,具有人才培養周期長、難度大的特點。《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不限制專科高職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能夠加強中高職貫通教學機制的建設,有助于構建更加系統完善的戲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增強學生戲曲專業素養,為戲曲專業發展提供保障[3]。
三、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層面
戲曲專業性強、人才培養難度大,生源短缺、質量不高是影響戲曲藝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旨在通過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加強中高職戲曲專業人才培養質效,實現與地方劇團的訂單式人才輸送,解決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但因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在人才培養層面存在一定斷層和各自為戰的現象,難以發揮中高職戲曲專業共同目標的引領效能,便會降低戲曲專業教學質量以及學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增加戲曲專業學生就業難度。
(二)教學資源層面
教材資源、師資力量、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是保障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有序開展的基礎。當前中高職雖然在戲曲專業層面制定貫通培養機制,但在教學資源層面尚未形成資源貫通、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既會因中高職教學資源差異較大而降低中職教學質量,無法為高職提供良好生源,又無法在中職階段細化學生的具體發展方向,使學生處于迷茫狀態。而戲曲藝術屬于長線專業,僅依靠高職優質教學資源又難以在短時間內提高戲曲專業學生藝術素養,便會增加學生就業壓力,降低中高職戲曲專業社會影響力,影響戲曲專業招生[4]。
(三)管理機制層面
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與高職學生處于兩種年齡階段,而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認知水平、思維特點、辯證意識、價值觀念等層面具有較強的個性化特點,這就對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較高要求。當前中高職貫通戲曲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在管理機制層面采用同一套管理制度和評價標準,相對忽視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不僅難以發揮管理機制效能,影響貫通培養機制的落地落實,還會增加中高職學生的消極情緒,降低學習質效。
四、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的優化策略
(一)立足國家政策,組建貫通管理機制
首先,藝術職業院校要在上級主管行政部門牽頭的基礎上,積極成立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督導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中高職貫通培養方案以及管理辦法,健全中高職貫通培養制度,規范中高職貫通培養模式[5]。其次,在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職業教育聯盟的基礎上,中職與高職要基于開放式交流合作平臺,細化中高職在戲曲專業貫通培養機制中的具體建設任務,如人才培養目標、師資互培互育、資源共建共享等,為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最后,中高職在貫通培養戲曲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要采用精細化管理模式,明確中職和高職雙方的崗位職責與分工內容,確保中高職嚴格按照貫通培養機制和流程體系,相互配合,保證中高職戲曲專業教學資源有效銜接,以形成教育合力。
(二)改革招生模式,加強招生宣傳教育
針對當前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招生人數較少的現狀,為推動戲曲藝術穩健發展,保證戲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6],中高職要明確戲曲教育屬于長線專業的特殊性,改革戲曲專業招生模式。中高職既要根據戲曲行業發展形勢、自身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率等內容,共同編制五年貫通培養招生計劃,又要與地方劇團合作開展戲曲專業人才的訂單班培養模式,并建立中高職戲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公開制度,與地方劇團貫通人才培養目標,有效解決生源不足、就業崗位較少的問題。
首先,中高職院校要貫通戲曲專業的招生宣傳教育工作,既要利用新一代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戲曲作品與傳統文化,激發青少年對戲曲藝術的熱愛,又要做好戲曲行業政策的宣傳,如戲曲從業人才培養專項資金、社會保障權益等,以解除學生專業選擇的后顧之憂。其次,中高職院校要加大與地方劇團的聯系密度,推行聯合招生模式,并鼓勵地方劇團輸送自身人才到校接受系統教育,以改善中高職院校戲曲專業招生人數較少的現象,并通過聯合培養、聯合劇目創作、聯合實踐演出等多種形式,在解決地方劇團高素質演員數量不足問題的同時,提高中高職戲曲專業學生畢業率,營造良好的戲曲專業發展前景,以吸引更多生源參與中高職戲曲專業招生,實現良性循環,推動戲曲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梳理教學目標,重構專業教學內容
藝術職業院校中高職戲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專業藝術團體輸送專業人才,而中職院校又能為高職院校提供質量可靠的生源。因此,針對中高職在人才培養方向上的不同,在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時,中高職要結合自身教學模式與層次而重新梳理貫通教學目標,從中職教育階段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根據不同學生主體的個性化差異與發展前景,重構專業教學內容,打造適合不同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培養模式,以滿足專業藝術團體對多元人才的需求。
首先,在實行五年貫通培養一體化機制過程中,中高職要站在全局高度,明確總的人才培養方向,按照“五年一體、分段實施”的原則,共同制定一體化的戲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推動戲曲專業學生發展成為復合型人才。其次,為提高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性,中高職要綜合考慮人才培養能力遞進原則,總結兩個層次教育的特點優勢,并深入學生群體,結合學生學情特點而明確分階段相互銜接的具體人才培養目標,如在中職階段以理論講述、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為主,而在高職階段則要以表演實踐、明確發展方向、拓寬專業能力為主,以發揮五年制高職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勢,通過由淺入深、由點到面的深度戲曲教學模式,保證學生掌握扎實的基本功、表演程式和演奏技巧,提高學生藝術素養。
(四)明確建設任務,實現資源共建共享
資源共建共享是支撐和保障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有效推進的基礎。通常情況下,中職院校因自身資源限制而投入戲曲專業的教學資源相對薄弱,但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相對豐富,尤其是師資層面的差異巨大。因此,在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下,針對不同階段課程內容的適應性和遞進性,中高職在戲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建設任務,實現師資力量、課程內容、實踐模式等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聯合開發核心課程與精品課程,共同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
首先,中高職要立足戲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加快對骨干教師的聯合培養力度,建立中高職教師雙向流動制度,既要借助高職教師對中職教師的集中培訓和分散指導豐富中職教師經驗,構建“雙師型”教師團隊,又要鼓勵中職教師通過觀摩高職教學內容而主動優化調整中職課程體系,提前鋪墊高職戲曲專業知識,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次,高職要依托自身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戲曲專業教學資源庫,如戲曲表演視頻、表演理論內容等,并向中職開放共享,以幫助中職進一步優化教材體系。最后,中高職要結合自身已有的校企合作資源,完成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與資源共享,豐富中高職學生的實踐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拓寬戲曲專業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戲曲的熱情。
(五)貫通評價標準,發揮評價促進效能
高質量、精細化的評價標準能夠有效支撐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既能通過評價結果幫助學生掌握自身戲曲專業的學習狀況,增強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又能幫助教師明確學生在戲曲專業學習過程中存在的薄弱點與閃光點,并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有助于提高戲曲專業教學質效。在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機制的過程中,要立足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豐富完善課程評價標準,全方位考核貫通培養機制的實施情況,保障貫通培養教學有序開展。
首先,藝術職業院校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在落地實施過程中,中高職要轉變傳統單一的評價理念,結合貫通培養機制共同制定更加全面、精準的評價體系,既要保證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又要保證評價形式的多樣化,以全方位、多角度開展課程評價,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有效性,發揮評價促教育效能。其次,中高職教師要立足貫通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標準,并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形式,增強評價結果客觀性。最后,中高職要結合具體細化的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科學設置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課程反思等多維評價內容,以幫助中高職教師從多個角度明確戲曲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與發展前景,為后期教學結構的科學設置指明方向。
五、結語
在職業教育深化改革新時期,為發揮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作用,繼承和弘揚戲曲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中高職要立足國家政策,樹立大局觀念,明確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的重要性,并結合戲曲專業現狀與前景,組建藝術職業教育戲曲專業中高職貫通管理機制。一方面,中高職要辯證地認識當前戲曲專業招生數量少的現狀,通過加強招生宣傳教育的方式,改革招生模式,在保障生源的同時,提高戲曲專業學生就業率。另一方面,中高職要在貫通培養機制的指引下重新梳理戲曲專業教學目標,系統開展貫通培養機制建設工作,實現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并重構戲曲專業教學內容,增強教學時效性,同時發揮評價促教學效能,幫助中高職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與戲曲發展趨勢而動態調整教學內容,落實因材施教理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曉婧.中高職貫通培養課程體系銜接的實踐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0):18-21.
[2]王曉.中高職院校戲曲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戲劇之家,2022(18):60-62.
[3]封常秀.中高職貫通培養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有效策略[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1):36-39.
[4]鄧來信.中高職五年貫通培養存在的三大挑戰及應對策略——以青島市中高職貫通培養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1,5(1):27-29.
[5]黃成典.淺析高職戲曲專業教育現狀及教學模式改革[J].戲劇之家,2021(2):171-172.
[6]鄭雷.近二十年政策影響下昆曲的傳承發展狀況[J].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1(5):50-58.
(責任編輯:麻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