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詩佳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及雙減背景下,“項目式學習”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流程與模式,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為了將“項目式學習”有效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明確“項目式學習”的內涵,著重把握好“確定項目學習主題→劃分項目學習小組→制訂項目學習計劃→學生進行探究協作→學生做好成果展示”這一流程,不斷落實新課改理念,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核心素養;課堂運用
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之一便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深度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當前的一個重要思路及方法是運用“項目式學習”,強調教師引領學生參與項目式的學習活動,借助一個個具體的項目獲得成長.目前來看,“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已經較為成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教師能夠借助具體的項目幫助學生培養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這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為了真正發揮出“項目式學習”的價值,廣大教師應努力探究其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項目式學習”的內涵
(一)概念
可以著重從三個方面理解“項目式學習”:首先,“項目式學習”有成熟理論或思想的支撐,主要是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發現學習理論,都倡導教師運用探究式、研究式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其次,“項目式學習”方法在本質上是動態的學習方法,強調學生主動學習,并探索學習活動和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領會知識和掌握技能.最后,“項目式學習”有一些非常關鍵的環節,以提出問題、項目規劃、問題解決、評價與反思這些環節為主,都需要學生直接參與其中,而且每名學生在項目學習中都有各自的角色,都可以成為學習的主人,共同順利地完成“項目式學習”任務.
(二)特征
“項目式學習”方法作為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自然有一些不同于傳統學習方法的特征,集中體現于三點.第一,課堂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時,所形成的問題會源于真實情境,且具備開放性這一特征,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真正需求,并且有效的問題是項目化學習的關鍵所在.正因如此,教師在運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捕捉時機,并尋找到合適的話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研討,努力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第二,“項目式學習”具備自主性和互動性,對于學生的高效率學習與高質量學習均是重要的.在自主性這一特征中,學生在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會由之前的被動接受型轉變為主動探究型,他們需要更加主動及全身心地參與項目學習活動,有助于發展自主探究精神.在互動性這一特征中,學生在“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會有各自的角色,彼此之間需要互動、溝通,與此同時,教師會發揮出支持、建議和指導這些作用,進一步增強“項目式學習”的互動性.第三,“項目式學習”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特征,學生需要圍繞一個開放式問題進行系統性的學習,且會全程參與“項目式學習”的各個流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與支持下有效參與每一個流程之后,自然可以順利完成項目學習任務.
(三)優點
“項目式學習”有較多的優點,總結起來主要可分為四個方面:第一,“項目式學習”非常注重真實場景,也有明確的目標,所以學生會處于一種積極有效的學習過程之中,自然能夠確保學習的質量.第二,“項目式學習”貫徹著一點教學思想,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是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更易構建出和諧的師生關系或氛圍,利于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滿足自身需要,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第三,“項目式學習”倡導的學習方式有六大特性,即交流、實踐、體驗、合作、參與、探究,學生在真正參與其中時便能夠獲得知識、感受成功、找出規律.第四,長時間在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同時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三、雙減背景下“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一)確定項目學習主題
雙減背景下,教師在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一個環節,即確定科學可行的項目學習主題.為確定適用于小學數學新課教學的項目學習主題,教師應該著重把握三方面要點.首先,對新課的教材和教學目標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同時綜合分析學情,確定班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水平,在此基礎上確定項目學習主題,才能具備很強的操作性.其次,“項目式學習”的主題多以具體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所以教師可以提出具體的問題,并創設問題情境,如此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后續的“項目式學習”更為有效.最后,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貼合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所以易于開展生活化教學,教師可以在確定項目學習主題時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元素設計生活化問題情境,強化項目學習主題的探究性.除此之外,若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確定項目學習主題,然后讓學生大膽分享和溝通交流,最后確定出最合適的項目學習主題,這對“項目式學習”的順利推進具有重要意義.
以“認識人民幣”教學為例,教師應該有兩方面的思考.一方面,學生年齡還小,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學習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會有較多的困難,所以教師不僅要確保項目學習主題是科學可行的,還必須確保項目學習主題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備趣味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人民幣是一種貨幣,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并且學生在很多的生活情境中見過人民幣,這對于新課的“項目式學習”裨益良多.在確定“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的項目學習主題時,教師可以圍繞“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這一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提前準備好人民幣,然后給學生展示,讓他們對人民幣進行摸、看、聞等操作.第二,利用好已有的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呈現出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場景,讓學生對新課知識產生好奇心,激發出他們參與“項目式學習”的興趣.第三,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且應該以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為主.比如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化問題情境,即“花花和媽媽一起逛超市,花花看到了自己喜歡的巧克力,標價是3.5元,對于此,媽媽給花花5元錢,她拿著錢找到超市售貨員要買巧克力,那么超市售貨員會給花花找回多少錢呢?”如此一來,便形成了學生感興趣的項目學習主題,即“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運用”,后續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人民幣,也可以掌握元、角、分之間的換算方法.
(二)劃分項目學習小組
待確定出項目學習主題之后,教師便可以劃分項目學習小組,在此過程中可以圍繞“分析問題,組織分工”這一思路.詳細言之,在解決問題之前,重要前提是分析問題,教師要引領學生初步分析問題,形成“項目式學習”的大致思路,為項目學習小組的劃分提供依據.
繼續以“認識人民幣”教學為例,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和探究人民幣的功能與交易場景,甚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比如學生需要扮演買方角色,詢問人民幣在買文具盒、鉛筆、圖畫書時的運用情況.應該說,在扮演角色的活動中更好代入問題,很多問題都是學生自主發現的,他們可以參與“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從而更好地思考問題.在劃分項目學習小組時,教師應該貫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一原則,每一個項目學習小組都要有學優生,確保其發揮出引領作用,引領中等生和學困生有效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如果學生有很強的主動性,教師就要極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可以自己劃分項目學習小組,但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發揮出組織者的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分組情況進行分析論證,必須貫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一原則,以確保后續的“項目式學習”處于有效狀態,避免低效化或無效化.
(三)制訂項目學習計劃
劃分好項目學習小組之后,教師要引領學生制訂項目學習計劃,必須確保科學性、可行性及趣味性.在制訂項目學習計劃的過程中,教師要極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主動權,自主制訂項目學習計劃.與此同時,教師不能直接運用學生制訂的項目學習計劃,而應該進行分析,讓項目學習計劃有一定的挑戰性,必須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效果.除此之外,各個項目學習小組確定出項目學習計劃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分享,然后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確定出最終的項目學習計劃.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的“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過思考和分析確定出三個項目學習計劃.第一,認識人民幣,項目學習活動分為“認識分幣”“認識角幣”“認識1元幣”.第二,在認識人民幣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主要觀察人民幣的形狀、顏色、圖案、字樣.第三,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并會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正確運用人民幣,解決好“給你10元錢,你需要找回多少錢呢”這一類型的問題.除此之外,教師若想在數學課上推進“課程思政”,則可以繼續添加一個項目學習計劃,即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這一主題的思政教育,讓學生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始終愛護人民幣.
(四)學生進行探究協作
制訂出項目學習計劃之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有效參與“項目式學習”活動,并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進行探究協作,共同完成項目學習計劃或任務.目前來看,在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的過程中,一個重中之重是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但“項目式學習”中的問題較為復雜或具有探究性,小學階段學生通常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或者是解決問題時會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難以確保學生有足夠的精力參與后續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因此,教師不能只關注學生的獨立思考,還必須強調他們的探究協作,依托項目學習小組成功營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氛圍.在學生進行探究協作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發揮出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強化巡視,旨在通過巡視發現存在的問題,讓學生的探究處于高效狀態.
在“認識人民幣”的“項目式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既定的項目學習計劃進行探究協作.第一步,讓學生認識人民幣.他們可以在手中拿著紙幣和硬幣,并進行細致的觀察.此過程中小組成員要大膽發表意見,一起探究人民幣單位元、角、分之間的關系,試著說一說“1元=( )角、1角=( )分”這些問題的答案.第二步,為了幫助學生知道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比如可以設計“數一數”的動手操作活動.在“數一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一分一分地數、一角一角地數,然后著重探究一個問題,即“元、角、分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第三步,詢問學生是否買過東西,說一說在買東西時運用人民幣的實際情況,然后繼續回顧設計“項目學習主題”這一環節中的問題,促使學生繼續參與探究協作的活動.相信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協作,學生可以對人民幣產生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掌握其中的知識點.
(五)學生做好成果展示
學生完成項目學習任務之后,必然可以形成項目成果,基于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做好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環節,教師應該設計三步,以求讓學生的項目成果展示足夠有效.第一步,各個項目學習小組進行成果展示時必須凸出項目學習主題.第二步,項目學習小組之間要互相打分與評價,尤其是應該提出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確定出最優秀的項目學習小組,并進行獎勵.第三步,師生共同進行“項目式學習”的反思,旨在發現此次“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促進師生的進步.如果有必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繼續在課余時間進行“項目式學習”,如此可以讓學生在“項目式學習”中收獲更多知識.
結束語
在雙減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項目式學習”有助于落實“減負”和“提質增效”的目標,教師應該科學運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教師可以“確定項目學習主題→劃分項目學習小組→制訂項目學習計劃→學生進行探究協作→學生做好成果展示”這一流程為基礎繼續加大研究力度,對其中的各個流程進行不斷的優化,以求從整體上提高“項目式學習”方法的運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嬌,張永輝.基于數學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12):33.
[2]陳美真.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小學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考試周刊,2020(A2):59-60.
[3]張烽.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2(48):86-90.
[4]王麗娟.項目式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22(21):80-82.
[5]張香.基于能力發展的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實效研究[J].天津教育,2021(35):89-90.
[6]朱穎.“項目式學習”讓數學課堂更具生命力[J].學苑教育,2022(09):19-21.
[7]林翔.信息化視角下的小學項目式教學[J].亞太教育,2021(2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