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光
摘? 要:小學是素質教育的基礎階段,教師在這一階段應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國家、學校、家長對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更加重視。而數學作為一門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至關重要。但是培育小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育研究者和教師一起探索。文章主要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路徑,希望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有所幫助。
關鍵詞: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學科素養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觀念素養
數學觀念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周圍環境和各類事物認知的一種數學思維。觀念素養的形成,有利于激發學生深層次的智力活動,幫助學生開發大腦圖式,便于發展學生在相似觀點、事件或問題上發現規律與聯系的能力。對小學生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觀念素養:數感觀念、符號觀念、空間觀念、分析觀念、模型觀念。其中數感觀念是指能夠理解生活中數字所表示的含義,通過自己的認知正確表達具體情形下的數量關系。符號觀念是指能夠了解生活中常見數學符號的含義,并能夠正確使用各種數學符號來解決問題。空間觀念是指能夠根據平面圖形在腦海中形成立體的幾何圖形,或根據平面圖形想象立體圖形。分析觀念是指通過搜集、獲取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根據結果做出判斷。模型觀念是指能夠將遇到的問題和現象構建成模型,得出一般性的解決方法,在模型中解決問題。
(二)實踐素養
數學實踐素養是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運算能力是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數學知識和數學運算規律對數學算式和數量關系進行計算,這一點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推理能力,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面對問題時做到合理的推理和分析,并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三)創新素養
創新素養,即個體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養成養成品質,是個體實現自我終生發展、推動社會發展進步、體現自我存在價值必需的品格和能力。小學數學創新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創新意識,包括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和歸納,從而得出一般性的結論。數學創新素養的培育對小學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四)情感素養
情感素養對個人發展、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是個體發展的內驅力。數學情感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的興趣和認同感。因此,一個學生如果擁有良好的數學情感素養,那么他自然會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用理性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學科素養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
二、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資源分配不合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地區與地區間的貧富差距不斷縮小,但是不同地區在教育資源方面還存在著分布不平衡的問題。例如,北京、上海這種經濟實力比較強的地區,它們配套的教育資源是十分豐富的,而一些四五線城市,其經濟的發展較差,導致教育發展滯后,這樣的現狀十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同時在素質教育階段,國家和學校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技的全面發展,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范圍面越來越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學生和家長對其都很重視,因此學校在學科師資的分配上更加傾向于其他科目,使得小學數學的教師偏少。有的學校進行等級分班,造成優質的數學教師集中在某一個班級,這不利于全體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二)教師與學生存在代溝,缺乏交流
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對事物正確的認知,學習觀念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更加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但是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在學習中承擔的更多是講授的角色,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這就使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缺乏對數學學科的情感素養。同時,在唯經驗論的影響下,部分有資歷的教師,年齡偏大,與小學生之間存在巨大的代溝,并沒有意識到與學生溝通的重要性,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會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產生巨大影響,這就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發揮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科素養,教師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小學數學課本較單調,缺乏吸引力
伴隨著新課改的推行,近幾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課本也在更新換代,這也會影響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部分學校,一些教師授課的主要工具就是課本、PPT等,這樣一成不變的授課形式和學習形式,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缺乏新鮮感,造成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不足,無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沒有數學學習興趣,自然就會缺乏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因此學校和教師可以擴展教學資料,使用多媒體技術、交互式電子白板、音視頻等先進性、趣味性的教育工具,把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講得妙趣橫生,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小學數學學科素養的基本路徑
(一)創設數學課堂教學情境
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和心理發育的起始階段,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而對事物的興趣程度決定了學習效果。對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小學生的階段特點,營造真實有趣的課堂環境,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百分數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具體的貼近現實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商場打折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折扣是什么以及折扣和商品原價之間的關系,再將折扣引到百分數的知識點上。在讓學生明白了折扣和百分數以后,教師可以模擬具體的情境,如商場正在做促銷活動,同一品牌的筆記本有兩種優惠形式,一種是消費滿一百元減十元,另一種是打九折。如果小明要買的筆記本原價總額為一百五十元,那么選擇哪種優惠方式更加省錢。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和思考:“是按照折扣來比較?還是按照減少的金額來比較?哪一種比較方式更加簡單?你更喜歡哪種計算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引導方式,讓學生發現這個事件中包含的數學道理,讓學生在探索和發現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具備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的學科,僅靠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講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參與其中、一步一步地形成自主探究意識。但是不同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來進行分組,讓數學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幫助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一起合作探究、互相幫助,這在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意識的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授“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給他們發放包含數學圖形的空白畫和彩色筆,讓學生一邊討論,一邊為這些圖形涂上相應的顏色。涂完之后,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圖形各自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然后教師讓每個小組的學生進行分享,看哪個小組總結得最全面,教師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再進行補充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概括這些圖形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能讓學生主動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漸漸具有了自主探究意識。
(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趣味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研究領域的不斷發展,新的教學模式和課堂方式開始出現,教育研究者正將先進的教學方式,從宏觀到微觀方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翻轉課堂”“智慧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開始不斷出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工具,例如交互式電子白板、PPT、多媒體技術等,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小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授“可能性”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組織“擲硬幣”的游戲,游戲規則是讓學生隨機進行十次投擲,觀察硬幣出現正面和反面的次數,并記錄下來,然后教師匯總學生的游戲結果,分析正面和反正出現的可能性;教師也可以組織“盲猜小球”的游戲,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裝有五個白球和五個紅球,讓學生隨機拿出一個,記錄是什么顏色,然后教師把結果匯總起來,分析拿出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最后教師針對這個游戲進行總結,為學生講解可能性的計算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加深印象并參與其中,這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和核心素養。
(四)將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上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情感。在知識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生個人難以完成時,可以通過小組互動合作的形式來進行教學。例如,在教授“統計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統計班級學生的體重,并繪制條形統計圖。再讓學生明白條形統計圖可以展示學生體重具體的分布情況,讓學生在自我參與中獲取知識。在能力方面,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技能的重要性,從而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在情感方面,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對文化知識、數學理論的正確認知和情感態度。
(五)調整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數學教師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應該思考,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知識,以及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需要教師以發展、動態的眼光評判學生,而不能局限于唯分數論的思維怪圈。所以學校和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應構建一個具備班級特色和學生特點的評價方案,例如前四單元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可以從四個角度進行評判: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后復習情況、單元測試結果。通過對學生每一部分的評價,從而得出學生在前四單元的掌握情況。與此同時,這種評價方式應該是動態的,不能以前四單元的評價標準去評價學生其他知識的掌握程度。像“做一做”等實踐活動,更多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其中,那么這時的評價,應該依據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學校在期末對學生的評價也不能僅依靠成績,也可以參考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動手能力等。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不僅需要一線數學教師去探索實踐,還需要學校和家長對這種評價體系的理解和支持。
小學是打好學習基礎的重要階段,需要全體教師一起努力。在新課改和教育改革的推進下,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學校和教師應該努力克服。學校應分配好教師資源,完善對學生和教學的評價體系;教師應該努力做好一線教學,采取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增加與學生的互動,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妙趣橫生,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使他們能夠應對更難、更多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