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帥 張鳳艷 李京龍
摘 要:食品生產企業標準體系的建設,對于提高我國食品市場發展的規范性、為居民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飲食保障具有重要的價值。但是,當前食品生產企業標準化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法律法規標識不健全,未按標準進行生產,標準化管理專員欠缺。基于此,本文提出相關建設標準和體系,以改善該問題,結合需求分析、標準體系構建原則等等,打造標準化體系。
關鍵詞:食品企業,生產標準,生產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24
Current Situation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LIU Cong-shuai1 ZHANG Feng-yan2 LI Jing-long3
(1.Qingdao Jimo District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2. Qingdao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3. Pingdu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market in China, providing more healthy and safe dietary security for residen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development of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non-standard production, and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specialists. On this basis,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ystem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roblem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s built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emand analysis,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so on.
Keywords: food enterprises, production standard, production system
1 引 言
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企業的標準主要包含食品生產的過程、規范經營管理的范圍、建立秩序的框架、為了促進共同效益而編制發布的相應文件以及法律依據。這一標準體系是對食品行業進行監督管理的重要文件,但是當前我國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并沒有依據這一框架體系進行合規合法的生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標準化管理體系尚未建設[1]。在深入推進市場化改革的當下,只有不斷完善標準化食品管理體系,建設更加完善的文件框架,才能夠指導企業的標準化生產。
2 食品生產企業標準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法律法規標識不健全
法律法規標識體系是支撐其健康發展的重要框架,目前,我國已經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這些內容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規定,但是在具體的實施條例和操作細節上,仍然有不規范之處。國家的相關法律在修訂之后已經實行多年,這些法律的更新體系較慢,部分企業并沒有及時地識別更新出的相關文件。很多企業并沒有將這些規范化的法律法規文件執行到生產細節當中,導致企業的生產不合規、不標準,影響了企業的生產質量[2]。
2.2 生產標準執行困難
一部分企業并不能夠按照標準化管理的條件和要求生產,或生產條件受限,這都會影響企業的生產質量。受到市場盲目性、自發性的影響,一部分企業被利益所吸引,故意不按照規定生產。由于標準化體系不健全,監督管理執行不夠到位,國家對于小型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仍然存在漏洞。例如:一些食品企業超范圍使用添加劑,或超劑量使用添加劑,影響產品質量,危害消費者安全。
2.3 缺乏標準化管理人員
食品企業的標準管理需要一大批專業的管理人員去執行,但是一些食品生產企業標準化管理意識淡薄,并沒有組建專業的標準化管理團隊,即使團隊當中有相關人才,其素質也無法匹配當前市場化發展的需求。很多企業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功能不足,造成企業食品安全質量事故頻發,影響了自己的市場品牌持久度,也影響了消費者對于市場產品的認可程度。受到企業的結構層次、企業的規模以及專業人才的素質影響,很多企業在進行企業標準制定時標準過高,影響了企業的組織架構的建設,反而給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帶來了阻礙。
3 構建標準化食品生產體系加強監督管理的對策
3.1 健全法律法規及標識管理體系
完善食品標準管理體系,需要基于合法合規原則引導企業自動接受該標準,這就離不開完善的文件管理體系和法律規范。
(1)政府部門需要基于當前的立法情況、司法情況以及實際的執法情況,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強制性國家標準,并且對企業做好宣傳進行指導和教育,引導企業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和指導標準。
(2)企業的相關管理機構也要通過各項渠道收集文件的最新政策,及時開展解讀,并且與本企業的實際狀況聯系,制定指導細則,及時跟進和修訂相關文件,不斷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3)實際上食品生產的過程是一項精細化管理的過程,必須要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應對食品來源性危害,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理順市場秩序打擊違法犯罪的行為,因此,基于全生命周期建立法律法規文件框架體系,需要將整個視野放在食品生產的全過程當中,包括食品生產的硬件管控、軟件管控和主觀行為管控,都需要在法律文件的框架之內,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個標準之下,食品企業也需要遵循預防為主的生產原則,加強全過程的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控制,建立全生命周期體系,強化食品安全方面的社會共治,從而提升自身的管控效果。
3.2 加強標準化體系執行監管
食品工業的發展涉及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企業在執行相關標準時容易出現漏洞,加強監督管理就要從風險角度入手,做好監督與控制:
第一,基于風險管理原則,對食品生產的過程開展監督。客觀、深入、系統地分析當前企業存在的問題,減少管理漏洞帶來的安全風險。基于量化管理的標準原則,提升實際的管理效果。所有的食品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都需要牢固樹立風險管理意識,提升綜合管理效果,認真開展相關工作的問題評估和風險管控,從事前、事中、事后的綜合管理,建設更加系統的食品管理標準,幫助企業評估可預見的風險,并做出針對性的防范。
第二,食品標準體系的監管需要秉持著持續改進的原則,利用目前的現代技術,將食品工業的標準不斷細化。應用良好的檢測技術,針對市場當中層出不窮的新標準新食品新手段進行及時檢測。從整體的發展趨勢上來看,食品標準的制定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科技的進步而不斷變化,法律體系的修改也需要不斷完善,執行監管手段也需要更加系統。
第三,食品標準體系需要企業、政府、消費者共同努力。企業需要分析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整個供應鏈的需求,包含企業所有者、員工、合作伙伴、社會期望等,在市場允許和政策允許的范圍之內,通過標準化的手段使企業能夠建立起最佳運營秩序,提升綜合發展的效能。
3.3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結構層次
建設更加完善的食品管理體系,需要企業按照目前的技術標準,細化相關守則確定更加完善的標準。
首先,企業需要完善產品研發管理標準,結合市場的消費需求,調查企業的生產線,選擇優質的原材料輔料,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科學技術的研發。
其次,企業還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采購管理標準、工藝技術標準、檢驗驗收和試驗的技術標準,在整個生產階段貫徹相關標準,做好測量檢驗工作以及設備管理工作,不斷地對現有設備進行升級。并通過有效的運營管理,將這些企業的優勢對外宣傳,以提升企業的品牌效應[3]。
最后,企業還要不斷完善運輸貯存技術標準、售后服務標準、安全衛生環保技術標準和信息服務技術標準。
4 結 論
綜上所述,食品生產企業工作標準體系的建設需要秉持著層次化、規范化、循序漸進的原則,不斷完善企業的系列標準,建設更加完善的結構層次,加強細節管理。監管部門也需要不斷對當前的法律文件和框架進行細化升級,構建適合企業發展和居民需求的指導文件,從方針層面、法律法規層面和指導標準層面,發布更加完善的系統標準,提升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范長軍,屠錦娣.食品生產企業標準體系建設及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2(8):19-24.
[2]魏雙正,李楊.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淺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8(3):20.
[3]朱龍仙,施清理,王靜,等.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的建議[J].現代食品,2017(8):41-43.
作者簡介
劉從帥,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食品團體標準、食品企業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