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鋒
摘? 要: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若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恐懼心理,這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無疑是致命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文章將對應用趣味教學法的意義進行闡述,并從“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趣味影視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借助實際生活素材,增強學生學習熱情”“應用數學趣味游戲,提升學生學習趣味”“增強課堂趣味提問,培養學生鉆研精神”“豐富課堂趣味互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多個方面對趣味教學法的應用策略進行探析,期望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關鍵詞: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教學探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趣味教學法的意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趣味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也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吸收知識的能力。學生對數學的固有興趣是學習數學的強大動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趣味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還可以幫助學生發散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趣味教學法的策略
(一)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使課堂趣味化,就需要教師對教學氛圍進行改善。在教學課堂中創設極具趣味的教學情境是一種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情境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放松的學習方法,在輕松和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相關知識點。
例如,在“小數乘法”這一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一定的生活場景,為學生創設一個趣味的教學情境。首先,教師利用問題進行導入:“昨天路過一家水果店時,我發現西瓜賣8毛錢一斤,便挑了1個剛好10斤整的西瓜,同學們,請問這個西瓜多少錢?應該怎么列式子呢?”隨后,引導學生列出計算過程:0.8×10=8(元),得出這個10斤的西瓜價格是8元的結論。當然,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生小數乘法的計算,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拓展:“同學們,假如這個西瓜重12斤或者是12.5斤呢?我們應該怎么列式子進行計算?”接著,引導學生自主列出算式:0.8×12=9.6(元)和0.8×12.5=10(元)。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學生無法理解小數之間的乘法,也沒辦法快速地將小數之間相乘的答案得出。這時,教師就需要對學生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理解。
為了使學生能夠對乘法計算練習產生一定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比賽的情境,有效激發小學生的興趣與勝負欲。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乘法計算練習題,讓學生以同桌為小組對這些算式進行計算并進行比賽。相同正確率的以速度較快的勝利,而速度相同的則以正確率進行判斷勝負。通過這樣一個比賽的情境能夠充分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二)結合趣味視頻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和個性化學習機會,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合作與交流,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結合趣味的視頻作品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還能提升其學習效果。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等先進的教學設備,讓學生以直觀的形式學習抽象、復雜的知識內容,建立起整體框架,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這一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推導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將額外的三角形移植到左右側的缺失位置,來將平行四邊形轉換為矩形,從而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a×h(a為底,h為高)。梯形面積也是如此,教師可以將梯形與三角形進行結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梯形與三角形的轉變,指導學生從較大三角形的區域中減去較小三角形的面積。以這種方式,可以自然地獲得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S=(a+b)×(a為上底,b為下底,h為高)。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獨立地探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在學生探究得出面積公式后,教師可以給出數據,讓學生進行相應的代入計算,這對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當然,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視頻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助實際生活素材,增強學生學習熱情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數學知識與人們的生活不可分割,所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生活化的內容引入教學課堂,通過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生活素材開展小學數學教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數學知識的應用。教師可以將數學概念和技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創建與學生實際經驗相關的場景,或者通過講述有趣的數學故事情境,將數學概念融入其中。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精美的課件,包括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元素,以吸引學生的視聽感官。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數學游戲和競賽,讓學生在競爭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數學廣角——植樹問題”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性的生活元素展開教學活動。首先,教師以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進行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教學樓前一共有多少棵樹嗎?”這個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得他們對教學樓前有多少棵樹這個問題進行討論。隨后,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知道每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嗎?”學生會回答:“2米或者3米?!苯又?,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并進行有效計算:“假設每棵樹之間距離3米,那么11棵樹之間,第一棵樹到最后一棵樹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呢?”這時,許多學生會回答33米。為了驗證計算的準確性,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該問題進行研究。學生在這個問題中會列出3×11=33(米)的式子,顯然這個算式在這個問題中是錯誤的。這時,教師就需要帶領學生繪制數軸,然后引導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3×(11-1)=30(米)。這種通過生活元素引入的數學問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生活化元素在趣味教學中的應用。
(四)應用數學趣味游戲,提升學生學習趣味
由于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教師可以用數學趣味游戲,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趣味游戲教學法有以下優勢:第一,數學趣味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游戲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參與數學學習,減輕對數學的抵觸情緒,培養他們對數學的積極態度。第二,數學趣味游戲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游戲的競爭性和挑戰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勝利欲望,使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解決數學問題,追求游戲的勝利和成就感。第三,數學趣味游戲可以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和思維能力。游戲中的數學問題和任務要求學生進行邏輯推理、問題解決和決策制訂,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和創造力,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第四,數學趣味游戲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游戲中,學生可以與同伴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分享思路和策略,互相幫助和學習。這種社交互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適當引入趣味游戲教學法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促進他們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四則運算”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找朋友”的小游戲:教師作為裁判,讓一部分學生手中持有一個數字,另一部分學生扮演“運算符號”,然后按照指示玩游戲并找到合適的朋友。在游戲中教師說出“找朋友”的要求:“要求和為15?!被颉耙蟛顬?。”等,讓學生根據自己手里的數字結合運算符號去尋找相應的朋友。最后,那些未能找到正確“朋友”的人將被淘汰。通過類似的游戲,可以讓學生盡快掌握加法、減法、乘法與除法的計算。一般來說,數學教師只需要選擇2~3個適當的游戲來確保課堂教學效果即可,使游戲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發揮出價值。
(五)增強課堂趣味提問,培養學生鉆研精神
課堂提問是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測試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通過課堂提問,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引發學生對解決問題的渴望。這些問題可以是復雜的數學難題、有趣的數學謎題或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和策略,激發他們的鉆研精神和創造力,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并鼓勵他們分享解決思路和策略。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適當的支持和指導。教師可以提供提示、示范解決方法、鼓勵學生互相合作討論等,以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同時,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肯定,鼓勵他們努力探索。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創造一種積極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地探究。同時,教師也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數學發現和故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多位數乘一位數”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在接下來的教學課堂中,可以將課堂提問分為基礎題、生活題,以及獎勵題三個部分。其中基礎題是直接明了的計算題,如247×6=(? ? );765×8=(? ? );753×7=(? ? );984×3=(? ? )。除此以外,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出生活應用題:夏老師需要購買36瓶礦泉水,每一瓶礦泉水的價格為2元,請問夏老師總共需要支付多少錢?先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再通過列算式的方式將夏老師所要支付的錢計算得出。當然,為了有效鞏固學生對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學習,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獎勵題,當學生回答正確就會相應得到一些獎勵。通過對問題的不斷轉變,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豐富課堂趣味互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教育關系,也是促進教學改革的關鍵。在組織興趣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日常和學習動態,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確保課堂活動有序發展。教師還應融入學生的生活,關注和理解他們,更容易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他們的信心。
例如,在“克與千克”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本單元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質量克和千克的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為了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使用克和千克,建立質量的概念,教師可以從生活著手,結合學生的認知特征,在生活中引入相關項目。例如,“一根火腿20克”“一袋鹽500克”“一袋洗衣粉1千克”等,這樣學生可以得到直觀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興趣。因此,數學教師需要重視師生關系在趣味教學中的調解作用,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趣味教學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數學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創新,還需要教師注重指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只有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可以更好地保證數學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程紅.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教學探討[J]. 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12):97.
[2]詹國平. 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J]. 新課程(中),2018(05):53.
[3]秦志平. 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策略淺談[J]. 讀寫算,2020(33):100-102.
(責任編輯:廖? 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