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是高校不可或缺的工作。由于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等的不斷升級,隨時隨地接收、制造、傳播網絡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生活內容之一,也為大學生參與網絡輿論、受網絡輿論影響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和引導是為學生構建綠色、和諧的網絡環境和輿論環境的必然需求,也是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保障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傳播的特征,闡述了加強大學生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的重要意義,對自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強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質量的策略建議,希望對提高高校的育人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論管理;引導
自媒體的即時性、擴散性、交互性和多元化等特點增大了大學生的信息接收量,提升了大學生的表達欲望,而難以管控的網絡輿論也對大學生之間產生了相當大程度的相互影響,給大學生的網絡輿論引導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由于大學生在思想方面還相對不夠成熟,難以有效辨別網絡輿論信息的真偽,又有相對強大的行動力和表現欲,非常容易受到不良網絡輿論的引導并對其作出積極回應,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建設。[1]因此,高校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的管理與引導工作,充分掌握自媒體時代的輿論陣地,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撐和力量,為高校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時代大學生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傳播特征
(一)多元化
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具有多元化的特性,主要體現于形式的多元化和內容的多元化。形式的多元化是指網絡輿論信息可以利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實現傳播和引導,讓輿論更加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的興趣,也能夠通過直觀化、互動化的傳播形式讓輿論更加具有真實性,提升輿論的引導性。內容的多元化是指網絡傳播內容非常具有包容性,教育、時政、經濟、娛樂、軍事、國際形勢等所有的輿論內容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展示和快速傳播,具有更加強大的輿論引導能力。
(二)即時性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即時性體現于其隨時隨地能夠實現輿論內容的制作、傳播和接收,還能夠通過互動評論進行大范圍的交流和溝通,極大提升了輿論的實效性和討論性,輿論的傳播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讓輿論的爆發點更加不可控制,也讓人們更加熱衷關注網絡輿論,參與其制作、傳播和討論。這種即時性是使大學生熱衷于自媒體的重要因素。
(三)失控性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失控性體現于所有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而進行網絡輿論的引導,因此其輿論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必然難以保障。部分自媒體依靠發布不實信息、弄虛作假或隱瞞事實等行為來引導網絡輿論,為自身牟利,不但會導致網絡輿論的失控,還會對人們的思想認知造成嚴重的扭曲。這也是必須加強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的核心因素。
(四)擴散性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擴散性體現于其快速的傳播效率,能夠在第一時間被廣大網民所接收,不囿于時間、地點和載體的傳播限制。這種擴散性給網絡輿論傳播的管理與引導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傳統手段很難阻止其快速傳播,直接在網絡端口進行關鍵詞屏蔽反而會造成更加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網絡所帶來的隔離感也讓網絡輿論的傳播更加隨意化,會讓傳播者和評論者的行為更加表層化,導致其評論更加激烈而缺乏理性,反而會讓輿論的熱度更高、擴散更快。
二、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的重要意義
(一)保障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政教育
強化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質量,對于增強網絡輿論的可控性有著重要意義,也是保障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是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是保障大學生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健康塑造的重要工作。網絡輿論是對社會輿論的體現和反映,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原本由官方主導的輿論管理與引導職能由于網絡和大眾的參與被極大地弱化,每個人都能夠通過網絡進行輿論的制造和傳播,導致網絡輿論環境難以有效控制,極大降低了輿論管理與引導作用,也使高校對大學生的輿論引導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受到了極大的沖擊。[2]同時,大數據會根據學生的網絡信息進行篩選,為構建信息繭房、引導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溫床。大學生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表達欲望,但缺乏必備的判斷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誘導,致使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出現扭曲和偏差。因此,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管理與引導工作,對保障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建設、提高思政教育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二)增強大學生批判能力
在自媒體時代中,網絡輿論的真實性難以保障,很多自媒體為了私人目的,在網絡中發布不實言論,炮制不良、非法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嚴重的誤導。網絡中的海量信息和隔離性也導致大學生對網絡輿論的真實性難以進行有效識別,而大學生普遍缺乏批判能力,無法對網絡輿論的真實性進行有效判斷,會導致大學生沖動地參與到網絡輿論活動之中。高校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生對自媒體網絡輿論引導規律的認識,讓大學生學會判斷網絡輿論的真假,學會理性分析和自主判斷,增強大學生的批判能力,對塑造大學生的唯物意識和批判意識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3]
(三)凈化網絡和思想環境
自媒體時代的網絡中存在的大量不和諧輿論內容難以得到有效管理和根除,主要是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擴散性,無論在何時何地,大學生都可以通過虛擬網絡發布或接收不和諧內容,進而影響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和思想認知。同時,由于西方主導國家與我國的強對立情緒逐漸嚴重,境外勢力通過網絡手段對我國的輿論環境進行破壞和分化,極大影響了我國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質量,影響了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網絡輿論的管理與引導,利用網絡輿論的強大影響力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和熱情,充分樹立大學生 “四個自信”的思想認識,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精神,這對凈化網絡和思想環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
三、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存在的問題
(一)過度自由化表達
大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個性張揚且思維活躍,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崇尚自由,但缺乏必要的理性和自制力。大學生在缺乏管控的網絡空間中容易產生極端自由的思想,認為言論自由就是可以說話不負責任,與他人無關,也不應當受到管控和引導。這種現象導致大學生在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活動中的發言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嚴重違反了網絡輿論的正常、和諧的表達規范,既會影響到他人,也會受到他人的嚴重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的思想成長。
(二)過度情緒化表達
大學生處于青春發育期,情緒和情感波動劇烈,非常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產生過激的行為、思想和言論,對于不符合自身認知的事物容易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而在網絡輿論之中,各種事件層出不窮,大學生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會極大地激發自身的表達欲望,在非理性的情緒引導下做出激烈的情緒化表達,言論和思想過于簡單粗暴,將網絡當成自身的情緒宣泄場地。這種過于激烈的情緒化表達方式,不但有可能引發網絡暴力,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和人格培養造成嚴重影響,不利于大學生健全、健康的人格養成。[4]
(三)過度娛樂化表達
在自媒體時代,大學生在打破權威和追求個性化的思想驅使下,非常容易產生過度追求娛樂化表達的問題,將所有事情都打上娛樂化的標簽,以戲謔的眼光和評論來對待所有事件,以此獲得釋放感和快感,得到自我滿足。過度娛樂化一方面會導致大學生不愿意深思事情的真相,導致思想淺薄化、浮躁化,缺乏社會責任感,不利于大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會導致大學生參與到網絡謠言的制造和傳播中,非常容易產生網絡暴力現象,影響無辜者的正常生活,造成現實悲劇的產生。
四、加強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的策略
(一)強化機制建設
高校要進一步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明確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建立健全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部門,完善工作流程機制,推動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質量的長期有效提升。第一,高校要明確認識到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對大學生思政育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對大學生文化及思想建設的重要促進作用,以此為基礎進行網絡輿論引導管理機制的完善建設;第二,高校要充分發揮組織作用,加強高校各部門對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的協調溝通,共同組織和實施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明確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和工作內容,健全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工作規范。高校要制定校園網絡輿論管理制度,提高高校的官方媒體建設質量,對校園新聞媒體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觀念,內容要更加貼近大學生性格特點,更加輕松、富有趣味性,做好對大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和引導。高校要為學生構建專門的反饋和投訴渠道,保障渠道暢通,校領導要加強對大學生訴求和意見建議的重視,及時對學生的訴求和建議給予回復和解決,保證學生有解決問題的正常途徑,有效預防大學生通過自媒體進行網絡輿論爆破,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觀念。
(二)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
學生對于第一時間得到的消息有著極高的信任感,高校要認識到官方媒體第一時間發布輿論信息的重要作用,要加強學校官方媒體的網絡信息發布效率,及時主動地發布權威信息,這是掌握網絡輿論引導主動權的重要手段。掌握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才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任感,從而提升輿論引導質量。面對突發事件,高校要第一時間進行輿論安撫,及時進行事件調查,并及時發布調查經過和結果,將事實明確、全面地公布出來,以此安撫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情緒,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和信任度,讓學生養成相信學校、相信官方輿論的習慣,有助于提高學校對大學生網絡輿論的管理和引導質量。在輿論事件結束后,高校要積極主動地修復輿論損傷,根據調查結果做好后續的追責和安撫工作,并查明原因,做好反思和經驗總結,為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輿論管理和引導工作質量提供保障。[5]
(三)提升校園媒體的輿論引導力
在自媒體時代,增強高校的校園媒體的輿論引導力,讓學生習慣于利用校園媒體平臺獲取信息、發布信息和參與活動,在這一過程中養成學生良好的網絡輿論習慣,對提高學生的網絡輿論管理和引導質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一,要加強校園媒體平臺建設,建設校園官方全媒體矩陣,形成學校、院系、學生個人三個層級的網絡媒體平臺矩陣體系,利用校園廣播、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論壇等形式構成立體化、體系化的網絡媒體宣傳渠道,提高大學生的使用黏度和參與興趣,讓學生喜歡上校園官方媒體,習慣使用校園官方媒體平臺,對規范學生的網絡輿論行為有著良好的保障作用;第二,學校要加強對官方媒體內容和形式的優化制作,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做好內容監督管理,讓學生在規范的網絡輿論環境和制度下自主發揮自身的媒體能力,進行健康規范的自媒體創作和評論,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網絡發聲渠道,有助于引導和管理學生的網絡輿論,養成良好的網絡輿論習慣,為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建設和思政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五、結束語
自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的信息接收和表達提供了重要渠道,每個學生都是網絡輿論的內容接收者、制造者和傳播者。高校要建設常態化校園網絡輿論管理風險評估機制,做好輿論風險處置預案,提升大學生網絡輿論的管理和引導效率,提前預防或第一時間進行輿論引導和處理工作。
本文屬于寶雞文理學院“E路有我”網絡思政教育工作室階段性建設成果
參考文獻:
[1] 牛祥榮.大學生網絡輿論生成、傳播與引導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22,33(03):139-144.
[2] 牛媛媛.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對策研究[J].傳媒論壇,2022,5(04):97-100.
[3] 高宇峰,高靖添,李波,等.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與思政教育[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1):80-81.
[4] 羅文.自媒體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網絡輿論管理與引導研究[J].教育現代化,2020,7(16):115-116+129.
[5] 夏夢穎.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力提升路徑研究[J].編輯學刊,2018(06):36-40.
作者簡介: 洪嘉星,女,漢族,廣東汕頭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