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思梅


[摘? 要] 當下,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而微課憑借“微、精、準、活”等特點,受到師生的廣泛認可. 文章結合實例闡述了微課在不同教學情境中的作用,以期教學中可以正確應用微課,充分發揮微課的“大能量”,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品質,落實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 微課;大能量;教學水平;學習品質
微課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輔助,其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若數學課堂上能合理利用微課,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設計,合理引入,充分發揮微課的積極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筆者從課前預習、重難點突破、課后鞏固等方面闡述微課的作用,以期引起同行對微課的重視. 若有不足,請指正.
巧借微課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 在課堂預習環節中,教師不妨引入微課,借助微課的形象、生動等特點來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從而化被動為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例如“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學,若全過程由教師主導、學生記憶,則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將難以深入,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后期的靈活應用,還會影響其他公式的學習.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推導. 當然,公式推導存在一定的難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若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推導難免影響教學進度,不利于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基于此,教師在課前不妨設計如下微課以輔助課堂教學:我們已經學習了45°,60°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數值,在此基礎上,你能求出cos15°的值嗎?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探索cos(60°-45°)與45°,60°角的函數關系. 通過微課既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啟示,又能制造一定的懸念,這樣學生在上課前就會嘗試應用各種辦法去推導公式. 雖然學生推導公式時可能會走一些彎路,甚至走錯路,不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可以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有了課前探索,學生在課堂中就會提出不同的推導方法,這樣不同思維的碰撞定能迸發火花. 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完善推導方法,定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預習大多為閱讀教材,熟背概念、公式等內容,這樣學生雖然能夠知道本課要講什么,重點是什么,然這樣的預習缺乏深度,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因此,在預習階段中,教師不妨利用微課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從而讓學生走上自主學習之路,有效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提升課堂效率.
巧借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
對于重難點內容,雖然教師會重點講、反復練,不過面對抽象的內容時,學生依然會出現理解障礙. 基于此,教師不妨將重難點內容改編成微課,充分發揮微課的導學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真歸納,以此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內容,更好地實現“先學后教”,有效提升教學品質和學習素養.
以上三道練習題的本質是相同的,完成習題的講評后,教師讓出現錯誤的學生自己訂正,不過結果并不理想,可見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 基于此,教師打破原有“就題論題”式的講評,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形成“已知y=Asin(ωx+φ)的性質,如何求ω的取值范圍”的微課. 學生通過思考、交流、歸納、總結等,理解了這類問題的本質. 這樣學生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問題,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其實,在日常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就是因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未能把握問題的本質,當題目略有變化時自然會“一錯再錯”.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教師不妨通過討論方式和講解方式讓學生學懂學會,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解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簡單地將微課理解為一節課中的一個片段,其實它可以貫穿一節課的始終,且應用在不同的環節發揮出不同的功能.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認真地研究教學內容,從教學實際出發,為學生量身定制微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總之,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地使用微課,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思考習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