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麗?邵笑
【摘 要】角色游戲是幼兒在學前階段的典型游戲形式。在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生活經驗。本文基于教學實際,以中班角色游戲“野趣集市”為切入點,探究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角色游戲 中班幼兒 指導策略
角色游戲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通過在游戲中扮演不同角色,可以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筆者以中班角色游戲“野趣集市”為例,探究幼兒園角色游戲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游戲內容,豐富幼兒生活經驗
問題情境1:老師,沒貨了
經過前期的充分準備,“野趣集市”初具規模,在教師看來,東西齊全,可第一次游戲就發現了許多問題。一次游戲中,許多幼兒來“訴苦”:老師,蔬菜沒有了,玩具沒了……教師來到集市,果然貨架上的貨物幾乎“一掃而空”。大家好像并沒有“購物”,而是在“爭搶物品”。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幼兒一起討論:集市沒貨怎么辦?大家興致勃勃地發表各自的意見,最后一致決定,每人從家里帶東西送到集市里,不夠再“進貨”。
策略1:教師與幼兒進行討論。
教師通過直接與幼兒討論,讓他們自主參與到材料收集的過程中,既激發了他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又讓他們參與到游戲準備中。談話后,幼兒陸續帶來水果、蔬菜、玩具、紙巾……“野趣集市”的貨架就這樣豐富起來。
問題情境2:老師,他不付錢
“野趣集市”上的貨物豐富后,幼兒有了更大的興趣。有的幼兒拿起小籃子在集市里走來走去,有的幼兒則在地上玩玩具。一次,樂樂走到教師跟前說:“老師,小米買東西不付錢!我跟他說了也不理。”另一次,果果找不到收銀員,就拿著東西離開了。
策略2:教師讓幼兒參與“集市購物”體驗
通過親身參與“集市購物”,幼兒能夠完整體驗購物的感覺,知道購物的流程、買賣物品的方法,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之后,幼兒非常興奮地討論著自己買的東西和買賣的步驟。
問題情境3:老師,我可以干什么?
一次,小糯米拿起籃子選好物品到收銀臺付完錢,就在“野趣集市”上晃來晃去,過了一會兒,他問:“老師,我還能干什么?”當幼兒有了購物經驗,他們學會了買賣東西,但買完之后呢?“野趣集市”應該如何經營下去?這些通過一次購物可能無法體會。
策略3:教師讓幼兒深入觀察集市。
教師在與幼兒的交流中發現,幼兒了解了購物流程,卻沒有仔細觀察“野趣集市”上的物品擺放。為了使幼兒對角色的認知更完整,增加對集市的熟悉度,重新開展了一次“我去趕集”活動,讓幼兒帶著問題“趕集”,通過觀察了解集市的布局、集市中的人分別在做什么等。
二、解決游戲問題,推進游戲情節發展
當幼兒對集市里的人、物和相應的任務熟悉了之后,筆者發現中班幼兒在游戲中雖然有分工、有合作,但是他們的計劃性不強,也不具備很好的交往技能,在角色游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 游戲材料類問題的解決
問題情境4:我沒錢了
一次,點點因為沒有錢,老板可樂不讓她買東西,兩人在攤位上僵持了很久。這時教師不直接幫忙解決,而是在一旁引導:“爸爸媽媽去集市,除了錢還帶什么?”“我媽媽有支付寶和微信。”“我爸爸有銀行卡。”點點回答道:“原來還能用手機和銀行卡付錢啊。”幾個幼兒從美工區拿來材料,制作起了手機。之后,為了更好地開展游戲,可樂在攤位上設置了一個收款二維碼。
策略4:提問式點撥
教師通過一個簡單的提問,不僅解決了問題,還啟發幼兒增添了“刷二維碼”情節,有效喚醒了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了游戲的開展。
問題情境5:缺貨了
一次,小橙子已經賣完了所有的糖果,但小吉米還想買,雙方產生了矛盾。看到這里,教師扮演成叫賣員問:“我們的攤位上進了一種新糖果,比這個更好吃,你們想不想試試?”聽到教師這么說,小吉米馬上高興地挑選起了“新”糖果。
策略5:替代物示范
在幼兒眼中,這個叫賣員是他們的游戲伙伴。教師的及時出現,解決了雙方的矛盾。“新”糖果是用積木搭的,在制作商品時,幼兒也能體會到搭建積木的快樂。之后,在游戲中,幼兒會有目的地尋找替代物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教師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示范。
2. 情節發展停滯類問題的解決
游戲中,突發的矛盾會導致情節的停滯,阻礙游戲的開展,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助推游戲情節的發展。
問題情境6:豆豆在玩玩具
老板琪琪來告狀:“豆豆不買東西,一直在那玩飛機!”豆豆說:“我不想買東西了。”是啊,同一個角色進行得太久,難免枯燥。筆者想到設置一個鬧鐘,鬧鐘響就結束,可以互換角色。這樣能滿足幼兒扮演不同角色的愿望,又增加游戲趣味。聽到這個“決定”,大家都很興奮,在無數個“第二次”中玩得樂此不疲。
策略6:“第二次”鬧鈴
教師的初衷是為了讓幼兒不無聊,經歷多次游戲后,他們玩得越發好起來。鬧鈴是由幼兒自己決定是否設置,進區域前要商量好,為了避免過于頻繁的交換角色,每次游戲只能設置一次。有了鬧鈴,幼兒想出了更多情節,例如,鬧鈴一響,集市會有一個大特賣活動,或者是一個特別節日、大促銷等。
3. 幼兒交往類問題的解決
問題情境7:他不讓我玩
開展游戲時,昊昊噘著嘴說:“他們不讓我進用餐區。”教師一看發現豆豆也被堵在外面,小王不肯讓人進去。教師拿起籃子,以顧客口吻說:“我們餓了想吃東西,為什么不讓進?”小王說:“我們正在喂小寶寶吃飯,等一下馬上就吃完了。”豆豆說:“可他們待很久了。”教師又說:“你們可不可以快一點兒,我們的寶寶也餓了。”聽到這,用餐區很快就空出來了。
策略7:教師身份游戲化
教師將自己的身份游戲化,通過語言示范平息了矛盾,讓游戲可以平穩地開展。在實際游戲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采取這樣間接的語言引導,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與同伴的交流互動,同時學會解決一些簡單的沖突,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情境8:他們不理我
一次“叫賣員”帥帥訴苦:“他們買東西拿了就走,我給他們推銷也不回答我。”教師發現還有不少孩子在游戲中也幾乎不說話,只管自己買東西付錢離開。有一次,米妮和昕怡兩人手拉手來到超市。聽到他們互稱“媽媽”和“寶寶”,教師連忙說:“哇!今天你帶寶寶一起來趕集啊,太好了,趕緊問問叫賣員有什么特別推薦吧。”
策略8:情境演繹法
個別幼兒在游戲中總是自己管自己,不和別人交流。通過一些特別的情境演繹,讓幼兒發現原來還有這么多玩法。因為平時去超市大都是和家人一起,因此,教師引導他們去超市游戲時,也可以扮演一些不同角色的人,這樣可以產生更多的情節。
三、把握幼兒變化,深化游戲價值
中班幼兒其實已經在以往的學習成長中形成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適應角色的同時,也可以展現出良好的規則意識。在角色游戲的開展中,幼兒的交往能力得到提升,動手能力得到了鍛煉。
經過一學期的微型小集市游戲,筆者發現那些內向、害羞的幼兒,能夠大方地與人交往了,從最初拿著小籃子自顧自地跑來跑去,到可以自主分配各自角色,并有序、有情境地開展游戲。幼兒開展游戲過程中的對話越來越多,許多幼兒還能主動與同伴交流、對話,邀請同伴參與游戲等。此外,“野趣集市”游戲的開展,還增加了幼兒在其他角色區的游戲情節和自發行為。
總而言之,角色游戲是幼兒園重要的游戲活動之一。在開展模仿想象以及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充分提升幼兒的游戲水平,而且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因此,幼兒園教師在開展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要注重仔細觀察和引導幼兒,滿足幼兒的實際需求,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靜靜.以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4,16(1):109-111.
[2] 謝春梅.基于關鍵發展的幼兒園角色游戲區環境創設實踐[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3(2):57-58.
[3] 李莉萍.幼兒園小班角色游戲中教師有效的指導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0(19):97-98.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平原幼兒園)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