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飛
[摘 要]“語文要素”是統編語文教材的創新之舉,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了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語文要素的編排特點和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要素意識、注重語文要素的聯系統整以及語文要素的鞏固提升等,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自覺地根據語文要素展開學習探究,形成正確的閱讀思維習慣,獲得閱讀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這樣也能促進語文要素在語文課堂的真正落實,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統編教材;語文要素;多維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9-0023-03
“語文要素”是統編語文教材編排的創舉之一。語文要素是將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點,由淺入深地安排在各個單元中,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線索。語文要素作為統編語文教材的新內容,由于解讀不到位或者其他原因等,存在著落實不全面、不具體等現象。那么,怎樣才能把語文要素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呢?
一、注重語文要素意識的培養
意識決定行為,具有要素意識對落實語文要素能起到促進與推動作用。語文要素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具有要素意識,認識到它在課堂中的作用,并注重對學生語文要素意識的培養,這樣才能促進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實。
(一)關注課后練習,培養要素意識
統編教材語文要素的編排為教師“教什么”提供了方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主動關注語文要素的習慣,以培養學生的要素意識,為學生深入學習奠定基礎。統編語文教材的課后練習隱含了單元的語文要素。因此,教師要關注課后練習,發現它隱含的語文要素,并據此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文本,這對培養學生的要素意識具有重要作用。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秋天》一課,課后練習第一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教學時,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留心語文要素的習慣,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把文中“一”的讀音作為朗讀指導的重點,讓學生逐步達到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目標要求。又如,在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端午粽》一課,課后練習第一題提出讓學生“讀好長句子”的要求。教學時,教師就要根據課后練習,并按照學生的學習心理,采取讀好短語、讀好停頓等方法,幫助學生逐步實現讀好長句子的目標。這樣教學,能培養學生的要素意識,使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形成主動關注本單元或者本課語文要素的意識,為語文要素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實奠定基礎。
(二)關注要素內涵,培養要素意識
語文要素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把握要素內涵是培養學生要素意識的根本。為此,教師應結合單元導語、課后練習以及《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板塊,引領學生正確解讀語文要素,理解要素內涵,避免語文要素落實機械化、自由化現象的產生,讓語文要素的教學由膚淺走向深刻。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教學時,教師就要精準地把握這個語文要素的內涵。從語文要素來看,關鍵詞語主要有“關注”和“新鮮感”兩個。在教學中,什么是新鮮感呢?如何關注詞句呢?關注詞句的方法有哪些呢?本單元“交流平臺”中“看到這樣的詞句,我會多讀幾遍,然后抄寫來”為學生點明了關注新鮮詞句的方法,即“多讀幾遍”“抄下來”。哪些是“新鮮感”的詞句呢?對學生來說,陌生的、新奇的、優美的等都可以成為新鮮感的詞句。這一點主要取決于學生自己的理解感受。又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試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優美生動的詞句”。這個要素是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的提升。教學時,教師要認真研讀語文要素,抓住關鍵詞語“體會”來幫助學生確定學習、掌握優美詞句的方法,如刪減替換比較體會、朗讀想象體會等。教師要結合課文的具體特點對學生進行指導。只有對語文要素的內涵進行準確解讀,才能使語文要素的落實更加精準有效。
(三)關注要素內容,培養要素意識
統編教材背景下,落實語文要素是一個顯性的教學任務。教師要有意識地圍繞語文要素展開教學,組織學生聚焦語文要素的內容進行探究,避免語文要素浮于表面或者流于形式等現象的產生,凸顯語文要素的重要性。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教學其中的《灰雀》一課時,教師可通過以下三個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要素意識。一是默讀課文,整體感知,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是默讀課文,畫出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語句;想一想,從這些對話中自己感受到他倆怎樣的內心活動。三是默讀課文,和同學交流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非常喜歡灰雀。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以默讀為主要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意思,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內心。這樣環環相扣,有條不紊, 有效促進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能力的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緊扣語文要素內容設置有效的教學環節,整個課堂就都圍繞著語文要素展開,教學目標明確,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要素意識,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語文要素的聯系統整
語文要素是按照學生學習的規律編排在不同的單元中的,同一語文要素在教材中呈現螺旋式上升的特點。這就意味著在落實語文要素時,教師要注重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與統整,避免孤立、單一、碎片化教學現象的產生,使語文要素在課堂中得到有效落實。
(一)多維目標,協調發展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要素是課堂的重點目標,但不是唯一目標。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語文要素,還要注意語文要素與其他內容的協調發展,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課文內容特點,通過多維的教學目標來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例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時,教師先引導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哪些事情;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分析,明確哪些事情是主要內容、哪些是次要內容,并把主要內容復述得詳細一些,把次要內容復述得簡略一些;最后,讓學生結合課后“閱讀鏈接”的內容把課文改寫成劇本,并演一演。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使語文要素在課堂中得到了有效落實,而且有效促進學生內化文本語言,使學生獲得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依據課文特點設確多維的教學目標,把語文要素訓練與學生的表達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發展。
(二)關注聯系,步步為營
語文要素之間是有一定的內在聯系的,有效落實語文要素的關鍵就在于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點,進行有效統整,這樣就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第七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教學這幾個單元的時候,教師就要注重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從找出關鍵語句到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到了解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步步為營,引領學生逐步掌握語文要素。這樣教學,遵循教材編排特點與學生的認知規律,使語文要素的落實前后聯系,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厘清關系,整體施教
統編語文教材以“雙線”目標組織單元結構,單元內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同一主題進行編排的,課文之間、板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落實語文要素的時候,教師要觀照單元整體,注重課文內部之間的關聯,把握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以避免各自為營的分散式教學現象的產生。例如,統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是一個提問閱讀策略單元,旨在通過四篇課文的學習幫助學生習得提問的閱讀策略。本單元的四篇課文來是按照由扶到放的原則進行編排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提問的閱讀策略。第一篇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會學生自主提問,并能根據問題清單對問題進行分類;第二篇課文《夜間飛行的秘密》是在前一課分類整理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的策略;第三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則是從交流問題、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等方面教會學生提問;第四篇課文《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學生運用前三課學到的方法,自主進行提問,并分類、篩選、解決問題。這樣,由扶到放,學生經歷了自主學習的全過程,習得并運用提問的策略,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因此,教師要關注單元整體,從單元整體出發進行教學,使提問這一閱讀策略在課堂中得到有效落實。
三、注重語文要素的鞏固提升
語文要素在統編語文教材中的聯系緊密,前面學習的語文要素是后面學習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要素之間的勾連復現,從整體上把握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使語文要素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實。
(一)把握承接點,適當復現
朗讀、復述等語文要素按照學生的學習心理編排在不同的單元中,它們前后聯系緊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這些要素的編排特點,注重復習鞏固,使語文要素的落實更加扎實、有效。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牛郎織女(二)》一文,在自學提示中要求學生“用上一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盡可能地快速默讀課文,了解織女故事的結局”。“上一單元學到的閱讀方法”即第二單元的“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包括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不回讀、帶著問題讀、抓住關鍵詞句讀等。在《牛郎織女(二)》這篇課文中特意提出,充分表明了編者對學生學習策略、運用策略的重視。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閱讀方法快速閱讀課文,這樣不僅使學生復習與鞏固學過的語文要素,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學生不可能在一個單元的學習中就能熟練掌握并運用。教材編者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注重語文要素落實在教材中的復現,能引起學生對語文要素的重視,使語文要素真正變成語文能力。
(二)明晰銜接處,有序推進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關鍵的語文能力。這些能力教材以語文要素的形式進行編排,呈現出由淺入深的特點,后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內容的深化與提升。教學中,教師抓住語文要素在不同單元之間的銜接,在起承轉合中有效促進語文要素的全面落實。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教學其中的《獵人海力布》一文時,教師就不能僅僅圍繞創造性復述展開教學,而是要注重復述知識的聯系,引導學生學習鞏固??v觀統編語文教材,復述這一語文要素多次出現,從三年級的詳細復述到四年級的簡要復述,再到五年級的創造性復述,要求是逐步提升的。在教學《獵人海力布》一文時,教師要找準從詳細復述到簡要復述再到創造性復述之間的銜接點,為學生搭建好復述的梯度性支架,使學生的復述能力穩步提升,切實落實語文要素。
(三)增設實踐場,引導實踐
語文要素轉化為語文能力,僅僅靠課堂學習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教師要采用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形式,加大語文實踐力度,幫助學生真正把語文要素轉化成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統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學習預測的基本方法”。預測是一種閱讀策略,在學生習得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進行運用,一邊讀一邊預測。這樣不僅可以使預測閱讀策略在實踐中得到鞏固提高,讓學生養成邊閱讀邊預測的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預測閱讀能力,而且使語文要素真正得到有效落實。
綜上所述,語文要素的編排為課堂教學注入了全新的內容,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了方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要素的重要性,注重語文要素之間的聯系統整以及復現教學,以真正把語文要素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春霞.利用問題導向促進語文要素的有效落實: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22(4):50-53.
[2] 陳臺盛.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加強課堂語文要素落實[J].基礎教育論壇,2021(17):82-83.
[3] 費宏宇.依托支架式教學落實小學語文要素的探索[J].教育界,2021(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