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悅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習作
選材是小學生完成習作的核心,小學生只有掌握選材的技巧,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完成選材并運用材料,才能高效完成習作,逐步提升自身的習作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核心素養的角度組織學生進行習作選材,培養學生選材能力和運用能力,為小學生進一步掌握習作能力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相對有限,而且在接觸信息之后,學生還需要對其中內容進行篩選,這樣就會影響選材的質量與效率,對習作教育工作的開展不利[1]。因此,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語文課文引導學生選材,讓學生主動借助課文內容進行仿寫,逐步提升學生的選材能力和素材運用能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
以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習作選材為例,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文進行選材。如,教師可以節選“天氣極冷了,下著雪,又快黑了”“在這又冷又黑地完成,一個窮苦的小女孩,沒戴帽子,赤著腳在街上走著”等鍛煉,讓學生以這些內容為素材進行模仿,嘗試描寫環境或者人物形象。在這樣的選材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逐步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利用課文中的素材,這樣就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生活是習作素材的重要來源,因此教師在教導學生選材的時候,需要對生活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學生才能在習作的過程中聯想生活,然后靈活運用生活素材[2]。
例如,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體驗生活,組織學生參與春游、制作環保標語、打掃衛生等活動,這些活動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就能感受生活。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活動結束之后引導小學生對生活進行記錄,培養學生記錄日常的習慣。持續采用這樣的教育策略,就可以提升學生的習作選材能力,為學生選擇素材、運用素材打下良好基礎。
在小學階段,許多學生都有著觀看影視劇的習慣,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習慣,引導學生從影視劇中完成選材,體會不同人物的精神、品質,這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習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習作課堂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影,觀影內容應當積極向上,適合小學生觀看。如,小學教師可以選擇影視《千與千尋》,在學生完成觀影之后,語文教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總結主角千尋的品質,然后在習作的過程中以千尋的品質、精神為素材,嘗試對其進行運用。即便學生無法很好地化用這部分素材,教師也可以及時指導學生,不斷加強學生對影視素材的選擇和運用,這樣就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選材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調整習作教學的方向,重視選材技巧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素材選擇與運用的技巧,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環境。
參考文獻:
[1]朱曉晟.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段習作教學原則及策略探索[J].當代家庭教育,2022(25):162-164.
[2]葉志燕.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評改策略的研究[J].考試周刊,2022(29):58-61.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麗華新村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