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霞
摘 要:根據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要求,教師需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學工作的核心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更有助于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語文知識。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希望可以為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4-0159-03
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需要積極拓寬教學途徑,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語文基礎開展教學,教學評一體化模式可以有效協調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以及教學評價之間的關系,通過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能力的發展以及教學質量的強化,教師需要將教學評一體化作為教學的主要策略,基于多個角度分析教學的組織規劃,進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指導。
1.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教學評一體化并不是在表面追求不同教學環節的一致性,而是構建“教與學、教與評、再教與學”的模式,是一種不斷產生新的教、新的學以及新的教學評價的內在過程,本文認為教學評一體化需要以教學目標作為核心指導,將教、學、評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融入語文教學中,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出發,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對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需要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在目標的指引下,實現教與學、教與評以及評與學的一致性。
2.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一體化問題分析
(1)教學評一體化目標定位不準
根據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要求,教學評的一致性是將教學目標轉變為教學評價,將學生的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支點,并將教學評價貫穿始終,但是多數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時,目標的設置缺少合理性,定位不夠準確,目標的內容無法作為評價指標直觀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未能針對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考量。
(2)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有待提升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會將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通過分數判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知識掌握情況,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訓練,只依靠成績無法客觀地體現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能力,但是多數教師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教學中缺少科學的評價體系,也導致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實施。
(3)學生教學中主體地位不明顯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內容,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實際情況是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的知識講解為主,師生之間的互動也相對較少,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空間嚴重不足,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中。
3.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分析
結合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評一體化的主要內容,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目標作為指導,明確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設計語文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設置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第一,保證教學目標的具體化。
教學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基礎,保證教學目標具有具體化的特點,是高質量教學的保證。具體化是指需要將目標中的內容和細節進行明確化的處理,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目標的具體化是指教師需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并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將較為宏觀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具體可實施的小目標中,教師需要分析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設置的意義,并對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進一步的劃分層次,需要保證不同小目標之間存在邏輯關系,也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
比如,在進行《我變成了一棵樹》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本節課的目標分成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三個方面。其中,知識技能目標可以設置為“熟練掌握本文的7個生字、會寫13個字,并可以流暢閱讀文本內容”“根據文章內容,了解‘我變成一棵樹之后的奇妙經歷,充分發揮想象力”“引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想象自己會變成什么,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過程方法的教學目標可以設置為“通過精讀課文和小組討論的形式,感受文章中生動的語言描寫”“嘗試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仿寫”,情感和價值目標可以設置為“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第二,保證教學目標的清晰化。
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是“學生應該在課堂學習中學會什么”“教師需要完成哪些教學內容的教學,應達到怎樣的教學效果”,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清晰的語言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表達出來,讓學生可以意識到完成本節課的學習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達到怎樣的學習效果。
(2)設置評價標準突出學生主體
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中的教學評價并不是按照學生的語文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群體,其核心目的是保證教學與評價、學生學習與評價的一致性,教師需要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評價任務,并帶領學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重點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效果作出評價,及時給予學生有效的反饋。
第一,教學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多數教師都傾向于將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獨立環節,在全部結束課堂教學之后,再進行教學評價,這就導致在正式開展教學工作前,教師無法準確判斷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前進行教學評價,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調整,同時可以將教學評價貫穿課堂始終,讓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及時判斷教與學是否達到了具體的目標,從而讓學生可以明確學習的主要方向以及學習效果,判斷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同時通過教學評價,也可以判斷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教學目標之間的差異,從而保證教學工作可以不斷接近于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閱讀課文內容,找出文中的生字,并正確認讀,教師可以提前收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需要根據這些問題,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時,選擇多名學生進行分段朗讀,并對學生朗讀的流暢性、準確性進行評價,并在此基礎上,判斷學生的朗讀能力。
第二,以教學目標作為評價的導向。
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評價時,需要保證評價的內容和評價標準可以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可以將教學目標作為開展教學評價的導向,學生可以在評價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學習過程中的查缺補漏,并通過反思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例如,在《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中,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會采取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讓學生盡量模擬人物對話,從而體會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教師在設計評價內容時,可以從學生的朗讀情況、對人物心理的把握、通過語言描寫判斷人物的性格特點等方面設置評價內容,可以從基礎、能力兩方面對學生做出評價。
第三,突出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語文成績進行評價,并不滿足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要求,因此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在評價的過程中,開展多個維度的教學評價。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語文知識水平,可以針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此外,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教學,還可以讓小組成員進行互評;其次,教師需要合理制定教學評價標準,保證標準可以充分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例如,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自評標準表和學生互評表,其中自評表中需要包含評價標準、是否達成以及修改建議三個主標題,評價標準包括“文章的選材是否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是否按照一定的敘事順序進行描寫”“是否明確表達出文章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是否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等,當學生完成自評和互評后,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寫作內容以及寫作質量進行評價,綜合所有評價結果,得到較為客觀的評價,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
(3)結合目標評價設計教學過程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需要參考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標準,從而保證教學評的一致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從生活入手,保證教學設計可以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在學習《燕子》《荷花》等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一些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以“班干部該不該采取輪流制”為主體,讓學生進行辯論討論,學生可以自選立場,每個立場可以選出幾名學生發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在自由討論環節,學生可以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支撐自己的立場,通過該類活動的設計,學生可以在討論互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需要及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真正做到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尊重教學主體,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下,無論是在課前、課中還是課后,教師都需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進行綜合評價,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減少理論知識講解的內容。例如,針對一些簡單的基礎性知識,學生可以在課前自行完成,教師可以不占用課堂時間進行講解,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放在問題互動以及學生的合作討論中,不僅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和合作討論的空間。
(4)合理選擇教學方法提高質量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根據教學評一體化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需要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教學方法需要基于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的基礎,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學習的方向。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將教學目標設置為“通過閱讀文章內容,掌握描寫手法并體會文章情感”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精讀課文,并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文章中的具體描寫方法,在布置作業內容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文中的描寫手法進行仿寫;第二,教學方法的選擇需要切合教學內容,由于小學生生性好動,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在課堂40分鐘的教學中,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所以教師可以選擇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教學資源制作成動畫視頻,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學方法需要符合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學特點,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語文基礎的條件下選擇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教育作用;第四,教師還要考慮到教學的環境條件,如可以搭建線上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應用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的聯合應用,提高教學工作的靈活性,同時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發展,教師在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時,不僅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還需要評價教學方法的實施效果,判斷教學方法的可行性,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4.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缺少科學性、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等諸多問題。因此,教師需要應用教學評一體化模式,保證教、學、評的一致性,需要科學制定教學目標,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科學設置評價標準,將教學評價貫穿教學始終,依靠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完成教學設計,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以及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從而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最優化,滿足新課程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碩.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的探索——以《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1(29).
[2]趙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與評價一體化的行動研究[J].求知導刊,2021(43).
[3]劉朝明.教學與評價一體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