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萍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課堂的強大功能也在逐步增加和完善,豐富實用的備課精靈,公平高效的課堂互動,大數據實時診斷教學……這些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課堂內容,提高了課堂效率,還推動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兼顧了公平性和差異性,為幼小銜接助力,為打造高質量的課堂,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提供技術支持。本文從智慧課堂賦能幼小銜接,打造高效課堂,從有速度、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六個方面進行論述。相信,智慧課堂的廣泛應用定能在基礎教育中掀起新的“智慧風暴”。
關鍵詞:智慧課堂 幼小銜接 “雙減”
幼小銜接一直是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及家長們普遍關注的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如何讓學生平穩地度過一年級?如何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同時,激發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智慧課堂豐富多樣的手段,在助力幼小銜接和落實“雙減”政策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識字過關統計,有速度
識字教學是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第一學段(一至二年級)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量,如何檢測學生的識字量,是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在識字教學方面,智慧課堂教學軟件中關于字詞的學習資料和軟件獨特新穎。創建游戲,真正實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掌握知識,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
智慧課堂自帶的開火車隨堂識字檢測功能,不僅方便,還可以迅速統計出正確率,有助于及時了解學生的易錯字,從而加強指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做到精準教學。
課堂上,我選用“詞語接龍”的組件來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為教學掃清障礙。我選定本課需接龍的生字,系統自動生成接龍模式,放大字體,隨機選人接龍讀生字。這既給教師備課帶來了便利,又利于學生的復習檢測。
“中文評測”功能可以檢測學生的發音是否準確。漢字聽寫功能也特別實用。學生根據系統的發音,在田字格內書寫正確的漢字或詞語,書寫完畢提交,系統自動批改正誤,統計正確率。
二、寫字講評提質增效,有高度
寫字教學更是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第一學段的學生要在兩年內學會寫800個左右的漢字。漢字筆順的掌握非常重要。受年齡因素影響,在傳統課堂上,教師即使喊破嗓子,也無法將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到一筆一畫的書寫上。智慧課堂備課精靈中的“資源中心”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一難題。它提供了每個生字的正確筆順,并配有每個筆畫的語音,便于課堂上輔助教師更直接地對生字筆順進行教學,也可以作為復習的教學工具,清晰明了。
低年級學生容易寫錯“步”字的筆順。我在教學課件中插入了“步”的筆順組件。學生跟著筆順組件邊說筆畫名稱邊書寫,印象深刻,便于記憶。筆順正確了,我還力爭教學生把字寫得工整、美觀。我在巡視時挑選了四名同學的字拍照并投放到屏幕上,進行對比講評。學生看到了教師點評自己或同學的作業,聽講就更投入了。
“漢字聽寫”組件也特別實用。在智能報聽寫時,教師可以巡視檢查有沒有漏寫或沒跟上的學生,能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幫扶后進生。
三、語言積累內容豐富,有厚度
詞語積累是幼小銜接的難點,擴大詞匯量既能助力幼小銜接,又能提質增效,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除了詞語接龍游戲之外,智慧課堂組件里的連線功能對于深入理解詞語意思有很大幫助。例如,我在運用智慧課堂上公開課時,就用到過連線功能。請同學們上臺把詞語與意思連起來,既讓學生動腦,又讓學生動手連線,使學生印象深刻,提高了課堂效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學生要學會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智慧課堂的“詩詞卡片”里有小學一至六年級需要學生掌握的古詩文,功能豐富實用,有指導朗讀、作者簡介、古詩動畫欣賞、整詩對答、背誦檢測、詩詞默寫等。每節語文課前,教師組織同學背一背古詩,這是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好方法。
智慧課堂中的“中文劃詞”功能也特別實用。比如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一課中出現了“雄偉”一詞。這個詞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學這個詞時,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地理解詞義,還使用了“中文劃詞”功能。先在白板上手寫這個詞,圈畫自動連接網絡,點開“秒懂百科”,里面有例句、短語、近義詞、反義詞的介紹。學生們一聽便懂,無須教師再過多解釋,功能強大又便捷。
四、朗讀訓練入情入境,有溫度
教師選定語文教材,打開智慧課堂的“電子課本”,直接點擊每一篇課文的句子或段落,都有相應的句子朗讀和段落朗讀。不僅如此,備課精靈的“資源中心”里還有配套的配樂朗讀版和誦讀版。學生可以聽課文示范讀,也可以跟著配樂一起朗讀。朗讀版和誦讀版都配有精美的圖片、動聽的配樂和清晰的字幕,能帶著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在一年級《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教學過程中,我選用了誦讀版。學生邊聽范讀邊欣賞小動物的腳印,借助視頻更好地理解雪地里的小動物是怎么畫畫的。欣賞完視頻,理解了課文,學生再端起書讀也更有味道。等學生背熟之后,我又點開誦讀版,讓學生邊看圖片邊背誦。這樣的課堂既有趣味性,又讓學生感受了語言的優美,他們怎么會不喜歡呢?這樣一來,課堂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五、閱讀鑒賞內容豐富,有廣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第一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五萬字。教育部提出了“雙減”政策,強調了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效果。然而傳統課堂的語文教學局限于教材中的課文,教師布置學生的查找寫作背景等預習作業需要占用大量的課外時間,還有部分學生不具備條件,很難完成,給部分家長造成一定的困擾。智慧課堂則不同,教師可以把預習的背景資料推送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閱讀,課后也可以復習,縮小了同學之間的差距,真正提高了課堂效率,落實了“雙減”政策。
學生不光可以在課堂上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還可以打開智慧課堂的“電子課本”,點擊左側的“云資源”,閱讀每一課相應的拓展性網絡資源。拓展的文章質量都比較高,有童話、寓言、革命英雄故事、歷史人物故事、兒歌、古詩、現代詩、作文范文等。教師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可以使課堂的內容豐富多樣。以一年級的《小蝸牛》教學為例,課堂上還可以拓展閱讀《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大量的閱讀,反復地識記生字,提升了識字量和詞匯量,有利于幼小銜接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六、練習表達交流,有深度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一年級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時,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再推送給學生一節相關的微課。智慧課堂中的“微課視頻”里,不光講解了幾種運南瓜的方法,還總結了表達的句型。學生也學會了運用“我喜歡……的方法,因為……”句式,表達清晰、有條理,增強了自信心。
教師平板具有投影儀和拍照等功能,在中高段的習作教學過程中用途廣泛。我運用了讀寫結合的策略,精心挑選了淮南市焦崗湖日落的圖片,利用“畫廊”制作了一系列圖片,進行日落景物變化順序的指導。學生進行片段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用教師平板拍照上傳對比講評,形成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完全改變了以往批改后再講評作文的教學方式,更直觀,更高效。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喜歡智慧課堂中的反饋模塊。低年級可以采用連線、翻翻卡、拍照對比、趣味性的開小火車等反饋模式;高年級學生可以在反饋模塊中選擇隨機點名、搶答、投票……反饋形式多樣且新奇,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以上僅來自于我運用智慧課堂備課、授課的初步研究。今后,我將繼續探究智慧課堂相應的教學軟件,爭取更加熟練、恰當地應用于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幼小銜接,為學生打造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注:文中引用圖片來自科大訊飛智慧課堂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