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趨勢.在教育領域,信息化技術不僅成為重要教學工具,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個性化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應用能力.目前智能化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但如何創新及優化教學策略,充分發揮智能化教育優勢是研究探討的重點.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智能教學作做一步探索,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中的應用,為我國基礎教育策略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教學方式研究;創新途徑
引 言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主體,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二者的教學參與度對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有著極大的影響.但從小學數學教育現狀來看,仍存在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的參與度較低、教師授課積極性不高等諸多問題,若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則難以發揮教學育人的作用.為了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方向.
一、智能化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作用
隨著“科教興國”政策的不斷深化,信息化技術在教育和教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也為“智慧”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主流趨勢,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建構信息化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尚小,對于新鮮事物有濃厚的好奇心,導致學生意志力不足.教師在建構信息化教學時,可以運用各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及教學效果,再結合實踐、白板的形式充實課堂活動,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教師可以通過建構智慧課堂創設課堂情境,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首先,教師可播放“克和千克”的教學視頻,視頻內容如下:學生和父母一起購物時,售貨員給孩子們稱體重.通過視頻播放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教學活動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其次,在視頻結束后,教師可提出問題,例如:“你們覺得這個情景很熟悉嗎?”在這個時候學生會給出肯定答案,然后教師再問第二個問題,比如:“這個視頻里有沒有數學知識?”這個問題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視頻內容背景為日常生活,有助于學生將抽象數學知識與數學實踐應用相結合.此外教師可采用實驗教學法,讓學生把需要稱量的東西擺在臺上,采用稱量方法完成重量變換.又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日、夜的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再利用白板教會學生繪制日程表,讓學生觀察日程表,找出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可采用獎勵法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熱情,如正確說出三者之間的關系可獲得一定的獎勵.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空間教學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立體圖形、表格等知識,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違背了知識學習及事物發展的規律.而教師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具體、形象,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時,教師可以先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概念,然后利用多媒體將三維空間圖添加到教學中,讓學生觀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立體圖形,讓學生可以比較兩種不同圖形,判斷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以及表面積.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繪制三維圖,從而提升學生對于立體圖形的認知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三)利用大數據技術實施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目前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等級分層,并根據等級進行合理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但教師應用該教學模式必須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從不同角度分析學生產生差異的原因,并為學生提供針對性學習策略.該模式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較高,且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研究,可能導致學生學習效率降低.而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學生的數學能力綜合評價系統”,并在教室里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模擬、上臺演講、自主答題等一系列的教學實踐.該系統可以通過記錄學生信息及分析數據,完成對學生的等級劃分.如統計學生的面部表情、網絡評分等信息,完成數據分析,獲得學習數據、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資料.將學生劃分等級,并據此制訂出相應的課程方案,改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互動輔助教學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互動教學,可以突破時空的局限,讓學生與教師、同學進行實時互動.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該方法給學生安排課外活動,根據學生的互動情況,了解學生薄弱環節,從而進行針對性授課.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與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先建立“學生問題溝通回饋小組”.在這個線上討論組中,教師將學生所做的功課放在班級群內,由學生自主完成.同時學生可自由提問,教師實時解答.然后在線提問結束后,教師可以對問題進行歸納,并將整理后的問題及答案公布在討論組中.
二、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路徑
(一)創新教學方式
從教學角度來看,智能化教學區別于常規教學模式,具有其獨特優勢,廣受學生及教師的喜愛.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要想充分發揮其教學作用,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借助智能化教育設備,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同時確保教學質量.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優勢,獲取海量教育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例如,在教學“里程表”時,教師可以將智能教學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建構創新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發展.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裝置向學生演示行車路線圖和行車里程計,引導學生在地圖上選擇自己想要的兩個地點,在兩個地點之間選擇一條最適合的路線.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學生選擇的地點路線圖畫出來,清晰展示,并計算出目的地和距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創設智慧化教學情境
信息技術對人類的工作及生活影響日益廣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與教材內容相聯系,建立情境課堂環境,豐富教學方法.比如,當小學數學教師向學生解釋“可能性”時,可舉例解釋“可能性”的含義,使學生能夠基于自身知識建構學習新的事物.教師采用抽象詞語分析解釋,不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熱情,而且會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生活中常見的可能事件納入智慧化教學情境創設中,則更有助于學生積極尋找能夠描述某一事件發生概率的詞語,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繼而提高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呈現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例如:有沒有可能在課后觀看動畫.同時,教師可以設置兩種選項,讓學生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研究熱情.比如,選項是能看,還是不能看.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經常看動畫片的情形,在選擇的時候,要積極地使用與“一定”“不確定”“不可能”“可能”等有關的詞語,學生會通過自我理解、內化對“可能”的概念產生更加準確的認識及印象.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去檢驗可能性,直觀的感覺可能.因此,基于現實情境創設智慧化教學情境,更有助于學生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中.
(三)深入了解學生需求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方式也隨之改變,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日益突出.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需求,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個性化教育實踐和教學指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質量.在該情況下,教師實施智能教育的關鍵就是明確學生的需求,包括提高自身學習能力、滿足好奇心等需求,并基于學生需求不斷完善及創新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更有目的性及針對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需要擺到首位,基于該原則制定教學計劃,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并由他人引導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還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狀況調整狀態及學習進度,使自身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四)轉變學生學習態度
在中小學實施智能化教學,不僅可以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技術水平及專業能力,而且轉變了學生學習態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日益擴大,尤其是學習能力強,且具有高度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學習速度遠超普通學生.學生要想避免出現學習跟不上情況,就必須端正學習態度,不斷優化自身學習方式,借鑒他人的高效學習模式,如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工作,有助于鞏固自身所學知識,提升學習質量.在“兩個數字減位數”正式上課前,先進行預習,熟悉基本概念、定義,并預先對疑惑之處進行標記;還可以根據新習得的內容聯想前面所學知識,如數減法是在“兩個數字減位數”的基礎上習得知識,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并與新知識相聯系,為正式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五)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
學生是獨立個體,其學習能力、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在實施智能化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運用智能化工具,為其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提高其針對性和效果.首先,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考核,并借助智能化工具完成數據分析,充分了解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等特征劃分為不同層次,為其制訂針對性、個性化學習計劃,如學習目標進步前10名等,確保學習的科學性及高效性,實現學生共同進步.
(六)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
智能化教學模式對教師、學生、課堂均產生了極大影響,使得“教”“學”的整個過程更新奇有趣.要想充分發揮出小學數學智能課堂的作用,教師需要重視信息化素養.教師作為智能小學數學課堂的主要執行者,其信息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實施成效.首先,教師需要熟練掌握信息化技術及設備的使用方法,學會在海量數據中搜集自己所需的材料,提高自身信息檢索能力;其次,教師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術,將信息化技術充分融入課堂中,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拓展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結 語
總之,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智能化時代,人工智能、信息、大數據、網絡技術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得到廣泛運用,教育也逐漸呈現智能化發展趨勢.在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過程中,教師可從多樣化教學方式、創設智慧化教學情境、深入了解學生需求、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包剛.“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15):213-214.
[2]許歡.“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J].新課程,2021(26):171.
[3]高鴻.“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探究[J].新課程,2021(07):129.
[4]黃蕓芳.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分析[J].數據,2021(Z1):105-107.
[5]黎娟.“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C].2021現代教育改革與創新研究成果交流研討會論文集,2021:105-107.
[6]張曉洪.“互聯網+”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探究[J].智力,2020(33):111-112.
[7]李晶鑫.“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J].新課程,2020(12):119.
[8]馬曉軍,齊秦.“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創新途徑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