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對策,包括轉變觀念、改革制度、增加教學資源等,并從活動、情感、思維和實踐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學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現狀;傳統教育觀念
作者簡介:廖華(1970—),女,湖北省荊州市沙市新沙路小學。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分析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應該依托學生的生活,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情感體驗為重點,以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正確價值觀念為導向,以實踐為基礎。在實際教學中,一些地區已經積極進行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編寫了符合地方特色和學生需求的教材和輔導資料,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打造了專業化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隊伍,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等等。
(二)問題與挑戰
1.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認識不到位
部分學校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認識存在偏差,不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這會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阻礙學生的品德和法治觀念的培養。同時,一些教師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解也存在問題,他們認為本課程是說教式、宣傳式的課程,忽視課程本身的活動性、體驗性、探究性和實踐性。這樣一來,他們在教學時習慣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此外,一些家長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用,不愿意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這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影響,減弱他們的學習動力和效果。
2.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不充分
一些學校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考試或評比的內容,過度強調考試分數和排名,導致這門課程的教育流于形式,使得教師和學生的關注點偏離了該課程的根本教育目標,從而影響了該課程的教育效果[1]。這種做法不符合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同時,一些學校會壓縮或擠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時,導致該課程的教育出現內容缺失或簡化的現象。而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讓學生體驗、探究和實踐,如果教學時間不足,就很難有效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壓縮或擠占課時會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理解和實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從而影響其道德品質和法治觀念的形成。此外,還有一些學校會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視為教學負擔輕或教學水平低的崗位,導致該課程的教育質量下降或教育效果不佳。這種觀點不僅忽視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還對教師的尊嚴造成了傷害。這將使部分教師不愿意從事這個工作,從而影響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
3.受教學資源和條件限制,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支持不足
一些學校缺乏適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具、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這會導致該課程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具、教學素材等教學資源是傳遞知識和信息的重要媒介,如果它們存在問題或過于單一,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降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效果。一些學校缺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專業化、專職化教師隊伍,這會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方法滯后或刻板,無法體現該課程的活動性和體驗性。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直接決定了課程教學的質量。如果教師隊伍不夠強大,專業素養不足,就會影響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阻礙學生的品德和法治觀念的形成。此外,一些學校缺乏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環境、設施等條件,這會導致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呆板或單調,無法體現課程的探究性和實踐性。良好的教學環境和設施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缺少這些條件就很難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2]。
二、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有效性的對策
(一)對策構建
1.轉變觀念,重視課程
學校要及時轉變教育理念,認識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將其作為基礎性、必修性課程,給予其充分的支持。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情感體驗為重點,以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正確價值觀念為導向,以實踐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并認真開展該課程的教學。家長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認識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是培養孩子品德、法律意識和公民素養的重要途徑,并積極參與和支持相關教育過程。
2.改革制度,保障課程質量
學校要制訂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計劃,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設質量,不要壓縮或擠占其課時。學校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機制,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評價內容和方式符合其教育目標和特點,避免其教學流于形式。此外,學校還要加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監督管理和指導服務,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質量達到預期。
3.增加資源,支持課程
學校要加大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資源投入,編寫或選用符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特點和要求的教材、教具、教案等,豐富和更新其教學內容和形式。學校要加強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的培養,聘用具有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的教師,提高本校教師隊伍的教學水平和素養。學校還要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環境的建設,提供適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的場所、設施等,以拓展和豐富該課程的教學空間和途徑。
(二)具體策略與方法
1.以活動為主,激發興趣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活動為主要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來選擇和設計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確保活動有趣、有價值。教師可通過討論、演示等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體會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和情感。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討論話題,如“你認為什么是好人好事?”“你遇到過什么法律問題?”等,讓學生在討論中表達和傾聽不同的觀點,以此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尊重他人的素養;也可以設計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演示任務,如“模擬一個道德沖突場景”“演繹一個法律案例”等,讓學生在情境中模仿和創造,以此培養學生表達和創新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案例、故事等內容,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感受道德與法治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案例或故事,如雷鋒的故事等,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不同的道德與法治現象,以此培養學生認同和欣賞的情感;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或創作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故事,如“我身邊的好人好事”“我最敬佩的道德人物”等,讓學生在寫作或口述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此培養學生反思和評價的素養。
2.以情感為重,培養品德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情感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情感態度,增強學生的道德自覺和責任感。情感是人的內在動力,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通過各種積極的情感交流,培育他們的道德情感[3]。教師可通過贊美、鼓勵等方式,讓學生在充滿愛心和尊重的氛圍中建立自信和自尊。例如,教師可以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的進步和優點給予適度的贊美,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也可以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方面的不足給予耐心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啟發等方式,讓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堅定信念。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問題,如“你認為什么人是好人?”“你認為什么是正義?”等,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或提出類似“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為社會做些什么?”等以發展目標為導向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3.以思維培養為核,提高能力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思維培養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思維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體現,是人的品格和素養的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通過各種開放、創新的思維活動來培養他們的道德與法治思維。教師可通過問題探索等思維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挑戰的氛圍中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探究問題,如“為什么要遵守法律?”“如何處理道德沖突?”等,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他們求真和求解的思維品質;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提出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問題,如“怎么做才是對的?”等,以此培養學生求知的思維品質。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想象、創造等思維活動,讓學生鍛煉想象和創新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想象活動或創造活動,如“設計一個道德游戲”等,讓學生在想象或創造中運用類比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
4.以實踐為基,促進轉化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實踐為基礎,助力學生內化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是人行動和創造的過程,是人認識發展的源泉。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實踐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通過各種實用、有效、有益的實踐活動,加深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教師可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提升道德與法治的基本技能和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一些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榜樣,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榜樣的態度、處事方式和習慣;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一些有實際意義或應用價值的道德與法治技能,以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了解社會的道德與法治情況和發展趨勢。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某些角色,如當一天老師等,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相應角色的責任、困難、樂趣等;也可以讓學生參與一些與道德與法治相關的活動或項目,如校園文明建設、國家法制宣傳等,讓學生在參與中了解道德與法治的發展趨勢。
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品德、法律意識和公民素養的重要途徑。為了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要共同努力,從觀念、制度、資源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活動、情感、思維、實踐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活動型綜合課程。
[參考文獻]
[1]劉常亮.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夏教師, 2020(15):50-51.
[2]林紅.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獲取和開發[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2021(12):12-15.
[3]趙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2(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