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冠群
摘?要:后疫情時代,我國各高校逐漸回歸穩定的線下教學,疫情期間得以發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高校教學的新常態。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提升課程思政育人實效的重要形式,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成為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在傳統的課堂及時反饋系統(CRS)模型基礎上,利用現行網絡課堂技術平臺,結合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課堂互動活動,構建了課前、課堂、課后三位一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及時反饋系統,并將該教學模式試運用于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公司金融》課程的教改項目實踐。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獨立學院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思政改革的需求,實現積極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及時反饋系統(CRS);教學模式創新;教育信息化;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5.070
0?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教育信息化工作應“堅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加強頂層設計、多方協同推進”。在規劃指導下,我國高校教育領域的信息化水平日漸提高。加之疫情的影響,我國高校線上教學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從最初單一的線上視頻直播課堂,到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涌現,推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發展。該模式打破了傳統線下課堂教與學的時空界限,具備不可或缺的優勢。后疫情時代,各高校教學活動逐漸回歸線下,但教育信息化的指導方針不變,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模式的新常態。如何在新形勢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成為當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教育信息化的另一大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立德樹人。黨的二十大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已成為我國高校專業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隨著近幾年國外金融類教材在我國高校的廣泛引入,以及相關資質證書(如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證書CFA)考試的興起,使得雙語教學成為金融類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而授課師資也以具備海外學習經歷的留學回國人員為主。雙語教學教材的非本土化,使得思政元素的挖掘更加困難;語言障礙,影響學生對思政內容的理解;授課師資通常在國外學習多年,缺乏思政理念的熏陶,也會對課程思政的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模式,既能夠有效傳授專業知識,又能將黨的思想政治元素巧妙地融入專業課程,增強其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為當前大學本科專業課思政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擬從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公司金融》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出發,基于課堂及時反饋系統(CRS)模型,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以期摸索出一套適應后疫情時代國情,有助于推進我國獨立學院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思政改革的金融類學科教學模式。
1?混合式教學模式和CRS模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指借助移動通信設備,將網絡學習環境與線下課堂授課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呈現和運用的教學模式(王婷,2022)?;旌鲜浇虒W模式的核心是將在線學習和面授教學相結合,使得兩種教學方式優勢互補,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從形式上看,在線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線下課堂教與學的時空界限,有助于達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信息化目標。但在具體實踐中,極易流于形式,成為簡單地將教育資源上傳至線上平臺供學生閱讀和練習的一種方式,而網絡教學平臺也往往淪為一種“上傳”媒介,出現信息化與教育教學“兩張皮”現象。
混合式教學模式涉及對“教”“學”關系的認知更新,而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的簡單混合。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得到學習資源,而不僅僅經由教師面授取得,也不再局限于線下課堂或教材,其學習重心應從原先單純的吸取知識,轉化為更多的思考和研究,也即從“學”轉化為“研”;而教師的職能重心,也應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轉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也即從“教”轉變為“導”。
CRS模型,即課堂及時反饋系統(class?response?system)模型,倡導借助某一電子工具或網絡平臺,通過收集、制表和顯示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來促進學生的互動(Vail-Smith?等,2006)。其提出初始的運用情境為線下課堂,符合我國當前后疫情時代高校師生返校的新形勢?;贑R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強調了網絡教學平臺作為“互動媒介”的角色特點,而不僅僅是單方向的“上傳媒介”。其核心在于:學生需要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同時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回答/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只有做到雙向反饋,才能達到混合式教學最積極的效果。因此,該模型有力地響應了教育信息化的幾個初衷:更好地推動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轉變,更好地服務師生信息素養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往往結合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課堂互動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明辨性思維、自主學習激勵、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等基本教學理念。
該模型提出初始,多被應用于學生易走神的課堂場景(如大課堂)(Auras和Bix,2007),以及對互動需求比較高的研討會場景(Chen等,2020;Li等,2021)。除物理學科外(Chen等,2020;Li等,2021),學者還將CRS模型應用于稅收會計(Cummings?和Hsu,2011)和生物醫學(Matthew?和Mark,2020)等學科的本科生教學中進行實證研究。已有的研究結果表明,CRS模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更穩定等。
2?教學模式創新設計及其效果評價
雨課堂網絡平臺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在線教育網絡平臺,通過在PPT中內置插件的方式,為課堂及時反饋提供了技術支持。教師可在PPT展示中插入課堂作業和課堂討論題目,在線下課堂中進行實時發布,學生由手機端同步提交答案和反饋,供教師端實時查看,并可自動生成各項數據,如已提交答案的學生數,學生的回答正確率等。除此之外,雨課堂還提供了上傳課件、教學資料以及課后習題的線上平臺,并具備監測學生瀏覽課件和資料情況的功能,能夠將學生的所有線上學習活動備案并生成數據。
基于雨課堂網絡平臺提供的技術支持,本次教改將現有文獻中的課堂反饋系統從課堂延伸到課前和課后,結合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等課堂互動活動形式,并組織課下非正式討論和線上答疑,建立起課前、課堂、課后三位一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反饋系統,具體包括以下創新設計:
第一,課前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包括前期的學生預習摸底和教師備課兩個方面。首先,提前將需要學生預習的教學材料上傳至雨課堂,要求學生限時瀏覽并回答相關摸底習題,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課前預習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前完成收集數據的工作,包括課堂的宏觀數據,如已瀏覽預習資料的學生數,已答題學生數,全班答題的正確率,以及具體到每位學生的相關微觀數據。其次,基于這些數據,教師對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使之更加適應本班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并對個體學生的情況形成一定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相關課堂活動。最后,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基于前期學生預習數據,選擇難度適中的習題,或設計案例分析和課堂討論活動題目,在PPT中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插入,并根據學生前期反饋設置合適的答題或討論時間。
第二,課堂環節。按照雨課堂PPT設計的進度講授知識點,隨堂點擊發布已插入的習題、案例分析或課堂討論題目。由學生使用手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或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實時觀測線上反饋的數據,如學生提交答案的速度,答案的準確率,比較普遍的錯誤,分析或討論的熱度,討論方向是否有偏差等。答題時間結束后,教師可以快速進行講解及總結學生的答題或討論情況。實踐證明,相比傳統的課堂一對一問答,線上課堂實時反饋系統能夠更全面更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或者說給予每個學生展示其想法的機會。教師也可基于反饋數據選擇其中幾位學生隨堂發言,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
第三,課后環節。一方面,教師回顧總結課堂反饋數據,并在之后的教學中對課堂活動進行相應調整。布置課后作業或課下非正式討論題目,并提供線上答疑,更有效地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點,并進行深入探討;另一方面,將學生的線上反饋結果融入考核機制,給予各個環節一定的分值,計入平時成績中,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同時,為最大化實現積極的教學效果,在該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兩點:(1)教師應在開課前將教學模式和相應的考核機制告知學生,使學生形成足夠的心理預期準備,從而更完整地投入到學習體驗中;(2)在線下課堂中融入線上及時反饋時,不應忽視與學生的線下課堂互動,顧此失彼。應做到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優勢互補。體現在實踐操作中,應保證給予答題解析環節一定的時間,并選擇學生隨堂發言。
在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本文提出的教學模式創新設計被應用于《公司金融》專業課程的教學,至今已有三個教學班(四個行政班)結課,其中一個雙語班,兩個中文班。從期末綜合評分來看,80分(良)以上占比超過40%,平均分約為74分,普遍高于期初對學生的摸底測試后得到的預期。由于學情、教材和教師差異會對測試出題難度和分數差異產生很大影響,本研究未將此分數情況與往屆分數情況做比較。同時,為進一步評估此次教改的教學效果,在結課后發放了113份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答卷84份。在“你覺得采用課堂及時反饋模式是否對學習有幫助”問題下,100%的學生選擇了“很有幫助”或“比較有幫助”。大部分學生認為,課堂及時反饋模式“能夠提高課堂聽講的注意力”,“能夠提高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以及“能夠增強對本課程的興趣”。
3?總結
實踐證明,本文提出的基于CR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適應后疫情時代國情,適合我國獨立學院金融類學科的學情,對教育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其產生效果的機制主要通過學生和教師兩個角度來體現。從學生角度來看,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升課堂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得學習效果更加穩定,更好地實現從“學”到“研”的轉變。從教師角度來看,一方面使得教師能夠快速獲知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下一步的教學計劃進行及時調整;另一方面,提高了課堂互動的效率,有效做到引導性和個性化教學,從而實現從“教”到“導”的轉變。筆者相信,該教學模式的推行,能夠真正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推進我國獨立學院教育信息化和課程思政改革的進程,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K.Vail-Smith,C.Blumell,B.Elmore.Using?a‘Classroom?Response?System?to?Improve?Active?Student?Participation?in?a?Large?Sexual?Health?Class[J].American?Journal?of?Sexuality?Education,2006,1(2):4754.
[2]M.Matthew,Z.Mark.Assessment?of?the?web-based?audience?response?system?socrative?for?biomedical?science?revision?class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2020,(1):108.
[3]R.Auras,L.Bix.WAKE?UP!?The?effectiveness?of?a?student?response?system?in?large?packaging?classes[J].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2007,20(3):183195.
[4]R.G.Cumming,M.Hsu.The?Effects?Of?Student?Response?Systems?On?Performance?And?Satisfaction:?An?Investigation?In?A?Tax?Accounting?Class[J].Journal?of?College?Teaching?&?Learning,2011,4(12):15081508.
[5]W.Li,Z.X.Huang,M.H.Wu,Q.Tian.?Study?on?the?Deep?Learning?of?Physics?Review?Course?in?Junior?Middle?School?Based?on?CRS[J].Science?Journal?of?Education,2021,9(3):104109.
[6]Y.J.Chen,M.Su,Z.X.Huang.?Review?Seminar?Based?on?CRS?in?Introductory?Physics[J].Science?Journal?of?Education,2020,8(4):108113.
[6]王婷.混合式教學引發“跨空間”教學變革[N]中國教育報,2022年11月10日(7).
[7]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202210?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