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笑 付鈺 楊作東
摘要:函數是新高考Ι卷占比最大的考點,約占20%.縱觀2021—2023年新高考Ι卷函數題,考點主要涉及函數單調性、奇偶性、極值最值問題、切線問題,其中解答題主要考查函數構造,學生需要構建起研究函數問題的思想方法體系.函數學習需要重視通性通法并優化解題方法,同時提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運算、直觀想象等核心素養.
關鍵詞:新高考Ι卷;函數;核心素養
近幾年,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對于高考內容改革提出的要求,數學科高考進一步拓寬試題的設計思路,強調對于知識、原理的深入理解,突出學科本質,落實高考評價體系提出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1][2].函數作為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的四條主線之一,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3].函數中蘊含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對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意義、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函數的學習有助于從數量關系的角度幫助學生更加準確、清晰地認識和理解現實世界,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函數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且滲透于數學的各個領域,同時函數知識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因此可將“函數”視為中學數學的基石.本文對2021—2023年新高考Ⅰ卷中典型函數試題進行分析,力求深入探討函數試題的考查重點,并對多種解題思路進行剖析,以期對函數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2021—2023年新高考Ⅰ卷函數內容的考查特點
2021—2023年新高考Ⅰ卷函數考查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函數導數的凈考查分值在30分左右,占高考總分20%左右,是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的四條主線核心考點之一.函數性質是客觀題最常見的考點,主要涉及函數單調性、奇偶性、極值、最值以及切線問題等,該類問題綜合性較高,具有一定的區分度.函數主觀題主要通過導數去研究函數,此類題常作為壓軸題進行考查.縱觀2021—2023年新高考Ι卷,函數內容考點均涉及函數構造法,而構造需要學生以足夠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較強的觀察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創造力為前提,建立起關于“數學結構”的整體性認識,特別是清楚地認識題型結構的豐富性和層次性.
2函數典型試題分析
3研究建議
3.1對教師的建議
3.1.1重視合理變換
3.1.2關注解決問題過程中方法優選
2021年新高考Ι卷第7題有多種方法可以求解.方法一(代數法):解題過程嚴謹但煩瑣,是解答題的一般解法,學生在運用的過程中費時,常常會壓縮其他題的作答時間,且計算量較大容易出錯;方法二(幾何法):該法靈活但不嚴謹,省時省力,學生運用此種方法解決問題時需要較高的幾何直觀能力.“一題多解”就是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理解同一個問題,有助于鍛煉發散思維能力,是培養數學解題能力的一種好方法.但是,務必要在“一題多解”的訓練過程中,增加一個環節:比較、權衡、判斷各種解法中最優的解法是哪一種?即從“一題多解”走向“一題優解”.著名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稱之為“最優解問題”.考試中具備能直接遴選最優解法的意識,才是解題方法選擇的境界追求.
3.1.3重視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教學不能只注重學科邏輯,也要注重學生認知的邏輯,要注重學生的知識理解,而不是解題技能的模仿性習得.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并非體現在課堂提問數量、活動熱鬧程度等這些方面,而在于是否讓學生的思維經歷了生成性思考.數學課堂教學要避免成為講授+練習的應試型教學,而是要注重學生數學素養的實質性發展,讓學生在思考中不斷通過本我與他我的比較,感悟數學思想、領略數學之妙,進而獲得知識的創新.
3.2對學生的建議
3.2.1數學學習應以知識構建、模式歸納、解題探索為主
數學課不只是不斷解決問題,而是要學會思考、學會想,了解到“想”的力量.學習數學重要的不是記住那些數學公式和提高做題速度,重要的是“想”的過程,要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等核心素養.學生要以結構化的數學知識為載體,在形成與發展“四基”的過程中努力增強自身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運算能力等.
3.2.2運算能力是數學素養的基石,是數學學業成就的“承重墻”
運算能力的提高主要取決于優良的運算思維.運算思維主要包括:運算意識、運算手段的遴選、運算過程的調控等.運算思維高的學生能夠準確找到運算的“門檻”(突破口)、“路徑” (算法)、“規則”(算理)、“機關”(竅門),自然能夠保障運算的質量與效率,切實提升自身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核心素養.
3.2.3以理性思維、勇于探究、合作學習等品格為落腳點
學生要注意在“用數學的眼光發現和提出問題,用數學的思維與數學的語言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模型觀念、數據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在經歷數學的學習運用、實踐探索活動中進行經驗積累,逐步激發自身對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初步養成獨立思考、探究質疑、合作交流等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2019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趙軒,任子朝,翟嘉祺.落實雙減要求 深化基礎性考查——2022年新高考函數試題分析[J].數學通報,2022,61(9):7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