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杲婷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體系的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學數學課堂逐漸興起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然而通過實踐發現,小組合作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合作學習內容欠思考,缺乏探討價值,導致“假合作”;有些教師對小組合作過程不管理,導致學習低效。為了開展有效合作,教師可以從圍繞教學目標、明確活動要求、優化課堂評價這三個方面著手,努力提升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構建高能課堂。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有效合作
小學教育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為重要,最為基礎的階段。提升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是小學教師一直追尋的。在課堂中,除了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生動的教學環境,還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
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教師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可以更好地發揮小學數學的教育價值,可以對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培養。所以,小學數學課堂中逐漸興起了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新興教學和學習模式。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合作學習的初衷是為了改變“一言堂”“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重心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移。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走過場式”合作,學生剛開始活動,探究就結束了;“無頭蒼蠅式”合作,學生一片混亂,老師手忙腳亂……使得合作學習逐漸形式化、表面化,學生往往只是“合坐”,而非“合作”。
1.合作學習內容欠思考,缺乏探討價值
合作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在活動過程中通過思維的碰撞,提升自我。但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種是合作內容太過簡單,或者說根本不需要合作,學生單獨一人就能完成教學任務,這就與合作學習的初衷背道而馳。另一種是選擇的合作內容沒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太過復雜困難,導致學生直接喪失了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這兩種情況都說明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沒有對教材、學情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導致合作學習內容欠思考,缺乏探討價值。
2.合作學習過程管理不規范,缺乏有效調控
教師需要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有效管理,保證合作學習始終處于正確規范的軌道上,并及時地對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調控。另外,也有部分教師缺乏合作經驗和合作技巧。在進行小組合作活動時無法融入其中,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合作情況和課堂的動態生成,不知道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任由學生自主發展,使師生在合作學習中處于割裂的狀態[1]。
二、開展有效合作學習的實踐策略
上述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有序開展,限制了合作學習模式優勢的發揮,也導致了課堂教學耗時而低效。作為一線教師,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圍繞教學目標,開展有序合作
要使合作有效,首先要確定合作學習的目的。在小學數學課堂設計中,教師應深入學情,把握教學重難點,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從而保證學生有序開展合作學習。
以滬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克與千克的認識”為例。二年級的學生對于“克”與“千克”只有非常粗淺的認識,而這兩個概念又比較抽象。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沒有親身體驗,不管舉多少例子,到最后也都是紙上談兵。只有通過具體感受、比較,學生才能獲得較好的量感。為此,在本節課中可以設計3次生生之間的合作。第一次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有序地輪流掂量1克,親身感受1克的質量,建立初步的量感;第二次是在組長的帶領下觀察、掂量籃子中的物品(包裝上寫明質量,且質量各不相同的物品),借生活中的實物進一步感知質量;第三次是發揮小組集體智慧尋找200克的物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一次次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在一次次有序合作的完成下,學生獲得了較好的量感體驗。
2.明確合作要求,提高合作效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滲透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在許多環節中,教師的設計過程非常巧妙,但實際操作中卻發現原來簡單的操作在孩子們的手中會變得非?;靵y。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到語言精湛、目的明確。
以滬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為例。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物體。這對成人而言,不管是轉動茶壺觀察還是人繞著茶壺轉動的效果都是一樣的。所以開始在設定小組合作觀察茶壺的時候就沒有明確要求,導致很多組的學生轉了一圈又一圈,完全沒有正面、側面等方向的意識,既浪費了活動時間,又沒有達到活動目的。于是筆者將這個過程修改為:
師:剛才我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是從一個角度觀察了茶壺,如果想從其他幾個角度觀察茶壺,該怎么辦?
生:我們可以到其他同學的座位上觀察。(你能詳細地說說你的想法嗎?)
生:我們可以順時針旋轉,也可以逆時針旋轉,最后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師:好方法!我們可以挪動自己的位置換位觀察,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我們可以把茶壺轉一轉來觀察。
師:唉呀,也是好方法!
師:看來從不同方向觀察茶壺有兩種方法:(1)轉動茶壺。(2)離開座位,按一定順序繞著茶壺轉一圈。那下面請利用離開座位的方法,再來觀察茶壺。
要求:(1)小組長確定旋轉方向。(2)活動安靜有秩序。(3)觀察仔細認真,小組活動開始!
修改后,學生能非常明確地完成合作活動,且都有所收獲。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明確合作要求,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啟發及知識點撥,提升合作效力?;顒右笤骄唧w明確,實施路徑越清晰,學生越容易進入狀態[2]。
3.優化課堂評價,提升合作效果
在合作學習中,科學有效的評價是反映學生合作學習效果、引導其進一步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并調整評價力度來構建評價機制,以增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將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讓學生既能夠參與整體評價,又能夠參與個體評價;其次要注重評價的過程和結果,從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既考慮過程性評價,也考慮結果性評價,最后對整個合作學習進行全面的評價。
以滬教版三年級第一學期的“它們有多大”為例,設計了如下2張評價表:
評價可包括組間評價、組內評價以及教師評價,教師可根據不同的評價標準客觀地形成對學生的評價,促進學生自我了解與自我成長[3]。表1是教師在上課前就已經呈現給了學生,并對表格中的內容進行了闡述。自評是學生每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而互評是組內學生間相互的評價。
在課前就呈現這個表格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得評價起到監控和督促的作用。而事實證明這次的小組合作參與度還是非常高的,而且孩子們也能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同時,在學生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已經通過學生的狀態觀察了解了他們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并在表2中一一做了記錄,再通過反饋診斷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臨近下課前筆者將記錄的內容對各個小組進行了評價,并對活動最佳小組予以表彰。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富有創意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教學策略,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讓我們共同實踐,尋找更有效的自主合作,一起構建高能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殷運峰,方蕾蕾.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9(04).
[2]莫春梅,王建新.活動型課堂合作探究的改進優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3(01).
[3]尚金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實危機與未來選擇[J].當代教育科學,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