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琦
【摘 要】朗讀是一種把靜態的語言文字通過有聲的語言表達出來的創造性活動,是一種發聲的閱讀方式,是小學生進行閱讀時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把文章讀流利、讀正確、讀明白、讀通透是朗讀教學的要義。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應加強重視,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精心設計,目標具體且有導向性;合理安排,給予朗讀時間;豐富形式,學會讀思結合;針對個性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
【關鍵詞】朗讀教學 讀思結合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12-70-03
朗讀是將感知到的書面文字內化為訴諸聽覺的一種口頭語言表達形式。通過朗讀發聲,能夠幫助學生感知、體驗和理解作品的內在意義,對作品有深層次的體會,這決定了在語文課堂上以朗讀為主要方式進行學習的必要性。大聲地將文章內容讀出來可以讓人集中思想,融入意境,產生共鳴,尤其是對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學生而言,熟讀背誦可以使內容存儲于記憶中,對提高語文素養和口頭表達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朗讀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朗讀訓練,等等。因此,本文對于如何有效地解決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提出了相應策略,以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和語文素養。
一、加強重視,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各學段要求中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朗讀教學,以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方向和宗旨,從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角度考慮。學校可以定期組織語文教師開展關于提升學生朗讀能力的教研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朗讀教學部分進行交流,各抒己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談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和提高的方法。
二、精心設計,目標具體且有導向性
明確的目標是行動的方向。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提出具體化、有導向性的朗讀目標。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課堂教學的不同進度,從讀音、語速、流暢度、感情、整體感悟等方面來制訂朗讀教學的具體目標:①在學生學習生字詞、讀準字詞后,提出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字音準確的朗讀教學目標;②在教學各個自然段的過程中,根據每段的語氣和感情變化,提出按標點符號正確停頓,依據相關詞語流露情感和語氣的朗讀教學目標;③在把握文章整體思想內容和感情基調后,提出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的朗讀教學目標。根據不同的教學情況依次完成相應的朗讀教學目標,學生學會了正確的朗讀方法,從長遠來看,對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養成和語感形成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合理安排,給予朗讀時間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各種素養。而朗讀正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和途徑。小學階段每周用于朗讀教學的時間大多數只有課堂的8分鐘和語文早讀時間,因此應合理利用好這部分時間來有條不紊地安排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要形式,但很多問題是可以通過朗讀感悟來解決的,學生朗讀的過程也是思考、理解的過程。因此,要保證學生的課堂朗讀時間至少15分鐘。
四、豐富形式,學會讀思結合
朗讀的形式有很多種,每種形式都有其特點,要依照不同類型的文章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如果一直采取固定的朗讀形式,如齊讀、指名讀,學生可能會感到枯燥,朗讀的積極性和興趣也會隨之下降。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如分角色讀、比賽式朗讀、“開火車”朗讀、配樂朗讀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而且使朗讀效果更明顯,有助于學生情感的生成和表達。這里要強調的是,雖然朗讀的形式多樣化,但是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到怎么讀,還要讓學生會讀,學會讀思結合,這樣才能避免朗讀流于表面。
(一)示范朗讀
示范朗讀是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一種常見形式,它可以是教師示范朗讀、學生示范朗讀、聽錄音范讀等。在學生不能正確讀出課文的真實情感或字詞、句子停頓有所偏差時,教師可采取示范朗讀幫助學生正音。例如在教學《梅花魂》時,文中有很多長句子,學生讀起來較困難,無法正確處理句子的停頓情況。這時教師應采取示范朗讀來糾正、指導學生,幫助他們把句子整理通順。學生通過模仿學習,很快就能找到正確朗讀的方法,句通詞達,也有助于更好地感悟文章內涵。
(二)分角色朗讀
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能夠進入文章的情境中,用心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變化,這對正確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例如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文中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對話朗讀。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深刻體會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禮讓謙和。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學生能準確地把握角色的語氣、神態、動作,從而對作品有更準確的認識和理解。
(三)配樂朗讀
悠揚的旋律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置身于當時的氛圍之中,有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采用配樂朗讀時,教師要注意所選的背景音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一致,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在播放音樂時,音量不能過大,否則會產生相反的效果,降低學生朗讀的興趣。
(四)著重語調的朗讀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開始學習標點,并且能夠記憶標點、明確標點的作用。不同的標點代表的特定語氣可以在平時訓練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和鞏固,能夠從不同的標點中確定朗讀的基調是學習朗讀的基礎。例如在教學《秋天》中,學習了感嘆句“啊!秋天來了!”,可以讓學生反復練讀,體會感嘆句那種直抒胸臆的情感表露;在教學《比尾巴》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聽辨問句和陳述句感受問句上揚的語氣;在教學《青蛙寫詩》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讀法讓學生感知省略號所帶來的意猶未盡之感。
(五)融入情感的朗讀
抑揚頓挫是朗讀的高級要求。想要充分把握語句的輕重緩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是基礎。在教學《項鏈》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大海,藍藍的,又寬又遠”的含義,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一幅海天相接、一碧如洗的圖片,學生仿佛置身于寬廣的海邊,不禁發出陣陣感嘆聲,在學生的驚詫聲中包含了他們對于大海的感慨。教師因勢利導:“此刻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該怎么說呢?”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帶著對大海的贊美有感情地讀出句子。另外,在一些代入感不強的語句中,要引導學生對于描寫歡快喜慶的場面用活潑的情感去朗讀,而在悲傷莊嚴的場合要用深沉的感情去朗讀。
以上五種朗讀形式是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較為廣泛的,除此之外,教師可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不同情境下的朗讀教學,采用欣賞朗讀、背誦朗讀、情景朗讀等多種形式。
五、針對個性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朗讀的效果需要教師進行指導、點撥、評價,并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
(一)賞識性評價
學生由于學習基礎不一樣,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困難,此時需要教師用發展的思維去評價、激勵他們,適時、適當地激勵學生有利于其語文興趣的培養和自信心的增強。例如教師在上課時讓一名較內向的學生朗讀,這名學生十分緊張,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出現了很多添字、漏字的情況。教師并沒有因此批評或請其他學生重新朗讀,而是不斷地鼓勵,學生在不斷改正下終于不出錯地讀完了,其他學生都認為他讀得不合格,教師卻說:“這名同學不懼困難,堅持自己反復練習以改正朗讀中的錯誤,這一點值得每一名學生學習。”教師巧妙地轉換了評價角度,既教會了學生在讀錯時要自己努力改正,又給了學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在朗讀教學中巧妙地使用賞識性評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朗讀的自信心,讓學生喜歡上朗讀。
在朗讀教學中采用賞識性評價應注意以下三點:①激勵應以事實為評價標準,不能毫無根據地贊揚,否則會將鼓勵的方式庸俗化、低效能化。②不能因為要褒獎、鼓勵一名學生,而去貶低其他學生。③學生有優點就要表揚,但要適度;有錯誤的朗讀就要指出來,要讓學生正視在朗讀中的不足并及時糾正。
(二)導向性評價
導向性評價即誘導、啟迪性的評價。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機智、巧妙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不代替學生思考、回答,讓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積極地思考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南沙群島》時,教師讓學生朗讀出南沙群島的美麗和迷人。課堂上學生A讀得不夠好,教師評價:“你讀得很流利,可老師還沒感受到南沙群島的美在哪里,請你再認真揣摩。”之后再請學生A朗讀,他有明顯進步,教師評價:“真棒,那碧藍的天空、清澈的海水,五彩繽紛的龍蝦、燕魚、海龜通過你的朗讀仿佛真的呈現在了眼前。”教師在評價學生讀得好的同時,將課文中表現南沙群島迷人景色的語句以學生的語氣重復讀了一次,表面是模仿、示范,實際上是把朗讀要領又強化了一遍。在課堂教學中,形象化、生動化的導向性評價易于學生理解,學生自然也會讀得趣味盎然。
(三)主體多元化評價
在以往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指導、評價、指正,這樣的模式很大程度依賴于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朗讀評價能力,并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應打破單一的評價方式,提倡多元化評價,讓學生樂于多讀多悟。多元的評價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小組合作評價,也可以延伸至課外,讓家長參與其中,每天在朗讀記錄本上簽名,并寫上評語進行表揚或指出缺點等。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評價下,聽取來自不同角度的意見或指導,對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讓他們在自評、他評的氛圍中學會正確地表達自我、交流溝通,對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大有裨益。
(四)個性化評價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教育的根本性質就是培養人的活動,而每個人由于遺傳、生活環境等因素會產生不同的認知特征、個性特征、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教師也應關注到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進行朗讀評價時要做到因人而評。要實現個性化評價,應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①朗讀評價應在理解學生獨特情感的前提下進行。閱讀是個體的個性化行為,由于學生對文章的解讀、感悟不同,因此自然會在朗讀情感的處理和表現上有差別。教師應共情這樣的差別,并且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和輸出。②朗讀評價要避免消極影響。心理學中對人的氣質類型進行了劃分,表明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有很大的差別,這些研究為教學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指導。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些平時語文基礎不好又膽小、內向的學生,在評價時就要降低要求,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都要及時進行鼓勵;而對于一些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在評價時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盡量不在集體面前對其批評指責,而是通過提出建議和要求的方式改正他們的缺點,這樣他們也更容易接受。此外,在提倡個性教育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采用賞識性、導向性、主體性、個性化等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能夠使學生樂于讀、學會讀、自信讀,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出無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