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兵
〔摘? ? 要〕? 新課標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學科教學模式逐漸成了科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與當前小學生接受習慣及接受能力較為符合,同時,也有利于強化小學科學課程的實踐性。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有效引導,保證科學課程教學的趣味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更為自主地融入課堂學習中。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不斷擴寬視野,進而靈活運用課堂上的理論科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于此,本文對新課標下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的理解與實踐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踐行理念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2023)? 20-0103-03
跨學科教學已經逐漸成為當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要讓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取得理想效果,需要小學科學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實現對當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以此為基礎突顯小學科學教學的綜合性,這也可以使學生的科學思維體系得到完善。并且,還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解決科學課程學習中所產生的諸多疑惑及問題,這樣才能使科學課程教學質量得到保證。毫無疑問,跨學科理念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的融入是一個持續性過程,需要教師始終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高小學生科學學科核心素養,從而為學生今后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奠定基礎。
一、在小學科學課堂踐行跨學科教學理念的意義
跨學科教學理念突破了傳統分科教學模式的限制,使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所涉及的內容更為豐富多元,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多個學科的要點知識有機融合,這也可以使課堂教學氛圍更為活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跨學科教學理念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融入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由于在跨學科教學中,學生所接觸的教學資源更為豐富,因此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引發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入思考。此外,科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點的融合,有利于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形成新思維及新方法,從而更靈活地運用科學理論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這也使學生對科學知識點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
二、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原則
(一)整合性原則
要使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取得理想效果,應充分踐行整合性原則,即,實現科學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內容的有效整合,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注意盡量避免以各學科知識點簡單疊加的方式作為科學跨學科教學模式,而是要始終以科學學科為主導,將其他學科知識點適當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為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服務,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視野更為開闊,同時也有利于強化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符合我國當前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科學教育的具體要求。
(二)探究性原則
小學科學課程具有一定特殊性,其與一般的理論文化課程有一定差異,主要體現為科學課程更具生活化及實踐化特征,因此,需要教師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學生通過對科學知識的深入探索,其思維體系可更為完善。這就需要教師在科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具有針對性的科學實驗,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會逐步形成對科學知識的認知,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從而在提高學生學科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三、在小學科學課堂踐行跨學科教學理念
(一)靈活借助科學概念,強化跨學科教學成效
小學科學跨學科教育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以學科特征及小學生實際接受習慣為基礎前提,從而實現對跨學科教學理念的有效融入,這也可以使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科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探訪校園中的小動物”時,可以在其中融入“生命科學”相關知識點,嘗試運用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相融合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擴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一同探索不同動物之間存在的層次性差異,同時,還要向學生詳細闡述動物在生態環境中的具體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回憶與小動物相處時對小動物的種種印象,使學生意識到小動物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看出,在講解這一科學知識點時,教師在其中融入生態環境保護教學內容,也實現了對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培養。
(二)認清常規教學與跨學科教學關系,創造跨學科教學契機
從當前小學科學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情況來看,其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而且教學形式也在不斷創新。教師在正式開展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活動時,應注意靈活運用信息技術,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及自主探索興趣,這也有利于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綜合質量。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應該與學生一同尋找不同學科之間的契合點,以此為基礎實現對不同學科的有效融合,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科學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同時還應積極認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這樣才能使科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取得預想成效。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時,會涉及植物細胞內部構成的講解,這時教師應該與學生一同梳理植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有哪些,其主要包括細胞壁、葉綠體、溶酶體、核糖體、中心體等。教材上的圖畫內容往往很難幫助學生具體了解植物細胞器,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不同細胞器的模型,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植物細胞器及其相應用途,同時也可以實現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加深了對信息技術的理解。
(三)創設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引出跨學科教學主題
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創設符合其當前接受特點的科學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課程學習中,這也可以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點的認可程度。教師在創設科學情境時,應該保證情境的實踐性及生活化特征,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會產生距離感,同時也可以優化小學科學教學效果。由于部分小學科學知識點較為抽象,教師如果一味應用口述方式講解,往往很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點有深入理解,因此要通過創設科學情境的方式實現對知識點的具象化展示,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光的傳播”相關知識點時,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即,為學生準備手電筒、薄紙片、塑料杯、硬紙殼、透明玻璃等實驗道具,利用這些道具為學生進行實驗展示,進而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出具有針對性及趣味性的科學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光束能夠穿過薄紙片、硬紙殼、塑料杯、玻璃杯中的哪一個或哪幾個?其所穿過物體的透明度對光束強度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提出上述問題之后,學生便會陷入思考中,同時也讓教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光的傳播遇到阻礙時的變化情況”這一主題。并且,在這種濃厚的實踐探究氛圍下,教師的實驗操作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主題情境設置時,還應通過適當提問的方式與學生構建起密切交流的關系,這也可以實現對學生課堂學習全過程的有效引導,繼而使學生對科學知識點有更為深入的思考。
(四)確定綜合性評價模式,發揮教育反思作用
在以往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所設定的評價方式往往較為單一,沒能實現對學生科學課程學習情況的綜合性評價。今后在落實跨學科教學理念時,也要注意對以往的評價模式進行優化,強調綜合性評價的重要性。要通過綜合性評價機制的設定與落實實現對科學課程教學的有效反思,進而不斷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在正式開展科學跨學科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審視自己的階段性學習狀態及學習成果,從而實現對自身學習方法及學習狀態的有效調整。教師也要注意定期反思自己所應用的教學方式,要始終將培養學生思維完整性作為關鍵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使科學課程教學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例如,教師在講解“地表變化”相關知識點時,在課程結束前,應安排相應的教學評價反思環節,引導學生對本單元學習的知識點進行階段性回顧,并且引導學生對一些重點科學現象進行解釋,這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程度。在引導學生回顧反思時,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整合,與學生一道分析內部作用力及外部作用力對地表變化的影響程度,這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科學概念。教師在復習與評價過程中,要嘗試找到科學跨學科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此為基礎保證反思評價的針對性,進而為今后設定綜合性及實踐性更強的教學方案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時,應積極落實跨學科教學理念,并且保證教學任務設定的針對性,使不同學科的特征都可以在科學教學中得到體現。因此,教師需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尤其是要強化其他學科與科學教學之間的聯系,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自主性。同時,教師還應保證科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實踐性,為學生設定具有實踐性且具象化程度較高的課堂教學情境,通過這種方式促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科學課程學習中,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元化科學思維能力。教師還應提高科學跨學科教學活動的生活化程度,在其中融入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從而構建起完善程度更高、針對性更強的科學課堂教學結構,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同時也為學生今后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教師還應積極認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主觀感受,這樣才能使跨學科教學模式的應用更為靈活,同時也實現對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有效踐行。教師應該設定相應的評價反思環節,從而實現學生學習反思及教師教學反思的雙向反思評價,這樣更有利于教師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而在今后的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對教學方案的完善及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曾妲.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科學跨學科實踐探索[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3(3):70-71.
[2]周燕.小學科學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探究:以項目式學習“生活中的銹”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3(5):30-32.
[3]劉忠學.美國小學科學教材中的跨學科學習內容及特點:以斯科特·福斯曼版《科學(1~6級)》教材為例[J].湖北教育(科學課),2023(1):75-77.
[4]萬川.A-STEM引領下小學科學跨學科實踐案例的設計與實施:以《植物園里有科學之保衛果實》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2(21):66-68.
[5]史加祥.新課標視野下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的理解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22(29):61-65.
[6]王麗娟.數學+科學?明理生智?啟智潤心:小學數學與科學跨學科主題學習案例《小蜂巢,大學問》[J].新智慧,2022(21):34-36.
[7]陸健紅.立足科學學科?開展跨界整合:小學科學“跨學科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江西教育,2022(2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