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奎


[摘要] 微課因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對一種或一類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在情景交融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微課的優勢準確把握教學難點,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分析微課教學的有效性,探討其在物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以優化和創新物理教學模式,打造高效的中學物理課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 微課教學;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一、課前預習:建立整體認知,做到有備無患
初中物理課程的知識內容較為豐富,學習起來往往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僅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教學是不夠的,還應加強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建立對所學內容的整體認知,明確自我定位,以激發學習的熱情。以“加速度”一課的預習為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基于學過的概念知識,觀看創建的加速度微課物理演示模型,激起他們探究的興趣。在此過程中,通過知識學習,拓展了學生的思路,輔助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此外,還可以對課本內容進行創新改編,在該加速度微課中融入生活化案例,如現代高鐵加速、車輛機動性能等,以喚醒學生生活經驗,更深刻地認識加速度,提升物理素養。
課前通過觀看微課,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明確自己所掌握的內容,發現需要加強和鞏固的知識。這樣,學生便能夠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激發物理探究的動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課堂中。
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性,開展互動教學
(一)借助微課巧妙導入新課
巧妙應用微課進行新課導入,有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實踐發現,不少物理教師是通過介紹或示范,來引入新的教學內容,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狀態不佳。對此,微課教學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索欲望。比如,“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教師可以先整理有關“鄂洛多克慘案”的視頻,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觀看視頻后,引導學生討論:誰是真正的兇手?它與要學習的知識有什么關系?由此,在微課的吸引下順利地導入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二)利用微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在微課視頻中,教師應基于物理學科特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在科學探究中體驗物理學習的趣味性。比如,講解這樣的課后習題:小球從某高度處靜止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剛接觸到彈簧到將彈簧壓縮最短的過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彈簧被壓縮的長度Δl之間的關系(如下圖)。
其中,b為曲線最高點。不計空氣等阻力,彈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發生彈性形變。教師可利用微課進行相關問題的呈現,向學生介紹原理:從小球剛接觸到彈簧,到將彈簧壓縮最短的過程中,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彈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當重力大于彈力時,合力向下,小球速度越來越大;隨著彈性形變的增加,彈力越來越大,當重力和彈力相等時,合力為零,小球繼續向下運動,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減小。由此可知,當彈力等于重力時,小球速度最大,即小球在b點時重力等于彈力。借助微課,學生學習的知識點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直觀的形象,深入探索、學習,既能解決物理教學的重難點,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發揮微課在物理實驗中的優勢
實驗是物理學科的基礎。而一些學校缺少相應的實驗設施,課堂實驗的時間不足。微課可以有效化解這一難題,其通過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接受信息,促進知識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物理課上,教師要合理利用微課演示實驗過程、實驗方法和實驗結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以鮮活的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比如,在教學“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物體的運動狀態,課堂上以微課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實驗設備的使用,以及實驗的整體過程:具有一定速度的鋼珠在水平面上沿直線AB做如下圖所示的運動。
首先,通過微課讓學生對實驗建立起初步印象;其次,組織學生按照微課內容進行思考:如果在它的運動路徑旁放一根磁鐵,鋼珠的運動路徑將變成曲線AC,為什么?這種微課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興趣,而且可以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掌握,在實驗教學中起著很好的輔助作用。
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借助微課引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基本的概念知識,增強物理綜合能力。同時,要根據學生的課前預習反饋,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通過觀看微課的過程,引導學生緊抓重難點內容,活躍課堂氛圍,增強交流互動,讓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高效。
三、課后拓展: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實踐應用
(一)通過微課進行復習鞏固
物理知識復雜多變,為便于復習鞏固,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進行課后拓展。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小專題,在自主學習中體會到突破難點的成就感,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例如“重力”一課,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整合牛頓動力學的相關知識,并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小專題:生活中常見的摩擦力、重力、彈力等的視頻教學課件。借此,讓學生掌握重力的概念,并思考問題:將重為4.5N、體積為0.5 dm3的銅球浸沒在水中,銅球靜止后所受的浮力是多少?這樣,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串聯起來,提升學習的效率。教師通過微課,也考查了學生是否在解題前先對物體作“狀態的判定”,即銅球靜止時是漂浮于水面,還是沉于水中。
(二)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聚焦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教師在關注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同時,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微課教學的顯著特點就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在課后階段利用微課加強學生的課后鞏固學習。與單一的課后家庭作業相比,其不僅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查漏補缺,系統地整理所學內容,并在知識遷移中發展實踐應用的能力。例如,對于“電磁感應現象”,課后教師利用微課生動地將電磁感應現象向學生展示,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認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實現教學做合一。
[參考文獻]
[1]王磊.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中旬),2023(04).
[2]馬燕萍.巧用微課,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2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