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娜 夏希悅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使命,通過寶石專業課課堂開展思政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對全方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提高寶石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有重要意義。寶石合成與優化為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專業核心課程,本文針對該課程教學內容,深挖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為核心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通過優化教學設計和方法,將思政案例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以此探索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之路,為寶石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校;寶石合成與優化;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67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總體戰略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關鍵在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不單單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和思政課程的任務和使命,而是全體教職工和所有課程的任務和使命。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將“課堂教學”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重要意義。
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是面向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大三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課程具有學生覆蓋面廣、應用實踐性強、前沿知識更新快等特點,且作為鏈接結晶礦物學等專業基礎課和營銷應用實習等專業實踐課程的橋梁性課程,是學生步入專業學習的“窗口”和從事珠寶行業的“基石”性課程。因此,本文以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為例,通過明確課程思政理念,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構建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探討課程的思政改革路徑,為寶石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學建設和改革提供參考。
1?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是在結晶礦物學、光性礦物學、寶石學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主要依托材料領域相關化學和物理等學科交叉知識,系統講授人工寶石學相關理論知識,最新的技術進展和鑒別方法。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掌握人工寶石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人工寶石的生產工藝和制作流程,了解行業前沿資訊,具備合成與優化寶石的鑒別能力,培養學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課程教學內容與珠寶行業前沿技術緊密相連,具有原理多、知識點多、內容抽象等特點,而學生學習方法相對滯后,普遍停留在重記憶、輕理解階段,缺乏對知識的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缺乏專業自信的特點。
隨著人工寶石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技術方法和新的人工寶石產品不斷涌現,市面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珠寶產品也越來越多,這對珠寶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面對飛速發展的人工珠寶市場,如何創新性的應用新的檢測技術鑒定合成優化寶石,研發新的珠寶檢測儀器成為人工寶石學領域新的課題,同時也對高校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重新修訂的課程教學大綱上,本課程除了對原有的知識、能力等層次的課程目標進行修訂,還增加思維、品格等方面的德育教學目標,進一步加強課程的頂層設計和思政引領。如在課堂上,學生不僅要掌握人工寶石學的基本理論,合成與優化寶石的生產工藝、鑒定與評價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面對日新月異的人工寶石市場變化和快速發展,更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培養學生的專業自信,更要培養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課程思政背景下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研究現狀
近年來,隨著“課程思政”概念的提出,“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已成為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文獻調查及研究發現,前人對“課程思政”的研究和相關教學改革文獻主要包括宏觀和微觀層面的闡述,在宏觀層面上,對“課程思政”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方面進行探討,以及微觀層面上,對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課程提出思政教學改革建議,主要涉及教學大綱設計、教學方式改革、教學內容設計等方面。
目前,針對寶石專業的課程思政相關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課程思政內容構建、實施路徑等方面,如王智琳(2021)針對寶玉石概論課程,主要從改革目標和建設內容方面出發,深度剖析課程中幾個典型的思政融合案例,以此總結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為相關專業課程思政改革工作提供了參考和借鑒;于萬里(2021)根據寶石學概論課程的實際教學案例,提出思政元素挖掘和融入的思路與方法,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張興旺(2021)針對寶玉石加工工藝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提出從人文素養、道德修養、工匠精神及創新精神等四個方面開展德育教育;劉婉(2019)針對珠寶首飾鑒賞與評估課程提出從“執業風險、誠信鑒定、中國玉文化鑒賞”三個方面進行思政教育。
然而,對于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而言,前人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主要在課程內容體系建設方面,采用的主要手段為整合課程教材,加強實習實踐,建設人工寶石專業實習基地等。目前,針對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索還較為缺乏。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作為承上啟下的專業核心課程,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對該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探索顯得尤為重要。
3?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3.1?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理念
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堅持“塑造價值和啟迪思維”的思政育人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學生為中心,以興趣為導向開展思政育人工作。課程主要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為思政著力點,根據課程特點及自身蘊含的思政點,細分為職業精神、職業品質、精神特質和創新內蘊四個模塊。根據不同模塊對應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思政育人目標,通過廣泛搜集與課程知識點相關的思政案例,進一步優化教學設計和方法,并將思政案例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達到以情動人,以德育人的效果。部分章節中蘊含有保護生態環境理念的內容。
在教學團隊組建方面,通過組建一支由“專業教師+思政教師”的特色教學團隊,由一名思政教師作為課程共建人,對課程的思政教學資料搜集、編寫和融合等方面進行指導,把握思政大方向,并對思政案例融入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提供有益指導,以此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在教學材料修訂方面,團隊成員通過重新梳理課程教學文件,對課程教學環節進行深度剖析,認真總結課程特點,在明確思政改革目標和思路的基礎上,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教學設計等教學材料。
3.2?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通過對課程進行深度剖析,結合學科發展歷史、行業發展動態,挖掘出與課程息息相關的思政元素,主要從人工寶石學科發展史、權威實驗室珠寶鑒定案例、社會熱點事件、品牌故事、反面案例五個方面構建課程思政元素案例庫(如圖1)。在各個章節知識點的講解中,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如視頻、圖片等,講述相關思政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工匠精神,加深學生對“匠人匠心”的理解。課程所選案例緊密圍繞課程主線展開,緊扣教學知識點,且結合珠寶行業熱門事件,從學生感興趣的例子出發,過渡流暢,育人內容自然滲透。
圖1?課程思政元素案例庫
通過將課程內容與社會熱點事件、實驗室鑒定案例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敬業樂群、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通過將課程內容與傳統工藝相結合,在增加學生對傳統技藝了解的同時,又豐富課程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將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貫穿其中。通過將課程內容與人工寶石學科發展史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要內心篤定而著眼于細節,以此培養學生專注、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特質。結合課程內容,引入文獻資料和熱門電影片段,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要不斷攻破技術難題,創造新突破,以此培養學生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
目前,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依托桂林理工大學地質博物館、桂林理工大學珠寶檢測中心實踐教學平臺和學院寶石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平臺,能有效開展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工作。此外,依托珠寶生產廠家和科研單位搭建校外人工寶石專業實習基地,如高萬通礦物標本博物館、梧州市旭平首飾有限公司等,為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提供良好的平臺,為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際案例解決能力提供實踐環境,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3.3?將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
為避免在課堂教學中生硬加入思政內容,課程團隊成員因章節、因內容制宜,靈活采用不同方式增加思政方面的引導和討論,如案例分析、實景體驗等教學手段,做到與專業知識巧妙融合,避免生搬硬套的講思政,具體課程思政教學整體安排見表1。在課程每一章節都融入或大或小、體量不同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把個人發展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科學思維、人工寶石學與技術學科交叉思維,做到以思政促知識、促能力、促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在理論課程環節,在講授第二章合成寶石的內容時,采用案例教學法、專題討論法等啟發式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我國第一臺人造金剛石合成裝備的研制過程的研發為融入點,通過圖片和視頻資料,將專注、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特質融入并牽引專業知識,并通過課堂互動討論的形式增加課堂參與度與趣味性,提升教學效果。
在實踐課程環節,堅持實物實例,貼近生活的實例是最好的思政,以此豐富課堂組織形式,增強學生興趣。課程通過小組教學、討論授課、參觀體驗、情景教學等方式,充分利用好教學實踐基地和在線課程資源,“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將學生分小組開展人工寶石生產和制作,合成與優化寶石實物認知鑒定的實踐課程,拉進理論講授和實物的距離,避免死記硬背,增加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鍛煉學生團隊協作、溝通和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科學素養。
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第六章第二節寶石優化處理的三大原則(美觀性、耐久性和安全性)——安全性;寶石優化處理不應對環境造成破壞。1.圖片,第53個世界地球日,主題: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4?創新課程教學效果評價方式
根據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的授課內容和教學特點,制定課程思政育人教學效果評價標準,不再局限于“實驗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增加了素質能力部分的考核,評價主體由“教師”轉變為“教師+學生”,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和考核環節,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分為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素質能力評價三方面。診斷性評價主要通過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微助教”平臺進行實時考核,以及期末考試兩方面。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對課堂小組研討和實踐環節的考察,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重點考察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素質能力評價方面,以教學過程中的小組研討和結課論文的方式,以及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4?結語
通過對寶石合成與優化課程進行試點思政教學改革,以“弘揚大國工匠精神”為主線進行創新性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效融合,充分發揮課堂的育人功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既傳授知識和技能,又滲透德育教育,做到既教書又育人,以課程思政提升課程內涵,以課程內涵豐富課程教學,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提高寶石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9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陳華棟,蘇镠镠.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設計要在六個方面下功夫[J].中國高等教育,2019,(23):1820.
[3]孫志偉.理工類專業課程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01):9397.
[4]王智琳,張德賢,王文卉,等.地質學專業課程《寶玉石概論》中思政融合點的探索[J].高教學刊,2021,7(13):181184.
[5]于萬里.工科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以寶石學概論為例[J].高教論壇,2021,(09):3234+39.
[6]張興旺.“寶玉石加工工藝”課程思政育人元素知識體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21,42(30):119120.
[7]劉婉,陳雨帆.《珠寶首飾鑒賞與評估》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9,(12):8283.
[8]蔡勁宏.人工寶石課程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探討[J].大眾科技,2009,(3):114,149.
[9]付芳芳,張雙燕,馮俊娜,等.寶石人工合成課程內容體系創新整合研究與實踐[J].數碼設計,2017,6(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