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慶
【摘要】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新課標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界定為文化自信和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等多個部分。在以素質教育理念為主導的新時期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密切結合客觀教學狀況全面培養學生這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是每一名教師要完成的重要任務。閱讀能力是一種非常基礎且重要的學習能力,更是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并增強的能力,同時也是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有效培養的關鍵能力。因此,本文詳細探討了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相關問題并最終提出了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均衡化、閱讀教學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向等多項建議。
【關鍵詞】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 小學生?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10-0022-03
語文課程教學以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為基本導向,這也是新時期我國教育理念由能力本位轉向素養本位的具體表現。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對最新版本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有一個清楚認知,對客觀的教育發展形勢和學生的階段性學習訴求有一個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我們應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積極投身于一線教學工作,促進學生以閱讀能力為代表的多項能力協同進步,以語言應用素養為代表的多項素養共同發展。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
1.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一種正確的價值觀、一種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語文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問題主要包括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這四個部分。文化自信是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一種認同,主要體現為對中華文化所持有的強大生命力的一種堅定的信心。語文是一門關于漢語的學科,更是一門關于我國優秀中華文化的學科。學生通過語文知識學習深入了解并深深愛上中華語言文字,愛上中華文化,關注和積極參與當代的文化生活,具備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優質的文化底蘊。語言應用指的是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主動積累、梳理和整理相關內容并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夠通過語文知識學習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征和基本應用規律并形成個體語言經驗,能夠通過語文知識學習具有正確且規范應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更能夠通過學科知識學習感受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并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養起深厚的情感。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合理想象、類比分析和歸納判斷等一系列的學習認知能力,而這些學習認知能力又可以進一步解釋為直覺思維、形象思維、求知欲、創新精神和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等一系列的子概念。審美創造主要是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等一系列手段對相關的語言文字和文學作品進行評價并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學生不僅能應用自己在學科學習中培養起的相關技能賞析文學作品的內涵美,更要初步具備創造美的良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和文化自信都要以語言應用為基礎,語言應用素養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本部分。
2.核心素養與閱讀能力的關系
在語言應用素養中,閱讀能力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學生能夠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語文知識的過程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閱讀過程。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將書本上的文化知識轉化為個人的基礎素養,才能梳理出一個更加清晰的學習脈絡。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充分了解漢語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和應用規律,積累起豐富的個體語言經驗,只有通過閱讀和深入分析才能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不斷培養起對漢語的深厚情感。因此,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充分符合小學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基本理念,也密切符合小學生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提升自身能力的學習訴求。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閱讀教學策略
關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本文經過詳細探究最終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1.進一步提高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教育要面向未來,這不僅是在要求我們要用一種長遠的教育戰略發展眼光審視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自己的未來發展鋪平道路。而核心素養教育恰恰是起到這種關鍵作用的教育形式。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學科綜合素養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基礎學習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進步。教師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和教學理念的貫徹者,進一步提高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才有助于在閱讀教學中將核心素養之相關元素完全體現出來,促進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系統性應用與提升。提高教師對核心素養的認識,一方面需要學校為一線的語文任課教師提供更多的以核心素養為主題的教育培訓機會,讓這些教師更廣泛地接觸教育理論的前沿知識,而后也要制定以核心素養教育為主的教師工作考核機制,確保參加培訓的教師既充分掌握了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又能將核心素養之元素融合在個人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在教師準入門檻中的地位。相關政府部門可以將以語文學科為代表的核心素養知識納入教師選拔考核的考試范圍內,這樣可以從根源上確保每一位順利通過考試的應聘者對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都有基礎性認識,為接下來開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閱讀教學工作奠定一個堅實基礎。
2.依據文體特征凸顯核心素養教學
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文章體裁不同,所體現出的語文知識特征和學科內在素養也會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學體裁特征所突出的核心素養側重點也是有差異的。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密切結合文體特征以彰顯出最核心的核心素養部分,這也是我們提升學科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與綜合學習素質的一項關鍵。
以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主要有四課:《古詩詞三首》《四季之美》《鳥的天堂》和《月跡》。《古詩詞三首》是古詩體裁,而其余三篇文章都是非常典型的現代散文。文章內容和體裁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閱讀教學過程中也要根據文體特征體現核心素養教學。《古詩詞三首》主要向學生介紹了《山居秋暝》《楓橋夜泊》和《長相思》這三首古詩詞,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學的典型代表方式,呈現出了極大的語言美感和韻律,也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學習這三首古詩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漢語的語言文字特征和基本應用規律,而古詩中的每一個漢字都是精心提煉的,學習和閱讀這些古詩可以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同時也能賞析中國傳統文學的內在美。同時古詩也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經典,學習閱讀古詩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這三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著重突出文化自信、審美創造和語言應用這三個方面的素養。而其余三篇由于都是散文,文體特征相同。而散文在組織過程中講究形散神合,散文的語言組織也極其優美。在充分考慮到這些條件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將審美創造、語言應用和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三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基本目標。
3.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均衡化
雖然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核心素養作出了四個方面的歸納,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四個方面并不是依次分別進行,也不是獨立實現的。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不同的文章題材和教學內容所體現出的核心素養側重點是不同的,但在推進核心素養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綜合統籌全局,切不可以厚此薄彼。
例如,《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一篇非常經典的科普小品文。而科普小品文能夠延伸出的學科素養主要側重于語言和思維這兩個部分。所以教師會將語言應用、思維能力這兩個方面的核心素養作為本節課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對文化自信和審美創造這兩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關注力度相對較低,甚至個別教師會直接跳過這兩個方面。但綜合來看,科普小品文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素養和審美創造素養。例如,教師在講解雷達的原理時就可以抓住機會向全班學生介紹我國雷達研發和民航事業的發展歷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在短短的幾十年間便迎來了民航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逐步興盛強大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可以將那些為祖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一一介紹。這些內容是在密切結合文章主題之下進行的有效延伸,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素養,也讓這些學生充分感知了為航天事業建設做貢獻的科學家具有的高尚精神,賞析科學家的高貴品質和美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審美創造素養有了聯系。因此,教師善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以多方面核心素養為導向均衡化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素質,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習素養的全面進步。需要指出的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均衡化并不是平均化,而是要在四種核心素養都涉及的前提下突出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同時也要涉及其余幾項,這與上文中依據文體特征凸顯核心素養教學的闡述不僅不存在矛盾而且是高度一致的。
4.閱讀教學以核心素養培養為指向
承載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體環節是課堂閱讀,一線的語文教師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培育者。因此,我們要將課堂教學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承擔起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的重要角色,組織一系列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積極聯系與文章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同時也要為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必要的輔導和幫助,如此才能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學習素質的全面進步。
以《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為例,在向學生講解小興安嶺的美麗和富饒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自由想象,在不借助任何圖片或視頻資料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暢想自己所描繪的小興安嶺的美景。在學生完成這一步的工作后,教師和學生進行充分交流,有學生想象小興安嶺應當是白雪紛飛,有學生想象小興安嶺應當是鳥語花香,也有學生認為松樹和林海是小興安嶺最美的……而教師接下來向學生展示了不同季節和不同拍攝角度下的小興安嶺的景色,學生也認識到小興安嶺在不同時間和不同條件下的不同景致。而后在認真研讀這篇文章內容并重點分析關鍵語句的基礎上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這種美,自身的審美創造素養和其他學科素養均得到了有效培養。
5.完善核心素養的閱讀評價機制
課堂評價是我們衡量學科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優化核心素養的教學評價方式,才有助于我們獲得更為確切的評價結論和更具綜合性的評價意見。優化評價主要表現為多元化評價模式的應用。
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文章通過描寫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繁榮昌盛的贊美和大好河山的喜愛。我們在對這篇文章的教學行為進行評價時,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評價依據開展工作。其次是要注重評價的差異性,結合不同學生在文章學習后的不同感受和想法進行評價。例如,有學生在學完這篇文章后聯想到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產生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思維認識。這體現了學生良好的思辨能力,也體現了學生在文章學習過程中自身的理解能力素養得到了全面進步。教師便可以針對這名學生的學習感悟或思考方式進行評價。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建議學生展開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密切結合自己在課前制定的學習目標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其他同學狀態和最終結果的觀察分別給出評價。多元化評價的實現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評價的全面性,也有助于消除教學死角,對核心素養培養以及語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都是極其有利的。
三、結語
小學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科素養。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完成能力本位向素養本位的教學理念轉變。閱讀能力是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養成的一種基本能力,也是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探究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的優質方法,為全面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而努力,為給予每一名學生更加優質的語文學科教育服務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林曉燕.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能力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32):19-24.
[2]陳輝梅.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亞太教育,2022(4):65-67.
[3]林芳.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探究[J].讀寫算,2021(28):125-126.
[4]李珍云.核心素養下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11):80.
[5]何燕燕.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閱讀能力提升教學[J].課外語文,2020(3):80-81.
[6]王海楠.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9(11):160.
[7]趙曉嵐.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