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剛
摘?要:目前混合式教學方式已然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但是高職院校學生與教師的適應性不理想、教學效果差等問題仍然存在,為高職院校提供更加科學、系統、高效的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對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優化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縱向一體化教育的現實情況,整理一體化教育評估數據,并結合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構建高職類院校混合式的教學理論框架,形成教育評價體系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77
目前混合式教學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合理構建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對于保障線上課堂和線下課堂的有機融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1?建立健全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規章制度
制定配套的規章制度,對于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實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混合式教學評價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需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將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應用在實際線上和線下課堂中,必須具備完善的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規范和約束。
一是要完善混合式教學評價規章制度。為了有效實施混合式教學評價,需明確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應用范圍,并將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列入教學管理的制度文件中。在信息獲取方面,為確實保障混合式教學評價信息收集的真實性和精準度,應形成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三方合作的反饋機制,將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列入學校教學管理制度中,保障混合式教學評價結果在采集、實施和反饋等方面的順利實施。
二是完善教師混合式教學績效獎懲規章制度,將評價指標體系納入教師教學日常評價和月度績效考核中,建立相應的績效管理辦法和規范的獎懲規章制度,對優秀教師進行獎勵,對課堂質量差的教師進行通報,鼓勵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多方面開拓課堂,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三是完善混合式教學評價管理的監督機制,健全規章制度。充分利用質量監控處等監督機構,時時對教師的線上和線下課堂進行監督與反饋,保障監督的規范性與可控性。完善對混合式教學評價過程的監管,明確評價標準、時效等評價過程中的相關規定,并明確該教學模式的評價和監督方面的規范,確保教學的評價體系的有效實施。
2?建立高職類院校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平臺
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等,這些特點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也為新的教學管理帶來全新的課題。
現有的線下教學管理制度已經不適合混合式教學評價,這使得混合教學評價體系出現“真空地帶”。采用線上數字化教學平臺,可以有效避免這些不足,并提高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效果,對線上教學進行針對性的補充,同時可以讓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
按照混合式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可以實時記錄和監管教師的線上教學行為,包括教師的教學任務發布情況、學習資源發布與更新、互動教學情況、線上線下考核方式與質量等。這些相關數據可以為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據,簡化傳統的評價工作,提高教師混合式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通過監管和記錄教師的線上教學行為,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提出建議,從而改進和優化教學管理方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建立適合混合式教學評價的管理規則,明確教師和學生的責任與義務,規范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同時,建立混合式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對混合式教學的課程資源、教學設備和教學效果進行全方位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通過健全混合式教學的管理機制,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豐富教學手段,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通過將測試與評估、歸納與結果之間的反饋,有助于管理制度的完善。
為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機制的科學性與全面性,應抓牢四個教育環節,使評價指標體系更充分、高效地指導教學,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和管理。
3?持續改善數據平臺和數字化教學環境
3.1?開發優質在線課程資源
(1)引入更為先進的建設理念:隨著“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快速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大學加快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進程,積極適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園平臺功能,并通過網絡技術的支持促進傳統線下課堂教學方式和資源管理規則的創新和改革。同時,在線課程資源的建設過程中,也應將混合式教學的先進理念融入其中。為此,建立一個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機制是混合式教學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在線學習支持服務,包括線上交流平臺、在線答疑服務、學習指導、實踐指導等。同時,教師也應該積極參與學生的線上學習活動中,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反饋,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綜上,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建設需要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實現混合式教學的優化與發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
(2)建設優秀的課程資源:利用線上課程資源的建設和共享,為教學提升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徑。一方面,能夠在不損害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把現有的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優秀教學資源匯集起來,并加以整合與利用,特別是對海外的優秀課程資源進行了本地化;另一方面,也能夠為自己開發優秀的課程資源。在開發網絡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如下四點:
第一,資源的種類要多樣。既有目標性的資源,又有知識點、工具型的資源;既有測試型的資源,又有項目、結果型的資源;既有靜止的資源,又有移動的資源;既有扁平的資源,又有立體的資源。目的就是通過對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并通過多種層次的教學資源去激發學習者不同學習認知,起到啟迪思考的作用。
第二,教學資源形態要形象化。對學習者而言,那些比較難以掌握具體和抽象的思想和思維構造的內容,可以盡量地采用視頻或圖片這一類比較生動、可視化的形式進行展示和講解。
第三,內容的引導方式要有興趣性。對于一般學習者而言,學習內容本來就是一個很無聊、單調的工作,尤其是在網絡中這個無法直接與老師和同學們面對面進行情感溝通的平臺中,為了引起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濃厚興趣,所以在線上教育資源使用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內容展開時的引導方面需要經過精心設計,提升興趣。因此,老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小故事或是某個現象等作為學習的引導,如此就可以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去深入探索,進而引導他們更自主、積極地去學習。
第四,教學資源內容的精練性。在線教學資源的內容并不能單純的只要求數量多,還必須把整個課程模塊的基礎和精髓的內容都體現了出來,而不是把普通教科書中的全部內容都照搬了出來。應該遵循“力求精練”的原則,使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擁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學會更多、更有用的知識。
3.2?改善線上線下融通環境
課程資源的應用效益主要取決于混合式教學環境的構建。為了實現最大效益,需要將創建適合混合式教學的網絡條件和環境,并搭建在線教學平臺滿足教師與學生線上和線下互動、學習監控、反饋和統計等要求。因此,高職類院校應加大投入、加強軟硬件建設。
一是當前許多高職院校的硬件條件主要是針對線下授課而建設的,并未將混合式教學的需求條件納入其中。需要重新規劃和建設硬件環境,以滿足同時支持線下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需求,以適應混合式教學的發展趨勢。這包括擴大網絡覆蓋范圍,在教學區、辦公區、宿舍區和圖書館等地方配備有線網絡,也可以讓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建設數字校園。
二是政府應該大力提升學校內網絡的運行和出口帶寬,每個教學場所應該擁有至少一萬兆的主干帶寬和千兆的接入帶寬,出口總帶寬應該達到1.25G或更高。
三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在線學習效率和管理,高職類院校需要建立多功能計算機實驗室、現代多媒體教室和數字化閱覽室等專門的在線學習場所。這些場所將配備完善的在線學習設施和舒適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方便地進行在線學習,并促進在線學習效果。此外,這些場所還可以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以幫助學生充分利用在線學習資源。
除此之外,所有教育場館都應安裝互聯網的客戶端和互動的多媒體播放系統,以實現教師線上和線下課程所使用網絡資源的要求。活動桌椅式教室采用可移動和可調節的桌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更加自由舒適,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學習。沙龍體驗式課堂則是一種更加開放、自由的教學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探究性學習活動。
為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應增加探究型和研討交流型教室。
與此同時,這種教室類型也有利于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創造更加靈活、自主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高職類院校應根據混合式教學的需要,積極建立適合研討交流和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室。通過不同類型的教室建設,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多的空間和形式上的靈活性。
4?發揮高職類院校混合式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的協同功能
一是實施混合式教學評價需要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協同,規范教學并提升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應注重以學生的表現評價教師的表現、以對教師的評價來敦促教師的提升、以對教師的評價來衡量學生學習效果,使三者相互督促,共同保障混合式教學質量的可持續化發展。
二是混合式教學評價需要結合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通過采取由專家來督促、督導、教師之間的同行評教和學生評教等方式,為混合式教學提供依據。同時,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應注重他評和自評的協同作用,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和學習質量。
三是混合式教學綜合評價需要促進平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互協同。在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尤其注重平臺線上教學與學校的線下教學的相互協同的作用。具體涉及的規章制度,應當不限教師的教學方式,為線上和線下的相互協同提供有力的支撐。為保證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協同配合,要求在授課計劃、考核標準、教學手段、課時分配、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方面做出相應的管理制度。
5?建設高職類院校混合式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實施的專業隊伍
為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質量,必須建設一支熟悉教學管理規則和混合式教學管理的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學管理評價隊伍。
首先,校級層面,需要加強教務處、質量監控處和學校督導專家團隊的建設。
高職類院校應該建立完善的聽課—督導評價制度,積極參與各分院的評估過程。并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座談會、網絡不記名問卷等形式收集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和意見。此外,還應對各分院的具體的混合式教學情況、教師和學生的建議和意見等匯總并進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整體的可視化質量監督報告,并向各個分院進行反饋,完善混合式教學評價進而實現教學管理隊伍的聯動。
其次,加強分院層面教學管理評價人員和院級督導專家的隊伍建設。
管理評價人員,需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教師的授課內容、教學計劃和創新等方面進行科學的評價,應對被聽課的教師進行建檔,形成評價檔案,形成周報、月報,對教師的優缺點進行點評,并利用公開課等方式集中進行觀摩和研討。
最后,加強混合式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作為混合式教學聽課人員,并以此作為指導混合式的教學開展的依據,從而不斷改進教學,為“雙高”高職校的建設奠定基礎。
6?結束語
構建高職類院校混合式的教學理論框架,并且最終形成了一體化教育評價體系,這一指標體系也能夠為教學管理提供全新的評估和管理思路,以便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需求及時進行調整和制定相應的管理規則和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婧超.大智移云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財會類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04):13.
[2]何歡營,趙世芳,呂家鑫,等.基于MOOC+BOPPPS的高等數學課程混合式教學研究[J].知識窗(教師版),2023,(03):4850.
[3]甘有洪,高碧云,曾曉娟,等.混合式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熱點及趨勢——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23,37(02):125131+145.
[4]趙忠山,徐鐵松,王茵,等.混合式教學背景下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策略探究[J].公關世界,2023,(06):111113.
[5]劉細霞,張婷,張倩儀,等.食品專業本科生對《食品安全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接受度分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3(01):102107.
[6]莫中順,楊紀華.高校教師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23,9(05):162165.
[7]許天倫.本土國際化視角下雙師混合式教學管理模式探索——基于Z大學2021-2023年學生國際化專業課程評教[J].神州學人,2023,(0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