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芬
摘要: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的識字能力、詞匯運用能力、概括分析能力、朗讀能力、文學修養、寫作能力等至關重要,如何抓好小學生閱讀能力訓練已成為目前語文教學中的熱議話題。本文通過關于小學語文閱讀訓練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下教學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 ?興趣 ? ?閱讀理解 ?引導
閱讀是一個長期堅持、持續學習的過程,學生的閱讀不光是在課堂,還有一部分功夫在課外,因此閱讀教學也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影響,缺一不可。對于小學語文閱讀來說,課內閱讀是基礎和核心,它和學生學習緊密相連,課外閱讀是有益補充,教師可以引導教育學生利用好圖書館、青少年宮、書店和電子書等資源,博覽群書,通過大量課外閱讀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這對課內閱讀也是有益的補充,也是積累閱讀量、提升思想、提高學習方法的有效途徑,為培養學生人文、歷史、藝術、地理、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激發閱讀興趣,提升自主閱讀素養和培養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習的動力和求知的基礎。積極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主動集中注意力,它也是學生學習創造力的助推劑。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更為重要。教師要科學地提出閱讀目標和計劃,正確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情況,科學強化正確的閱讀訓練。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多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教師引導學生課外預習好課文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創造新穎、共鳴感強烈的閱讀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同頻共振,對培養學習興趣大有裨益。[1]
二、解決識字障礙攔路虎,讓小學生朗讀更流暢
小學生閱讀最大的困難就是有一些字詞不認識,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前提醒學生先預習課文,把不認識的生字生詞找出來,在課前就可以利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網絡或學習小組之間進行交流來解決生字生詞“攔路虎”的問題。如果對于某些字詞比較復雜,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那些不會的生字生詞在黑板上寫出來,鼓勵學生大膽識字提問,進一步清除文字障礙,對于個別學生再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重點幫扶。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字詞的記憶力和理解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讀懂理解課文,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明白課文作者表達的情感和理解課文中心思想,訓練學生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使學生享受文字帶來的快樂,提升寫作能力和技巧。
三、發揮閱讀訓練中學生作為主體的作用,創新閱讀方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體化行為,應該以教師的指導分析為輔,學生的主動閱讀實踐為主,教學方式更具有啟發性。在閱讀具體實踐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閱讀手段和渠道,特別是課文精選的詩、詞、歌、賦、小說等文學作品,很多都是千古絕唱,歷久彌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語文閱讀活動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作者思想情感。同時,還要尊重并鼓勵學生表達新穎獨特的閱讀感受,結合生活情境,挖掘情感因素,升華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理解閱讀和鑒賞應用能力。
在閱讀訓練中,教師要和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發展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積極指導學生通過課堂自讀、領讀、分組讀、男女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教學,讓學生認真閱讀、勤于思考、大膽提問、用心感悟,從而加深記憶力,提高理解力。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舉辦朗讀比賽、情景劇、成語接龍、讀書會、模仿詞語競猜、播放音頻視頻、課外書讀書心得交流等活動,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發散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鼓勵有創意、深層次的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2]
小學生閱讀訓練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培養興趣很關鍵,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掃除文字障礙,盯牢嚴抓課內閱讀,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寓教于樂,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教師還要善于引導學生閱讀,及時給予鼓勵,嚴抓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秀偉.讓語文課堂充滿詩意[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20(01).
[2]孫希.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打造有效語文課堂[J].教育科研論壇,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