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言學習中,詞匯量充足是語言學習效果的堅實基礎和重要保障。然而,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雖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花費在詞匯教學上,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思維導圖是以一個詞為核心向外輻射后所構建起來的一種能夠體現出與其他詞匯之間聯系的圖示,它既是思維發散和認知的工具,也是優化記憶的學習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僅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還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真正改變學生學習詞匯的窘境。
關鍵詞: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思維導圖;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27-0007-03
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往往重理論灌輸而輕實踐練習,認為單詞要靠死記硬背,沒有認真對學生的詞匯學習進行方法指導,導致學生記憶時效短,拼寫正確率低。為了改變這一教學困境,筆者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英語詞匯教學,利用圖示對知識點之間的脈絡關系進行梳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多角度構建可視化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系統網絡。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改革的緊迫性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根基。如果學生在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儲備足量的英語詞匯,就無法進行深度的英語學習。教材里的詞匯表要么按單元(模塊)先后順序排列,要么按字母排序。大多數學生對于單詞只能夠短時間記憶,詞匯量遠遠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別說靈活應用了。教師經常抱怨學生詞匯量小,識記效率低。此外,學生缺乏恰當有效的詞匯記憶策略,對“記不住、記不牢、即使背了也沒用”的單詞,也不愿意花時間去背。英語詞匯學習太耗費時間又沒有成效,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提高對詞匯教學策略重要性的認識,努力探索有效的學習策略和系統的詞匯教學方法,為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帶來新的啟發和意義。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有如下表述:“利用筆記、圖表、思維導圖等收集、整理信息”“借助圖表等非語言信息進行表達”。2019年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和《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也指出,應“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這些都表明了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及時轉變理念,將信息化教學實踐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優化設計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活動,積極探索新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途徑,扭轉傳統的詞匯教學困境,從而促進英語詞匯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語言學習的過程是通過順應和同化作用,構建新的圖式和意義[1]。思維導圖的設計原理符合人類的生理機制和思維規律,充分結合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讓左右腦同時運作,促進了可視化交流。一圖勝萬言,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能為學生建立一個形象直觀的知識框架,將文字圖形化,便于記憶和理清思路,在節省時間同時減少知識傳遞的偏差,幫助學生更高效、更簡便地學好詞匯,有效地提升詞匯教學的趣味性和系統性。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并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重塑學科視角,
提升學習能力和水平。
二、思維導圖成為學習的認知工具
20世紀70年代,英國教育家托尼·布贊提出了思維導圖(mind map)概念。思維導圖突出了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重要地位,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現代教育學理念。作為對大腦工作記憶的一種補充,思維導圖輔助記憶系統分層分段組織信息,使知識結構化、可視化。思維導圖將復雜的知識結構通過簡練的圖式呈現出來,在零散的、孤立的知識節點和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推動知識的意義建構和有意義的學習。思維導圖簡潔精煉,清晰高效,正在逐步成為高中師生的一種強大的思維工具和學習利器[2]。
思維導圖能把零散的英語詞匯、語塊等串聯起來,突出詞匯的關聯性和整體性,在英語詞匯的教授和學習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學生認為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學習英語詞匯,能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詞匯記憶效果更佳,學習英語的熱情和信心也有所提高。思維導圖能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建立不同的語義場,提高學生對語言詞匯的敏感性、準確辨析能力和恰當運用能力,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效率和成就感。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將思維導圖引入詞匯教學,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認知工具,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借助思維導圖,練習分類記憶
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記住單個單詞的意思,但是有時無法理解單詞在句子中的含義。對于蘊含豐富信息量的詞匯教學,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繪制結構分明、富有變化的思維導圖,對單詞進行強化記憶。例如,present這個單詞既可以作為動詞,也可以作為名詞和形容詞。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學生可以在這一單詞的基礎上拓展出許多問題點,深入了解這一單詞的意思。
又如,派生詞的學習。英語學習者都知道,前綴、后綴和詞根是單詞構成的最基本單元,所以詞綴法是生成英語單詞的有效方法之一。為了擴大英語詞匯量,學生必須掌握常用的英文詞綴和詞根的運用。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相同前綴為中心主題來繪制思維導圖,借助舊單詞與新單詞的有機連接,提高學生新單詞的學習能力。以動詞詞綴“-en”為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單詞的特點,在紙上寫出基于“-en/en-”所構成的分支單詞,如enrich、lengthen、ensure、widen等,加深學生的記憶。高考中常涉及的一個考點“形容詞變副詞”。教師可先給學生舉例子“immediately”“simply”“happily”以及“scientifically”等,讓他們觀察形容詞變成副詞時的變化規律和特點。接下來,教師可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補充每類副詞,根據自己先前掌握的詞匯,在紙上寫下自己能夠想到的包含“-ly”的單詞。在此過程中,為了使學生的思維廣度得到進一步拓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按照字母順序將單詞補充、完善、整合得井井有條。這樣,不僅能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還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優化詞匯的記憶效果。
(二)借助思維導圖,鞏固詞義辨析
“詞匯量不足”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另外,英語單詞中同義詞、近義詞的數量較多,而且還有不少單詞拼寫也非常接近,導致學生容易出現思路混亂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教師不妨利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辨析詞義,擴充詞匯量,提高記憶單詞的效率。例如,adopt、adapt和 adjust是三個很容易混淆的單詞,它們拼寫相似且詞義相關。為此,在復習這三個單詞時,教師可以將它們的共性作為思維導圖的出發點,并畫出單詞的分支。在詳細講解這三個單詞的詞義之后,讓學生分別利用這三個單詞進行造句,并寫到思維導圖上。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辨析詞義、擴充詞匯量,又能使學生在遣詞造句方面得到很好的鍛煉。
(三)借助思維導圖,完成新舊過渡
英語教師在新授課的詞匯講解過程中,也可以借助單詞之間的形似或意近原則建立一個鏈接框架,以舊引新,加深學生對新單詞的理解和記憶,這樣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順利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遷移都是有好處的。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七 Unit 2 Robot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本單元的話題詞匯robot延伸出technology、education、life和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四大分支。學生在分組討論之后繼續補充此思維導圖:由technology聯想到AI、cutting-edge、high-tech、
advanced、innovation 等詞匯;由education聯想到multi-media device、livestreaming、efficiency等詞匯;由life
聯想到online shopping、entertainment、be addicted to等
詞匯;由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聯想到virtual world、
isolated、be indifferent to等詞匯。建立思維導圖和遣詞造句使學生對“科技與發展”的單元話題就有了具體且深刻的理解,為以后的寫作輸出環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高三復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同類話題進行教材跨冊單元整合,形成word bank和語義場。以“人與社會——多元文化”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2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和必修3 Unit 3 Diverse Cultures,復習鞏固話題相關核心和高頻詞匯,根據美國多元文化與中國多民族文化構建詞匯語義網絡,促進學生從語言知識的學習轉向語言能力的提升,在吸收內化本單元知識點的同時真正理解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意義,肩負起文化傳播和溝通的使命,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繁榮和進步。
(四)借助思維導圖,豐富作業設計
教師不僅可以在英語詞匯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在其他模塊中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如可以布置個性化作業:繪制課文思維導圖。有的學生會抓住每段大意,用一個詞概括,繪制簡易導圖;有的學生會摘出課文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繪制成導圖;有的學生則會逐段摘錄原文,繪制成非常詳細的導圖。此外,教師還可先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單元主題的詞匯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然后進行檢驗和指導,補充不完善的地方,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科學復習的習慣,不斷完善知識儲存量,厚積薄發[3]。
四、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反思
第一,英語教師本身要具有豐富的知識以及扎實的基本功。當思維導圖應用于詞匯教學時,它不是無目的的、隨機的擴展,而是有意識地以核心詞匯為重點的拓展性活動[4]。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課堂環境以及教學節奏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要認真、充分地準備,同時要具有較強的隨機應變以及思辨能力。
第二,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由學生的作品就能看出,思維導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思維習慣,所以個性化特征非常強。針對同一個主題,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習慣、生活經歷等方面的不同,他們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也存在一定的區別。所以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由于理解的不同,學生制作出來的結果也會有差異。此時,教師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篩選,求同存異。
第三,堅持以小組合作為基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避免粗略、簡單的統一性要求,同時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收集、整合材料、相互補充和改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探究和批判性思維,使學生最終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升邏輯思考能力。
第四,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僅局限于詞匯,也可以擴展至英語閱讀、寫作、語法教學等其他方面。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語法“動詞不定式”時,關鍵詞即中心點就是動詞不定式,一級分支為重要性、句法、時態語態,二級分支為作主語、作表語、作定語、作賓語、作賓語補足語、作狀語、作獨立成分;三級分支就是經典例句。這樣一來,板書就形成了簡單的思維導圖。又如,在設計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七 Unit 4 Sharing的教學時,教師可圍繞“志愿服務”這一主題展開,引導學生關注并了解公益事業,啟發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討論志愿服務活動的意義和參與方式。本單元的主題意義不只是個人層面的志愿服務和幫助,還包括理解中國在新時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做的努力及意義。教師可通過梳理本單元核心高頻詞匯和詞、句、篇的逐級深入,幫助學生體驗參與,最后順利輸出。
五、結束語
總之,思維導圖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習慣和認知風格,在高中英語學習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過文字與圖像有機結合,教師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邏輯性,改進和完善教學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在詞匯學習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系統地串聯枯燥、松散的詞匯知識點,使記憶達到最佳化。作為一種高效的詞匯學習策略,思維導圖能夠為高中英語教學帶來更多的樂趣和高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周曉玲.英語詞匯學習策略[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張玉芬.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考試周刊,2019(47):131.
魏紅霞.思維導圖在英語單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0.
李穎.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改進策略[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立項編號:JCJYC1905071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許明芳(1974.6-),女,河南新鄉人,
任教于河南省新鄉市第二中學,高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曾榮獲河南省“名師”、新鄉市“優秀教師”、新鄉市“杏壇耕耘最美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