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璐
摘要: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學習壓力相對減輕,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以及課后作業負擔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何在“雙減”政策實施后進一步創新語文教學方法,使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基于此,文章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此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雙減;教學設計
2021年7月“雙減”政策發布,對教育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當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深刻分析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以“雙減”政策為契機,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
1? ?“雙減”政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1輔助教師創新教學模式,轉變教學觀念
“雙減”政策發布后,小學語文教師深刻領會政策的真正含義,全面認識新時代賦予小學語文教育的新使命,并以此為契機轉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想要讓小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總結和反思,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應站在促進小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小學語文課堂出發,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率。
1.2拓展學習內容,豐富教學形式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對教學目標的完成起著重要作用。“雙減”政策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要求更高,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形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拓展學習內容,豐富教學形式,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例如,在小學語文《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拓展學習內容:“同學們都去過哪里?你們了解那里嗎?”這樣做就是要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全面地認識大自然。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歌曲、童話故事等形式幫助學生拓展學習內容。這樣做既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又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2?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課題。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如部分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不夠到位,重理論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阻礙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2.1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
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增加教學時間、壓縮課堂學習時間、延長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其實,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教學時間沒有縮短,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也沒有因此增加,效率如何提高?這樣的課堂會出現“三少”現象,即“老師少講”“學生少動”“內容少學”。這種情況下,有些教師往往只關注知識點的講解和課本的分析,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學生不能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進度來完成自己的學習計劃。另外一種情況是,有些教師雖然在課堂上講解了大量知識,但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只是泛泛而談,這樣就會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往往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指導。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教師在上課時只是一味地講和做,缺乏必要的師生互動和交流,這樣,教師很難走進學生內心。教師在課堂上把自己放在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講得多而問得少,這種教學方式顯然會使學生感到乏味、身心疲憊。
2.2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教師專業素養不高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問題。部分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不夠全面,對教材內容和目標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對教材的編寫意義、基本結構、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不準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胸中有數,在過程中不能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而只是一味地強調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點,卻沒有強調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很多教師認為學生只要掌握知識點就可以了,卻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在當前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雖然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學內容的改革,但是忽略了現代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教育帶來的新挑戰。
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當前,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素質參差不齊,不少語文教師都是由非專業出身的學科兼職教師兼任,這類教師本身對于自己所講解的內容并不精通,如果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問題就會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教師如果不能及時反思自身在課堂上存在的不足,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就不再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如果教師不進行自我更新,就會導致其自身的教學理念落后于時代,難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2.3教學理論與實踐分離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從理論方面為學生傳授知識,而忽視了從實踐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實踐,使理論和實踐產生了一定的脫節現象。
語文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創新研究
3.1轉變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現代科學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學生設計和布置與其實際水平相符合的語文作業,使小學生能夠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白鷺》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能力較弱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缺乏等因素設計相關教學活動,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搜集相關圖片、視頻資料等,并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視頻資料進行文本內容探究。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組成員共同探討其中一個學習主題或者故事情節。這種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引入課堂教學中。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實現知識的遷移,而且能促進彼此間相互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增強其合作意識。
以《記金華雙龍洞》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作者游歷金華雙龍洞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并通過與學生展開交流互動,引導其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美好;通過講故事、朗讀課文等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在聽故事、朗讀課文時感受到金華雙龍洞的美麗之處。除此之外,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旅游”這一話題進行深入討論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旅游過程的美妙之處,讓學生對我國的名山大川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從而體會到生活中存在的細微的美好。
3.3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雙減”政策實施背景下,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重新審視課堂內容,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設備,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文字轉換成生動的動畫圖像,使學生產生直觀的認知。
例如,在進行《貓》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動畫圖像與文本內容相結合,為學生呈現一幅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視頻畫面直觀了解文章內容,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動畫為學生展示文章中生動的情節和畫面,使學生在了解故事情節的同時充分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結合教材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
3.4組織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有效減輕,學生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也應得到進一步豐富。
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是通過文字、圖畫等方式將內容展現出來的,將這些文字圖畫融入實際生活中,可以使小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時,可以將這些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后,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元梅.“雙減”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提質增效的策略探析[J].啟迪與智慧(上),2022(9):62-63.
[2]朱賜宏.“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減負增效的教學策略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6):138-140.
[3]王立華.“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3(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