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

【摘 要】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兩種重要的教育形式,是幼兒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本文將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相結合,以中班“花”主題活動為例,通過汲取集體智慧、關注活動發展、結合家長資源,開展了基于主題的區域活動探索實踐,推進二者合力促進幼兒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主題性 區域活動 “花”主題 實踐
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是指幼兒園在主題背景下,根據主題教育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關系密切的區域活動,這些區域活動隨著主題的產生、發展不斷地更新。區域活動作為整合性活動,兼具整體性、綜合性的特點,活動內容涉及生活、語言、游戲等多方面,幼兒在各個活動區域里根據自身意愿自主選擇,快樂游戲,可以在游戲中成長與發展。
筆者借助幼兒園所在社區的自然資源,遵循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嘗試開展“花”主題性區域活動,希望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幼兒的自主性,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促進幼兒自由、全面發展。
一、汲取集體智慧,點亮教育起點
1. 發掘幼兒興趣,抓住教育切入點
幼兒的學習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探究方面的第一目標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1]。在幼兒園的每日活動中,幼兒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產生好奇心與探究欲望。
在春日戶外游戲時,百合發現了一朵黃白漸變的雞蛋花,她很驚喜地捧著花來找老師。
許多幼兒圍了過來,詢問:“這是什么花???好漂亮啊!”
百合說:“我也不知道,不過我覺得它好香、好漂亮,老師看到一定很喜歡,因為花朵能讓人開心!”
幼兒們對發現花這件事興致高漲。貝貝看到走廊的花盆里也有花,便摘了下來,幼兒們互相爭著要拿。
“這朵花也好看,我喜歡!”
“這是給我們看的,不是玩的呢!”
就在幼兒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中,結合《指南》的指導,筆者意識到,幼兒目光所及便是教師追求的方向?;▋壕驮谟變旱纳磉?,他們愛花,卻不懂得如何愛護花草。借此契機,教師應該引導幼兒認識花朵,和花朵做好朋友。就這樣,關于“花”的研究在這里展開了。
2. 建構區域活動目標,明晰教育方向
主題背景下區域活動的目標建構對之后的活動起到指向作用。在目標的統領下,結合幼兒的興趣、能力水平和發展需要,教師設置多層次、豐富的區域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化、多元化發展。教師在進行主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幼兒的活動狀態、發展需求不斷調整計劃,觀察幼兒自主探索情況,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創新與完善,生成有價值的區域活動[2]。在前期準備階段,筆者對“花”主題的區域活動目標從認知、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了以下預設(見表1)。
3.豐富前期經驗,創設教學環境
結合主題背景,教師與幼兒一同將班級創設成“花花世界”,并在此過程中讓幼兒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想要什么樣的花園城市呢?他們想在教室中裝飾許多彩色的花朵。于是,教師帶著幼兒一起觀察花、欣賞花、種植花,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感受花的形態與特征。幼兒們說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有些花身上是有絨毛的?!庇械恼f:“花的顏色非常漂亮,有紅色、黃色……”幼兒們各抒己見,分組進行設計,制作了許多漂亮的手工花朵。
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設計班級主題墻—花園;將幼兒的手工作品裝飾起來,搭建“花藝館”;在教室后方制作了一棵大樹,將幼兒的頭像貼到樹枝上變成一棵“班級大樹”,象征著班里的每一個幼兒如花兒般綻放、快樂茁壯成長。
活動結束后,幼兒們看著教室又有了新的想法:花園里還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呢?教師與幼兒進行了一場自由討論,將幼兒們能想到的與“花”有關的事物記錄下來,按照幼兒發展五大領域分類,構成了一個主題網絡圖,方便后續教學活動策劃。
二、關注活動發展,遞進開展教育
1. 豐富游戲活動,促進自主學習
通過前期接觸花朵、感受花朵的美,幼兒對花的探究熱情持續高漲。因此,教師深化教學內容,串聯區域活動,圍繞主題設置了“甜蜜書屋”“藝術創吧”“智慧樂園”“建構工坊”“花園劇場”等活動區域。
根據活動目標和幼兒個體差異情況,教師在各個區域中布置了多層次且豐富的任務。例如,“甜蜜書屋”作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區、語言表達區,擺放了與花卉、生命有關的繪本,設計“故事放映盒”玩教具,幼兒通過旋轉放映盒上的木棍轉動繪本頁,模擬電影放映的效果,激發學習興趣;設置“認識圖書”主題墻,引導幼兒認識圖書的結構,掌握做圖書的步驟,自主創作“花”主題的繪本小故事并展示在故事墻上。再如,“藝術創吧”和“智慧樂園”是材料豐富的美工創意區和益智操作區,結合美工課、數學課等學習課程,教師設計區域活動“扭扭花”“花籃子”“小小花匠”“花兒朵朵”等游戲,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如,“建構工坊”作為建構活動區,教師則為幼兒設置“花花城市”的建構主題,搭配“小小建構師”主題墻,引導幼兒認識國內外建筑、特有造型建筑的特點,學習壘高、組合、連接等搭建技巧。
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需注重從不同的維度對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觀察,對于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適時引導幼兒順利完成任務,關注幼兒內心體驗;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幼兒,引導幼兒發掘活動的挑戰性,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品質,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2. 誘發生成課程,深化主題教育
隨著時間的推移,幼兒在課堂上、游戲活動中慢慢地欣賞和感受到了花朵的形態美、內在美,對“花”這一自然元素的認識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幼兒可以用美術、手工等多種形式展示自己對于“花”的理解,各個區域主題墻也因幼兒的創作漸漸豐富起來。隨之而來的,創新區域活動、更新游戲材料顯得迫在眉睫。于是,如何適當地引導幼兒主動發現、探索、生成未知的探究活動,成為這一階段主題性區域活動的側重點。
(1)適時介入引導,為幼兒搭建發現問題的橋梁
在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做好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耐心、細致地觀察幼兒的行為,適時介入幼兒活動中,引導幼兒發現問題,進一步探索。
在建構區活動中,鎮鎮看到了主題墻上建構欣賞模塊中的橋梁建筑圖,便提出要給“花花城市”搭一座橋。他在積木籃中找出圓柱體當作橋墩放在最下面,又找來長條形的積木架在上面,一小段橋面便搭好了。
當他拿出同樣的積木準備搭第二段時,教師有意識地詢問:“你的橋沒有水通過可怎么辦呢?”
鎮鎮看了看材料,眼睛一亮:“有了!用這個半圓柱形狀的藍色積木當作水放在這里面就好啦!你看,這個形狀還像是海浪呢!”
鎮鎮拿出積木開始“注水”,不一會兒,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他興奮地拿起小人在橋上走著,玩了一會,教師詢問道:“小人是怎么上橋的呀?”
鎮鎮愣住了,想了想說道:“那我再搭一個樓梯吧!”說完,他又開始忙著用積木搭樓梯。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在適當時機介入指導,通過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豐富幼兒的游戲內容,促進師幼互動,也能不斷地肯定幼兒的想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同時,幼兒不斷建構新的知識體系,生成新的學習內容,也給教師帶來活動設計的啟發。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鼓勵幼兒將清晰的想法用圖畫表現出來,并在建構主題墻中添加“我遇到的問題”“建構故事”“精彩瞬間”等模塊,用幼兒的圖畫或照片記錄幼兒的成長。
(2)培養幼兒交際溝通能力,激發聯想力
利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是一種隱性的教育方式,幼兒會在他人不同的想法中激發新的靈感,豐富自身的聯想力和創造力。教師要給予幼兒合作與交流的機會,培養幼兒的交際溝通能力。
在“甜蜜書屋”中,小悅看著繪本里的荷花、桃花、向日葵,不禁感嘆道:“這個世界上有好多好多花呀,你覺得一共有多少種花呢?”
晴晴想了想:“我覺得有100種!”
小悅笑道:“這么多!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朵花。這朵桃花就給你,因為你喜歡穿粉色的裙子。”
晴晴接著說道:“那這朵百合花就要給百合,因為百合就是百合花!”
幼兒童真的對話讓教師忍俊不禁,便詢問道:“那老師也想有一朵花,你們覺得我們班這幾個老師適合哪些花呢?”
小悅和晴晴翻了翻手中的繪本,指著玫瑰花說:“老師就像這朵黃色的玫瑰花,暖洋洋的?!?/p>
幼兒純真的想法給了教師新的啟發,結合主題背景,教師更新了之后的教學計劃,帶領幼兒認識每一朵花的不同,而幼兒就像一朵朵花,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因此,教師在閱讀區旁設立語言表達區,設計“特別的我”主題墻:設置“獨一無二的我”“長大了我想成為……”“奇思妙想”三個模塊,呈現幼兒對自我形象的認識,圖文結合記錄幼兒對“長大”的理解和奇思妙想。
(3)挖掘材料的多種用法,發揮多層次教育意義
隨著對知識的不斷探索,幼兒會對活動區中的游戲材料漸漸失去興趣。新材料的加入或者舊材料的新玩法可以帶領幼兒開發新的奇幻世界,挖掘興趣點。例如,教師觀察到在“花園劇場”中,幼兒對于用花朵頭飾扮演小花朵跳舞、唱歌這一活動已經漸漸失去了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根據幼兒的生活體驗,擴充新的材料,提供新的玩法,設置主題場所花花燒烤店、動物蛋糕店、咖啡廳等,利用現有的手工制品,提供角色扮演材料,如動物頭飾、售賣臺、點餐單、蛋糕、手工作品燒烤串、餐具等。
《指南》指出,環境和材料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它們在無形之中產生強大的教育力量,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多次互動中,會探索、嘗試、操作、總結,形成自己的認識經驗。讓幼兒成為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推動者,才是主題性區域活動真正屬于幼兒,服務于幼兒發展的具體體現。
三、結合家長資源,家園共促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要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充分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發展的積極性,做到家園合作、群策群力,共同營造適宜幼兒生長、發展的環境[3]。在本次主題活動中,幼兒園同時請在農科院花卉所工作的家長進園與幼兒分享花卉知識;請家長帶領幼兒到社區花園觀察自然的變化,借助家長的知識讓幼兒了解更加詳細的花卉知識;請家長與幼兒在家中種植花,觀察花的生長過程,制作花的成長過程手冊,并將種植的植物帶回幼兒園植物角,與伙伴一同分享種植的喜悅。這些活動過程也都請家長一一拍照記錄下來,由幼兒帶回幼兒園,布置“親子時光”主題墻,呈現幼兒與家長的互動,展示幼兒的快樂時光。
幼兒非常喜歡來到親子主題墻前與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你看!這是我和爸爸一起種的,都開花了,多漂亮呀!”在展示的過程中,幼兒再一次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積極的自我肯定,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提高。同時,在與伙伴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幼兒也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就連平時不太喜歡說話的幼兒都十分愿意參與交流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
開展有效的教育是教育者不變的追求。在主題性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當以主題為指引,注重用發展的眼光觀察幼兒的動態需求,用適合幼兒的學習方法不斷推動區域活動的深化發展,使幼兒在主題探究過程中獲得自主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0.
[2] 高雅倩.幼兒園主題性區域活動開展現狀及提升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64.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2.
(作者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幼兒園)
責任編輯:胡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