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徐
摘要:面對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要轉變教學理念,更新課堂教學模式,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優化作業設計,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學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綜合能力 ?更新理念 ?科學評價 ?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語言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礎要求,文化意識體現核心素養的價值取向,思維品質反映核心素養的心智特征,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要素。”新課標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終身發展,減負提質,強化課程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這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全面發展”等教育思想是高度一致的。面對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英語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更新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深化英語課程改革,形成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體系
(一)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以主題引領、語篇為依托的課堂教學活動。英語教學中有三大主題,即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學生學習內容在一定主題引領下進行,每個單元是具體的不同話題的語篇,以話題語篇為依托,包含著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等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如7B U5 Amazing things中,整個單元都是圍繞趣聞話題一一展開。第一課時圍繞Fun facts展開各類趣聞談論。第二課時講述The ghost in the park的故事,也屬于趣聞,并引出第三課時的時態過去時。最后課時Task部分話題又圍繞Sandwich和TV兩個趣聞展開。
(二)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優化課后作業設計。教育工作不限于課堂教學,要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抓,才能使學生有更多的受益。為拓寬學生課后學習渠道,提升學習效率,教師要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豐富作業類型。努力為學生搭建互相展示、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全面發展。通過創新課后作業的形式,優化課后作業的內容,根據學段特點和教材要求設計基礎型作業和拓展型作業,讓作業具有層次性和多元性,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設計分層作業,教師要堅持作業彈性化和個性化,激發學生對課后作業的興趣,讓學生在活潑歡快的氛圍中學習,在寓教于樂中學習。
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突出以“人的發展為本”,要求學生主體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自己去探究、鞏固和深化知識,進一步促進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要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和鼓勵學生質疑,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要給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英語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完成類似或接近現實生活的各種任務。如8B Unit5 Good Manners單元Task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問題How to be good manners?啟發學生拓展思維,感悟做人的道理。在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單元Reading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the problems of growing up,引導學生學會生活,學會與父母和他人的和諧相處。
英語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因此,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結合語篇的聽、說、讀、寫綜合能力訓練,幫助學生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如7A Unit5 Lets celebrate單元中介紹了中外傳統節日,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Should we keep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等話題,將多樣的中西方節日和文化進行比較和分析,找出共性、多樣性和獨特性,促進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現象和內涵,理解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感悟文化背后存在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
三、激發學生主體參與,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課堂上不再是機械地照著教案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是要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組織學生有效探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一)激發學生主體積極參與,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學生的學習不只是簡單的學習理解類,還包括應用實踐類,遷移創新類。學習的初始階段是理解,之后會進行一些簡單的運用,要想發展和形成學生的綜合素質,還是要借助不同類型的活動來實現。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和大量的預設,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知識“亮點”,促進知識的生成,提升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如在8B Unit3 Reading教學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What can we use computer for!各小組能夠提煉出許多的動詞詞組:to watch film, to play games, to teach, to listen to music, to search for information, to go shopping, to chat with online friends, to send e-mails等,幾乎涵蓋了初二階段所學相關全部詞組,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個性在活動中發展、想象力在交流中激發。陶行知先生說過:“人人即是創造之才,時時即是創造之機,處處即是創造之地。”教師要開展多種創造性的活動,如表演、游戲、唱歌、競賽等等,這些活動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讓學生合作互動、拓展創新,才能在教學中真正樹立創新的意識;只有注重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四、建立多元化科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中實施主體多元、方式多樣、素養導向的科學評價,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適當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個體和團體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經常使用OK, well done, Do you have any opinion等贊揚和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迸發創造性火花。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將形成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對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在小組集體評價時要注意對個人合作的參與度、獨創性、互助性等給予科學的評價,以此來調動個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自信,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學生學科素養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主要途徑,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育時代新人,實現民族復興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