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琳
摘 要:本文針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狀、基本原則和融入路徑展開分析,明確兩者融合的必要性、基本要求以及方向,并提出豐富英語翻譯教材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多元化翻譯方法、教師自身不斷提高傳統文化素養、注重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四點建議。通過兩者的深度融合,豐富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文化內涵,以期能夠真正實現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8-0090-04
英語翻譯是一門具有國際交流性質的學科,如果能夠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對于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生的英語翻譯水平以及建立文化自信具有積極的意義?;诖耍疚囊越⒋髮W生文化自信為前提,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融合,總結兩者融合現狀,并提出建議,從而充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文化內涵。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融入現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融合情況仍然不容樂觀,目前的英語翻譯與英語教學仍處于對西方文化的研究階段,同時,大學生所接觸的英語翻譯也多是以西方思維與文化為主,很少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這不僅使得大學生忽略傳統文化,也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推廣,不利于大學生建立文化自信[1]。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由于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來自西方的思想與文化的熏陶,這對于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不利的[2]。
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使更多的外國人能夠用英語來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與交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逐漸走向了國際舞臺[3]。例如,許多國家開辦了“孔子學院”,以學習漢語、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中國的武術、國畫、太極拳、京劇等傳統文化,都在不斷地被其他國家所學習。要想讓外國人真正了解中國,必須要大力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我國國情,對外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即大學生群體[4]。因此,大學生需要通過英語與世界進行溝通,并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到日常生活中,這給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顯性資源與隱性資源融合的原則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師需要遵循隱性資源和顯性資源融合的原則,從備課、教學研討以及教學設計階段著手,為大學生準備充足的顯性英語翻譯學習資源,比如可以在英語翻譯教學課件中加入與主題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隱性資源,達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如教師針對教材中原本的外國文化,將錄制好的微課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中,學生可以在課前學習與準備,提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契合點加以思考[5]。教師可以利用第二課堂的形式組織開展多種中外文化交流活動,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英語翻譯知識的基礎上,自覺拓展學習內容,其間進行文化交流,并且以視頻的形式上傳到線上平臺中,由教師進行評價,實現英語跨文化交流的同時,也可以在交流對話中掌握翻譯的要點,以此來豐富英語翻譯教學資源,在顯性與隱性資源融合的作用下,優化英語翻譯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原則
教師除了傳授基本的英語翻譯方法和技巧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對中外語言表達、文化習俗、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到英語翻譯課程所具有的文化育人價值,以英語的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大學英語翻譯教材專門設置了文化知識點的模塊,所以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便可以由此著手,深入挖掘隱藏的傳統文化元素,使學生在英語翻譯學習中可以感受到文化元素的融合性,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英語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語篇內容之間的融合性,從而加強文化知識內化的能力,在英語翻譯的實踐中融會貫通[6]。另外,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的全過程中,同樣需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深入了解文本內涵以及外延。前期備課環節更加需要做到精益求精、關注細節,篩選翻譯教學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翻譯教學中有機融合,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7]。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原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融合,必須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中,而不是簡單地應用在一個教學環節。所謂“全過程”,包括設置英語翻譯課程體系、修訂翻譯教學大綱、編寫教材教輔、設定英語翻譯課程目標、組織開展翻譯教學過程以及最后的教學評價,均要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以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自信為前提,高效開展英語翻譯教學。
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原則,還需要創新翻譯教學模式,例如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產出導向理論體系,并在該體系的基礎上,根據“驅動——促成——評價”的流程展開英語翻譯教學實踐工作,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英語翻譯的興趣,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以及創新能力[8]。教師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形成課上和課下教學的優勢互補。例如組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主題的英文演講競賽、朗誦競賽、征文大賽,或者是英文短視頻推廣比賽。通過這種有趣的活動,不僅可以習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準確英語翻譯表達,提高自主學習能,還能夠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英語翻譯教學的融合,在文化自信基礎上培養大學生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
(四)英語翻譯文化自信原則
英語翻譯教學對于教師的文化教學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這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息息相關。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開展英語翻譯教學,需要遵循文化自信原則,參加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活動的討論獲取靈感,更新英語翻譯教學觀念,并且能夠正確看待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給予重視[9]。另外,學校方面需要建設英語翻譯教學團隊,在團隊中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學院、班級均需要參與到教學經驗交流活動中,在活動中找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切入角度,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有效路徑
(一)豐富英語翻譯教材內容
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以往都是以語文等主要科目為傳播載體,但是這并不利于文化教學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所以,提高學生的國際傳播能力,并達到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教師可以從英語翻譯教材入手,在其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地傳承、弘揚傳統文化,還能夠豐富英語翻譯教學內容。以“中秋節”和“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有關文章為例,教師在課堂上介紹這些傳統節日的來歷,最后再向學生講解“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詞語組合,開發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翻譯技巧的學習效率[10]。教師還可以從網絡中搜集一些中華傳統文化美文,作為英語翻譯教材內容的補充,比如《美麗中國》紀錄片的英文版便可作為英語翻譯教學的拓展內容,豐富翻譯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學習多元化翻譯方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其中很多代表性詞語往往要使用到不同的翻譯方式,才能夠更加精準地表達其含義。在英語翻譯教學中,翻譯此類詞語時教師可以介紹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隨后再利用翻譯理論以及翻譯技巧,采用直譯、音譯和意譯加注釋等多元化翻譯方法。比如直譯法,“中國結”可翻譯成“Chinese knot”,中秋節翻譯為“Mid-Autumn Festival”;使用意譯法翻譯一些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詞語時,例如“辟邪”,其實在英語體系中無法直接找到與之相近的詞語,此時可根據意思將其翻譯為“ward off evil spirits”;如果使用音譯法翻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詞語,這種翻譯方法其實在英語翻譯中最為常見,例如“功夫”一詞翻譯為“Kungfu”;除了上述三種翻譯方法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使用音譯和注釋結合的方法,比如“秧歌”可以翻譯成“Yangko(A popular folk dance in northern China)”。
(三)教師自身不斷提高傳統文化素養
英語翻譯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存在一些差別,教師不僅要掌握英語翻譯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傳統文化素養。實際翻譯教學中,教師必須制定翻譯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靈活掌握多種翻譯法的應用技巧。為了實現英語翻譯教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師自身應該對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將英語翻譯教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載體,明確認識到自身在傳播傳統文化方面承擔的責任,從而通過兩者的融合,培養學生形成文化自信,在英語教學中大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1]。比如教師在指導英語翻譯教學中,講到一些西方的思想文化或者是節日時,可以在自己的文化體系中調取相應的內容,同樣向學生介紹我國相似的傳統文化,持續性地向學生灌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教師加強自身傳統文化素養,不斷提高自身中西文化對比能力,是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英語翻譯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四)注重英語翻譯教學的創新
當前很多英語教材中,多是以介紹英語國家文化、思想為主。為此,英語翻譯教學創新中,首先便是對英語教材進行更新,在教材中更多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其次,教師開展英語翻譯教學時,還需要遵循與時俱進原則,以新的思想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在英語翻譯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12]。例如英語翻譯教學中講到與西方哲學有關的內容時,可以引入孔子的案例,一方面讓學生對孔子的文章、提出的觀點進行翻譯,另一方面則是了解孔子在全世界的影響力。教師可將搜集到的傳統文化素材進行系統化處理,對其英語翻譯之后向學生講解,使學生可以對孔子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產生清晰認知,從而加深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認同感。教師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建議引入當下學生比較關注且能夠與傳統文化產生聯系的話題,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緊跟潮流,在與英語翻譯教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工作除了要指導學生掌握英語知識點以及翻譯技巧外,還需要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豐富英語翻譯教學的文化內涵,夯實文化基礎。通過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方法的創新,使學生主動承擔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翻譯官的角色,加強學生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參考文獻:
〔1〕周天楠,白雪晴.多模態智慧教學與大學英語翻譯課堂的深度融合模式探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12):80-87.
〔2〕周彥濤.傳統服飾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12):243-245.
〔3〕李芃.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傳統服飾文化翻譯的策略研究[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10):246-248.
〔4〕楊祎帆.傳統服飾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09):216-218.
〔5〕張鴻翼.基于SPOC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探究[J].海外英語,2022(16):42-43.
〔6〕高鳳瓊.語境理論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分析[J].英語廣場,2022(24):81-84.
〔7〕袁曉雪.大學英語四六級翻譯考試對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啟示[J].英語廣場,2022(21):71-74.
〔8〕甄強,曹亮,李曉紅.大學英語教學中水文化的融入與翻譯研究[J].給水排水,2022(07):172.
〔9〕劉曉蕾.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2(03):80-86.
〔10〕周珊.“大思政”背景下中國文化翻譯“失語”的教學對策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09):74-80.
〔11〕馬俊莉.傳統服飾文化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的策略選擇[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1(08):151-152.
〔12〕趙靜婉.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傳統中國文化傳承教育——以英語四六級“翻譯教學”為例[J].海外英語,2021(11):101-102.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Analysis of?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JIN Lin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basic principles and integration path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defines the necessity, basic requirements and directions of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radition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four innovative suggestions: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guiding students to learn diversified translation methods, constantly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literacy of teacher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hroug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can be enrich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