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些兒童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活躍、情緒沖動和參與事件能力差等行為,這就是多動癥的表現。如何幫助多動癥兒童克服精神障礙,實現正常學習和交流,一直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論述如何在數學課堂中對多動癥兒童進行人文關懷,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多動癥;小學數學;人文關懷;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蔡靜(1980—),女,江蘇省南通市小海小學。
多動癥是兒童階段較常出現的精神行為障礙之一,它既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也會影響兒童的學習行為。多動癥兒童在學習時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的言行,導致學習過程不順利,甚至還會影響班級里其他兒童的學習。針對多動癥兒童,教師應當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對其進行特別的關懷和干預,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引導多動癥兒童的學習,讓他們也能擁有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童年。
一、發揮多動癥兒童自身的主體作用
(一)為多動癥兒童安排特有的小任務
多動癥兒童常見的表現就是活動行為任性,因此他們在上課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動作,比如在教室里隨意亂跑、敲打桌面,甚至是大聲喊叫等。要想對多動癥兒童進行人文心理關懷,就要充分了解他們這些異常行為背后的原因,比如多動癥兒童之所以會出現活動行為任性,是因為多動癥兒童往往精力旺盛,他們需要通過活動行為來消耗自身的能量。有了這一認知之后,教師可以對多動癥兒童進行適當的引導,比如在課堂上允許他們適當活躍,但要活躍得“有作用”。簡單來說,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特有的小任務給多動癥兒童,這樣一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多動癥兒童充沛的精力,又能將原來影響課堂紀律的任性行為轉化成有用的、積極的、正常的行為。
例如,在教學“升和毫升”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中設計了一個倒水實驗,并特意安排班級里的多動癥兒童來當小助手。實驗開始之前,筆者邀請小助手和筆者一起把實驗所要用到的器具搬到講臺上來。實驗的第一個環節是讀出三個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的水,小助手需要分別往三個量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教師再隨機指定幾名學生讀出量杯里有多少毫升水。第二個環節是將1升的水注入200毫升的量杯,這個環節由教師操作。經過實驗,學生發現1升的水可以注滿5個200毫升的量杯。小助手需要用粉筆在黑板上記錄結果。通過這次實驗,學生明白了1升等于1000毫升。有了這一了解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幾個簡單的換算練習,例如:3升=毫升;5升=毫升;6000毫升=升;9000毫升=升,以此來鞏固學生的認知。
協助教師搬運教具、記錄數據、整理講桌等小任務能夠發揮多動癥兒童的主體作用,消耗他們的能量,還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式,多動癥兒童的一些異常行為就會逐漸轉化為有益于課堂的行為。
(二)為多動癥兒童安排合作的小搭檔
多動癥兒童的異常行為活動有時還會影響其人際交往,造成社交障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并在班級里營造團結的氛圍,教師應當進行適當干預,比如為多動癥兒童安排合作的小搭檔。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鼓勵多動癥兒童和班級里其他學生進行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是一種釋放多余精力的方式。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多動癥兒童在合作的過程中付出,肯定他們的價值,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1]。當這種合作慢慢進入正軌之后,其他學生也會收起對多動癥兒童的偏見,班級里的氛圍也會越來越好。
例如,在教學“探索長方形的特征”這節課時,筆者將班級里的多動癥兒童與普通學生安排到了同一個學習小組當中。在這節課中,每個學習小組需要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長方形卡片學具等,探索長方形的邊和角有怎樣的特點。在這一次合作當中,小組成員共同商討探索長方形邊和角特征的方法,比如對長方形卡片的四條邊和四個角進行測量,或者對折卡片,用量角器確定長方形中的角是不是直角等。確定方法之后,小組還要明確每一個人的任務,比如有人負責用直尺測量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有人負責用量角器測量四個角的度數,有人負責進行折紙操作,還有人負責觀察記錄。
多動癥兒童在小組合作中也有自己的任務,能夠為自己的小組做出貢獻,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由此可見,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就能夠使得多動癥兒童發揮自身的特點,在合作中進步。
二、采取科學合理的干預方法進行引導
(一)用肢體語言集中多動癥兒童分散的注意力
注意力難以集中,是多動癥兒童另一個常見的表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是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就意味著沒有辦法認真上完一整節課,如果不進行及時的干預,學生會越來越跟不上學習進度。教學是一個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的過程,教師和普通學生進行互動,也許只需要一個眼神、一句提問,但和多動癥兒童進行互動,卻沒有那么容易。對此,教師可以用身體接觸來對多動癥兒童進行引導。具體而言,課堂上教師要時刻觀察多動癥兒童的注意力情況,及時用肢體語言來提醒他們,將他們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來。比如,教師可以摸一摸多動癥兒童的頭,拍拍多動癥兒童的肩膀,拉一拉多動癥兒童的手等。這些肢體接觸都能夠向多動癥兒童傳遞信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時,筆者創設了買水果的生活情境:水果超市里,王阿姨正在買水果,火龍果每千克5元,葡萄每千克12元,王阿姨買了3千克的火龍果和5千克的葡萄,她應該付多少錢呢?當筆者剛說完這個問題,班里的一名多動癥兒童立馬興奮地站了起來,迫不及待地告訴同桌自己昨天剛吃了火龍果和葡萄。這時,為了維持課堂紀律,筆者走到這名學生的身前,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并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在課堂上講過多與學習無關的話。拍肩膀的這個動作很快就轉移了他的注意力,于是他不再大聲講話。筆者趁勢組織學生思考,想一想這個問題應該如何列式解決。在后續學生發言的過程中,筆者還指定讓這名多動癥兒童來說一說自己對問題的想法,他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5×3=15(元),12×5=60(元),15+60=75(元)。筆者對他進行了鼓勵和肯定,并引導他繼續認真聽課。
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能夠及時注意到多動癥兒童的異常行為,并利用一些肢體語言來轉移多動癥兒童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和課堂中。
(二)用游戲或器具讓多動癥兒童穩定上課情緒
穩定的情緒能夠幫助多動癥兒童集中注意力,減少異常行為的出現[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是一整個班級的學生,大多數時間無法只盯著某個多動癥兒童。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多動癥兒童有效學習數學知識,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一方面,教師可以使用專門緩解多動癥兒童癥狀的專業器具來對其進行引導,比如壓力球。壓力球是一種柔軟的玩具,給多動癥兒童一個壓力球,讓他們把壓力球放到口袋中或者書桌里,當他們情緒躁動,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他們就可以捏一捏壓力球,這樣既可以釋放情緒、集中注意力,也不會影響他人上課。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能夠對多動癥兒童起到引導作用的小游戲,并在游戲中融入一些小學數學知識,鼓勵多動癥兒童參與游戲,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學會集中注意力。
在教學“可能性”這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摸撲克牌的游戲。筆者提前在箱子中放置了A-K共13張方片紙牌,然后組織學生每人摸一張,記下數字以后再將紙牌放回紙箱。這個游戲可操作性強,難度較小,多動癥兒童也能夠很好地參與其中。通過這個游戲,學生能夠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三個概念,即在紙箱當中,一定能夠摸到方片紙牌,可能摸到2、5、10等不同數字的紙牌,不可能摸到黑桃紙牌。這個游戲結束之后,筆者將紙箱中的紙牌換成了沒有數字、只有顏色的三張黃牌和三張紅牌,讓學生每人摸一次之后放回紙牌,下一個人繼續摸,由此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在這一次游戲中,學生可能會摸到黃牌,也可能會摸到紅牌,并且摸到黃牌或紅牌的可能性一樣大。
在數學課堂中插入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在游戲中實施教學,既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還能夠照顧多動癥兒童的需求,讓他們在游戲中逐漸了解更多的數學知識。無論是使用專業器具還是設計游戲,都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能動性。
三、給予多動癥兒童愛的鼓勵和肯定
(一)耐心教育,鼓勵正面行為
雖然多動癥兒童在行為和注意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他們的智力水平和正常的孩子一樣。這就意味著只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即使是多動癥兒童,也能夠學會知識。任何教育的開展都應當以學生為本,關愛學生。因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鼓勵和肯定多動癥兒童。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多動癥兒童意識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重視,進而形成自信,克服自己的精神行為障礙,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的肯定和夸獎對于自閉癥兒童具有很大的引導作用,這會讓他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之后便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學習和努力。因此,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多關注多動癥兒童,耐心教育他們,充分鼓勵他們的正面行為。
以“列方程解決問題”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中,筆者首先出示了題目:商店有一些小袋的面粉,每袋重量為5千克,上午賣出去28袋之后,還剩下50千克,請問商店原來一共有多少千克的面粉?接著,筆者觀察了班級里多動癥兒童的解題步驟,發現有名多動癥兒童的解題流程缺少了設未知數這個步驟。于是,筆者這樣引導他:“不設未知數就能列出正確的方程,看來你的小腦袋很聰明。但是如果不設未知數的話,老師怎么知道你的x表示的是什么呢?”聽了筆者的指導之后,這名多動癥兒童很快就在自己的解題過程中加入了設未知數這個步驟,即“設商店里原來有x千克面粉,可列方程:x-5×28=50,解方程得x=190,代入檢驗正確”。對此,筆者表揚他:“老師提出你的不足之后你能及時改正,還改得又快又對,你真棒,下次爭取一次寫對所有過程?!?/p>
任何一個孩子都會期待來自教師的夸獎,并且會在被夸獎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好。多動癥兒童也是如此,他們的成長過程本身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正面積極的鼓勵能夠對他們的行為產生正向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善用鼓勵,用愛和耐心來澆灌他們。
(二)多給機會,循序漸進改變
多動癥的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堂上,多動癥兒童會不止一次地擾亂課堂秩序,干擾其他同學的學習。對此,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去教育他們,不能因為一兩次的犯錯而給這些孩子貼標簽,不再相信和關注他們。每一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因此在干預多動癥兒童的行為時,除了要多鼓勵他們的正面行為,還應當多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即便他們當前已經犯了多次錯誤,教師仍然需要耐心地給他們下一次機會,循序漸進地去改變他們,引導多動癥兒童走向正常的學習道路。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才有機會看到多動癥兒童的變化,教師給他們的機會越多,久而久之,他們的改變也會越多。
如在教學“探索長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中用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擺成幾個不同的長方體,然后請學生來說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再說出它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以及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在筆者提問的過程中,筆者點到了一名多動癥兒童,而他卻一直答非所問。這時筆者意識到他的注意力已經分散了,于是筆者先讓其他學生來回答問題,再默默走到他身邊用身體接觸來讓他集中注意力。幾分鐘之后,筆者再次給他機會,請他起來回答問題,這次筆者用六個小正方體擺成了一個長方體,而他也準確地答對了問題:“這個長方體的長是3厘米,寬是1厘米,高是2厘米,由六個小正方體組成,所以它的體積是6立方厘米。”筆者對這名多動癥兒童提出了表揚,并鼓勵他再接再厲。
對于多動癥兒童,教師應當理解他們的處境,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教育多動癥兒童的前期也許收效甚微,但是只要教師付出足夠的耐心,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嘗試,相信他們能夠循序漸進地發生改變。
結語
總之,多動癥兒童是一個特殊又不那么特殊的群體,在行為和注意力方面,他們確實和其他學生有所差異,但是在智力方面,他們和普通學生并無區別。教師要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在面對多動癥兒童時,應當給予更多的關愛,同時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用更專業的方法和更耐心的態度對多動癥兒童進行人文關懷和知識傳授。
【參考文獻】
[1]吳汝萍.讀懂兒童數學認知上的障礙[J].教學與管理,2019(5):28-30.
[2]馬建.讓兒童在“自我調節”中學習數學[J].教學與管理,2019(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