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晨晶 劉玉婕 李子怡 王亦明
摘要:目前鄉村產業發展仍面臨著鄉村產業人才短缺、產業選擇缺乏特色及規劃、鄉村產業發展融資困難、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困境。對此,本文提出培養鄉村產業人才、規劃培養特色產業、優化農村金融服務、加強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發展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 產業振興 實施路徑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北省返鄉下鄉創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模式及實現路徑研究”(SY2022014)。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根本。通過實施鄉村產業振興,不僅能夠保證農民的基本生活質量,還能夠完善農村生態治理,建設一個生活富足、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一)鄉村產業人才短缺
許多地方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能熟練運用網絡,也很難運用網絡來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當地的高校優秀人才不愿回到家鄉就業,家鄉僅留下“老弱婦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農村的就業機會比城鎮少,工資低;二是農村的基礎建設比城市落后,生活水平低,缺乏文化生活,不少農村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選擇在城里安頓下來。三是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入城鎮,嚴重影響到農村當地的產業發展:一方面大批青壯年進城打工,農村產業缺少相應的勞動力,無法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大學畢業生留在城市工作,造成了鄉村產業的技術人員短缺。由于農村基本生活條件的限制,使其配套設施不能滿足需要,引進的人才往往留不住,造成了農業技術人員的短缺,還出現一邊招收新的外來人才一邊流失人才的現象。
(二)產業選擇缺乏特色及規劃
特色產業是在特定的生產條件下賦予了農業獨特的價值,而在其他地區無法復制的產業。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往往需要與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地方特點相融合。在鄉村產業振興實施后,許多農村尋找自身特點發展人無我有的特色產業,效益顯著,社會反映良好。但也有部分農村在吸取了成功經驗后,不考慮本地特色,盲目仿效,導致了農村產業的發展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這主要是因為當地的農民缺乏相關的知識和觀念,以及當地政府沒有對鄉村產業發展進行全面規劃。
(三)鄉村產業發展融資困難
鄉村產業的振興需要金融支持,但目前農村金融支持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當前農村產業發展所需的金融支持與目前在農村流通的金融產品不匹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出現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與不同的金融產品,但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的不發達,實際出現在農村街頭的金融機構僅存在銀行與少數的保險公司,且銀行僅以提供日常存取款服務為主,而農業保險的整體發展水平低,沒有與鄉村產業發展相匹配的金融產品。二是由于我國目前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加之缺乏有效的經營管理,許多外來企業并不愿意向其投資,甚至避而遠之。三是政府的資金主要用于城鎮的發展,造成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的資金不足。
(四)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目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落后,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不健全,阻礙了鄉村產業的振興。一是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部分偏遠地區的網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無法實現網絡的全面覆蓋。二是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不夠便利,甚至會影響產品的運輸銷售,農村物流成本較高。三是農村的整體人居及生態環境相對較差,農村地區生產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不能很好地處理,整體人居環境需要進一步提高。
(一)提升農民素質,培養鄉村產業人才
一是應促使農民參與新農村的建設,激發農民建設新農村的動力。鄉村產業振興是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建設生活富足、人民安居樂業的現代化新農村。因此,不能把農民當作旁觀者,而是要讓他們有親身參與的感覺,只有讓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促使經濟發展,提高生活水平,讓農民成為真正的受益者,才會真正的投身到鄉村產業的發展中去。二是提升農民能力,培育產業專業人才。目前,農民群眾的專業技能知識能力還沒有達到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需要,而農民技能的提升是產業振興的關鍵和保障。因此,要開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加強農業科技與文化的宣傳,培養產業專業人才。從多方面入手,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同時適當引入相關產業的專業人才,為鄉村建設做出持續的貢獻。
(二)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
中國作為一個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的傳統農業大國,農村的文化習慣會對制度變遷、行為、心理產生等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中國鄉村產業的發展難以擺脫“路徑依賴”的制約。其實,中國農村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各不相同,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發展產業,便可以擺脫“路徑依賴”,減少競爭。因此,推進鄉村產業的發展,要立足于自身優勢,結合自身特色,形成獨有的品牌系統,若將不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照搬照抄,即使在短期內獲得可觀的收入,也不會獲得持久發展。在培育特色產業的同時,建設多層次、立體化的市場品牌體系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將供需結合,打造具有多種內涵的特色品牌。這些具有多種內涵的特色品牌的出現,使我國的農產品具有了豐富多彩的產品魅力,從而構成了我國的農村特色產業的產品體系。這是我國特色農業產品的強大資源和發展基礎。
(三)優化農村金融服務
一是發揮農業銀行的主體作用,促進村鎮銀行的平穩有序發展,拓寬農村金融服務的供應渠道;二是加強農民對農業保險的認識,支持金融機構拓寬涉農保險業務;三是加大政府財政補貼力度,提升農業保險的保障能力;四是在保障基礎型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發展的同時,將農村金融支持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優化農村金融產品,為鄉村產業的發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入鄉村產業。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使鄉村產業振興順利進行,就必須要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以農村全面覆蓋網絡為目標,使鄉鎮移動通信網絡基本達到普及,確保網絡使用速度。要加強農村電商的物流建設,對物流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并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與建設,使更多高質量美味的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的需求。二是建設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改變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置方式,強化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與處置制度,將生活垃圾進行技術處理,從而轉為資源化利用。三是對村容村貌進行整體改善,深入推進鄉村衛生整治和綠化工作,全面推行鄉村衛生管理體系,建立美麗、宜居的鄉村。
參考文獻:
[1]閆玉靜.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產業發展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22(01):4-6.
[2]胡霄芳.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路徑[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2(21):20-22.
[3]尹健,洪業應.論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產業發展戰略[J].懷化學院學報, 2022,41(03):68-71.
[4]徐宏新.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經濟師,2022(11): 26-27.
[5]廖菁,鄒寶玲.國外鄉村產業發展經驗及對中國鄉村產業振興的啟示[J].世界農業,2022(05):16-26.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李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