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毅
【摘要】深度學習是一種相對淺層學習提出的學習理論,具有獨特的優勢,對學生發展有著積極影響.目前,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往往只重視公式基礎知識的積累與記憶,并未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這嚴重阻礙了深度學習的產生與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文章以深度學習概念出發,從目標、問題、練習、評價、任務等角度出發,總結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的策略.旨在搭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突破淺層學習,逐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及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策略探究
在傳統教學中簡單的知識講授只會使學生陷入淺層學習中,難以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能有助于思維的縱向發展,通過新知識的補充建構認知框架,使得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發生改變,進而在循序漸進中實現認知加工能力和理解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充分關注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價值,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建構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
一、深度學習界定
建構主義理論、元認知理論以及情境認知理論是深度學習的理論基礎.區別于淺層學習,深度學習強調的并非理解與記憶,而是遷移與運用,旨在幫助學生通過深度學習完成新舊知識的遷移,并將所學內容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深度學習也可以視為一種框架式、建構性的學習方式,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原有認知框架將不斷補充與完善,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識結構.筆者認為,深度學習的層次更深,對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深度學習著眼于知識的整體建構與理解,在實際培養中,教師應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為目的,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順利完成知識的建構與遷移,從而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價值
現階段,大部分學生在參與小學數學學習環節都停留于淺層學習狀態,即跟隨教師的講授,機械化地記背數學公式,但難以將其具體地應用于問題解決環節.長此以往,將極大地限制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為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實現深度學習,筆者對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價值進行總結:第一,可改善課堂學習缺乏內涵、品質及深度的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在傳統教學中,部分教師通常會以機械性的講授方式引導學生刻板地對知識內容進行記憶,此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在深度學習的支持下,學生將深入思考教師在教學環節提出的問題,由理解、記憶,轉向分析、運用,久而久之即可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第二,有助于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深度學習能實現對數學課堂教學范式的重構,幫助學生突破淺層學習的桎梏,深度思考問題與知識點的聯系,使學生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綜合能力.第三,能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深度學習注重批判理解、強調信息整合、促進知識建構、著意遷移應用、面向問題解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幫助學生養成深度學習的探究意識,可以使其逐漸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并獲得思維能力的深層發展,對其后續參與初中數學學習大有裨益.
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具有重要的價值,可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利用好課堂這一主戰場,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和諧、開放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通過深度學習實現思維能力及核心素養的深層發展.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如何解決學生淺層學習問題,幫助其達成深度學習目標,已經成為廣大教師所關心的焦點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實踐教學經驗,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分享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活動流程,以供廣大教師借鑒參考.
(一)以目標為導向,預設深度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引領教學活動的重要作用,對教學質量也有一定影響.傳統教學目標設計,教師多以三維形式展開,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此種設計模式難以凸顯深度學習的本質價值,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目標設計形式,從理解、創造、分析、應用、評價等角度展開進行目標設計,為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奠定基礎.
以“兩、三位數的加法和減法”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重點內容在于進位加法以及退位減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計算能力.結合班級內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設計如下教學目標(表1):
區別于傳統教學目標設計,深度學習引領下的教學目標強調知識的運用與實踐,以清晰的目標為牽引,幫助學生明晰重點學習任務,助力深度學習的發生.
(二)以問題為基礎,促進深度思維發展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多由教師進行知識講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此種學習方式,使得深度學習難以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以問題為導向,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問題,指向深度思考,幫助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環節,在深度思考中發展自身思維能力.
以“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多邊形面積的探究,掌握其中規律.在課程開始前,首先,教師帶領學生回憶并鞏固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相關知識,并出示平行四邊形圖片,引發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形狀為平行四邊形?借此問題,教師可以再次提出問題:是否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的猜想,并鼓勵學生利用教具嘗試設計.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以割補的方式進行拼接,進一步掌握變換圖形位置的規律.其次,為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更深處,當學生完成拼接、轉化等工作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由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的長方形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相同?長方形的長與寬同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如何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層層遞進的問題可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并通過問題進行整理與歸納,從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圖形變化規律中衍生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師設計的有效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又能為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提供土壤,讓學生借助問題展開深度思考,最終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三)以練習為重點,發展實踐操作能力
在深度學習中,學生能窺探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改善思維定式,有效實現發散性思維能力的提高與發展.為順利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教師可將所學內容落實在具體情境中,以練習為重點,為學生設計訓練題目,鼓勵學生以討論、交流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計算方法,在良好的交互氛圍下深化所學知識,達成深度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這種實踐練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在操作中深化理解容量單位的概念,在深度學習中進行簡單的換算,實現理想化的教育目標.
(四)以評價為抓手,深化深度教學成效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點環節,有效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深遠且積極的影響.在基礎教學任務結束后,教師應合理地運用多元評價手段,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表現以及深度學習參與情況進行分析,及時指出部分學生的不足,并督促其及時調整.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回憶并反思自己的深度學習過程,分享并交流心得經驗,在良好的交互氛圍中感受深度學習的價值與意義,逐漸實現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轉變.
以“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后,首先,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課內表現進行評價與指導,提出部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存在的易將小數點位置標記錯誤的問題,督促學生在完成計算后,需要通過逆向推理的方式進行結果演算.其次,由教師引導學生在班級內開展討論活動,分享自己在本課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在這一環節,部分學生便提出了“小數中的0是否都可以化簡省略?”這一疑惑.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再次帶領學生進行深度探究,通過具體的舉例分析,鼓勵學生開展質疑與反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舉例,得出“1.08,1.80,0. 18”等小數,明確在小數中只有末尾的“0”才可以省略,進一步深化了小數的基本性質與概念.最后,結束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填寫自評表格,以便利用有效的學后反思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促進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發展,強化深度學習收益.
教師通過有效的評價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反思意識,在交互中真正實現“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促進其深度思維的不斷滋長.
(五)以任務為引領,強化問題解決能力
在深度學習中,由于部分學生缺乏知識的整合經驗,在課后極易出現遺忘的情況,影響其學習能力的發展.因此,為使深度學習得以延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可以根據課內教學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并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獨立完成.通過此種方式,既能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知識的清算、記憶、積累與鞏固,同時能幫助學生在任務的指引下將所學內容運用于具體情境中,提高問題解決能力,有效實現知識的整合與建構.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一課的教學為例,在完成課內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課后學習練習任務清單,引導學生依據清單內容及要求完成練習(表2):
由上述練習任務不難發現,情境化試題占比較大,能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感受長方體與正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通過自主實踐操作的方式也能有效發展學生的實踐水平,幫助其在深度學習中更好地建構空間觀念,從而利用立體圖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深度學習.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對此,教師應以落實深度學習發展為己任,為學生建構良好、開放的學習環境,根據深度學習理念的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組織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
【參考文獻】
[1]惠卓萍.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2(36):14-16.
[2]郭夕軍.基于“核心素養”的數學“深度學習”實現路徑[J].新課程導學,2022(36):52-54.
[3]王慧敏.“讓學引思”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讀寫算,2022(3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