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貞
【摘要】整本書閱讀能夠很好地激發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積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閱讀專注力和耐心,開發學生天賦,提升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總體來說,整本書閱讀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本文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研究方向,首先簡要分析了語文核心素養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聯系,擺明了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其次結合實際案例,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 語文素養? 發展思維? 文化感知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7-0112-03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的積累不僅僅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于字詞儲備量和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是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必要方式。而整本書閱讀作為擴大學生閱讀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是非常值得小學語文教師重視和強化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將整本書閱讀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課上課下的聯動,提升整本書閱讀效率,錘煉學生語文素養。
一、語文核心素養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聯系
(一)整本書閱讀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
整本書閱讀教學以整本、整部的書作為閱讀對象,閱讀素材的長度、寬度與厚度都要遠遠超出單篇文章,相對于單篇文章的閱讀,這種閱讀形式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語文素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可以積累更多的好詞好句,還能夠拓展學生視野,豐富自己的間接經驗。
(二)整本書閱讀可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層次發展
學生在完成一本書的閱讀過程中,需要從這個龐大的框架體系中抓住重點,理清思路,體驗情感,理解內涵。這是需要調動學生的深度思維才能夠很好實現的。而相對于單篇文章的閱讀,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時候,往往能夠更加深入情境,更加投入其中,沉浸在書本的情節中。由此可見,這種閱讀形式對于引發學生深度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層次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三)整本書閱讀可引領學生體驗多元審美活動
小學生閱讀的圖書種類非常多樣,有小說、歷史類、科普類等等,閱讀不同種類的圖書,能夠豐富學生的體驗,從多個維度開展審美活動,產生強烈的審美鑒賞意識。與此同時,同一類型的圖書,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學生通過對自己讀過的讀物進行比較分析,審美鑒賞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整本書閱讀可提升學生對文化的感知能力
借助整本書閱讀,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的積累,也經歷了思維模式的訓練,語文核心素養能夠得到全面發展,自身對于文化信息的內涵領悟和判斷能力也能夠隨之提升,而這種對于文化信息內涵的準確把握和深刻洞察,就是一種文化感知能力的體現。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選書
整本書閱讀教學并不是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需要依靠學生利用課后時間來完成整本書閱讀,教師則起到監督和引導的作用。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讓學生自己選書,就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方式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書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首先,需要結合學生年齡實際,不要推薦超齡的讀物。這樣選擇的讀物才能夠符合學生心智發展規律,為閱讀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礎保障。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物,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然后再鼓勵學生拓展閱讀書籍的種類,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再次,教師要衡量學生的閱讀能力,推薦難度適中的閱讀書籍。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困惑和存在的問題來選擇書籍,不論是生活常識、心理困惑、技術難題,只要能夠挑選到合適的書籍,小學生都可以從中獲得答案。
具體而言,首先,如何判斷所選書籍是符合學生的年齡實際的?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是跟小學生處于同一個年齡段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選擇主人公與自身處于同一個年齡段的書籍,如《湯姆歷險記》《愛麗絲夢游奇境》等書籍的主人公就與小學生處于同一個年齡段。其次,如何判斷所選書籍是難度適中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隨便翻開書中的一頁進行閱讀,如果幾乎沒有生字詞,那么這本書籍對于學生來說就比較簡單,而太簡單的書籍對于學生的提升就會比較有限,就不建議學生進行閱讀。如果一頁中有2~3個生字詞,那么這本書籍就是難度比較適中的,學生可以嘗試進行這本書的閱讀。如果一頁中生字詞太多,那對于學生來說閱讀難度就比較大,閱讀這類書籍可能會打擊學生的閱讀自信心,教師要酌情進行推薦。最后,如何選擇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書籍?每個學生在不同時期面臨的困惑各不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問題去尋找對應的書籍,在選擇書籍時,可以根據書名、書籍目錄、書評來尋找線索,確定是不是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書籍。如有些小學生在教室與同學吵架了,不知后續該如何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而有本繪本的書名就叫《在教室吵架了沒關系》,從書名就可以看出是專門圍繞如何解決這類問題而寫的書籍,如果學生通過搜索書名發現并閱讀了這本書,就能夠很快解決這類問題。
(二)做好閱讀規劃,豐富閱讀形式
引導學生做好閱讀規劃,是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閱讀是長期的過程,是貫穿小學生整個閱讀階段的。閱讀內容也要從單一到多樣、由易到難逐步遞進,所選書籍的篇幅也能夠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而逐步增加,所讀書籍的數量也需要隨著學生閱讀速度的提升而逐步增加。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短期的對于一本書的閱讀計劃,以及長期的閱讀發展規劃,逐步豐富閱讀形式,提升學生閱讀數量和閱讀能力。
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課前準備,在開展教學之前,要對兒童讀物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并整理出一個涵蓋各個年級的書單。每個年級的書籍的種類要是多元化的,題材也是豐富多樣的。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針對每個小學生的特點來指導學生選書,引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再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閱讀發展規劃。
以《騎鵝旅行記》這本書為例,這本書篇幅較大,有440頁,一般而言適合高年級的學生閱讀,這本書用生動的寫作手法介紹了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動物、植物、文化古跡、民風民俗等,能夠很好地拓寬學生的視野,且具有非常高的文學鑒賞價值。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定期寫閱讀心得,保證閱讀進度,并保證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如果有學生提前完成這本書的閱讀,教師就可以鼓勵這類學生挑選其他種類的書籍進行閱讀。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讓這類學生向其他學生傳授閱讀心得體會,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歸納和表達能力,還能夠幫助和鼓勵其他同學完成閱讀。學生在完成這本書的閱讀之后,閱讀的能力就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再讀那些篇幅相對小的書籍就會非常輕松。教師在進行長遠發展規劃時,就可以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但是篇幅相對小,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自主制定閱讀計劃,定期提交閱讀成果,教師再對這些閱讀成果進行評價,及時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進步和不足,及時改進和調整下一步的閱讀目標。除了自主閱讀的形式,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共讀、跟讀的形式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引導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共同培養閱讀興趣,共同交流閱讀成果,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全方位錘煉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三)傳授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整本書閱讀教學不是要教師帶領學生讀完整本書,而是要教師能夠做好定期的指導監督工作,保證學生閱讀計劃能夠如期完成,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按照預期有所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方法、有目的地展開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對自身的閱讀方法進行反思,借鑒和學習別人的閱讀方法,從而更好更快地找出書本中的主線,理解書本中的文化內涵,吸取書本中的精髓。
本文以《神筆馬良》這本書為例,談一談閱讀方法的傳授。當學生拿到這本書時,一眼就可以看到這本書的封面,上面有一個身著古代服裝的小朋友,拿著一支畫筆在繪制海浪,海浪上面寫的是“神筆馬良”幾個字,這幾個字就是這本書的標題。封面的圖畫畫風清新明快,非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書本封面的圖畫來進行聯想,猜測一下這本書的題材和內容。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猜出畫面上的小男孩就是馬良,他手握的畫筆就是一支神筆。那這支神筆有什么神奇之處?這就需要小學生通過閱讀書本內容才能得知。一本優秀的書籍,不僅僅是內容優秀,書籍封面設計、內容排版也非常重要,通過觀察和欣賞封面,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定期詢問學生的閱讀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閱讀難題,如有些學生閱讀速度非常慢,明顯比其他同學慢,教師就可以對這個學生閱讀慢的原因進行分析,如果是專注力不夠導致的閱讀速度慢,教師就教一些提升閱讀專注力的方法,如果不是專注力的原因,教師就可以教學生一些速讀的方法,讓學生去進行嘗試探索,找出適合自己的快速閱讀方法。如有些學生閱讀速度很快,但是抓不住重點,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教師就可以教這個學生學會畫人物關系圖、事件發展圖,通過一張圖表來幫助學生明確思路,抓住重點。
(四)加強家校溝通,實現內外合一
想要讓學生按時保質地完成每一本書的閱讀計劃,并落實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長遠發展規劃,離不開家長的監督和幫助。教師在開展這方面的教學時,一定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后時間安排情況,了解學生一般是在哪個時間段進行課后閱讀活動。并通過跟家長溝通讓雙方更加準確地分析得出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共同探討和制定更有效的個性化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案,并共同監督落實,實現家校聯動,內外合一。
以《十萬個為什么》這套書籍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全書分為18冊,共計600萬字,教師不可能監督和引導學生讀完整套書籍,只能圍繞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一兩冊來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然而,這套書籍擁有8000余幅彩色圖片,收入4500個問題,涵蓋了很多當前孩子們最關心、最愛問的問題,非常具有閱讀價值。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分冊進行閱讀,對于學生自己選擇的分冊,家長一定要監督學生讀完,并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成果反饋給教師,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偏好和閱讀習慣。如果家長監督無效時,家長可以及時求助教師,從教師那里尋找更加有效的監管和管理學生的方法。如果家長發現學生的閱讀壓力較大,起到了反效果,認為閱讀任務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也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再進行方法和方案的調整。在學生讀完自己喜歡的分冊并表示對于其他分冊缺乏閱讀興趣時,教師可以將學生不感興趣的分冊的類別整理出來,并在課堂上向學生系統地介紹閱讀這些分冊的重要意義,也可以帶領學生閱讀其中的一兩篇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樹立新的閱讀目標,鼓勵學生再挑選其中的一本分冊展開閱讀。在教師和家長的雙重監督和鼓勵下,學生能夠一本接著一本地不間斷地進行閱讀,養成課后閱讀的良好習慣,對于不了解的事,會主動求助書籍、求助科學,這不僅不會導致整本書閱讀教學半途而廢,能夠很好地鞏固閱讀效果,而且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長遠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知,整本書閱讀教學與語文核心素養的聯系非常緊密,在小學階段開展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學生獲取更加豐富的語言素材、促進學生的思維深層次發展、引領學生體驗多元審美活動、提升學生對文化的感知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這一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圍繞語文核心素養這一培養目標,結合學生實際,指導學生選書;做好閱讀規劃,豐富閱讀形式;傳授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加強家校溝通,實現內外合一。
參考文獻:
[1]肖月紅.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8):49-51.
[2]辛俊霖.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與策略[J].新課程研究, 2021(6):18-19.
[3]郟德玉.“一本四環”——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新模式[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32-33.
[4]王會鵑.腹有詩書氣自華——淺談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22(7):104-105.
[5]曾華.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以《神筆馬良》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1(2):84-85.
[6]陸曉英.淺議核心素養下整本書閱讀教學[J].甘肅教育,2020(2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