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芳
摘要:隨著新課標新教學思想的深入,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有效的課堂練習對學生進行知識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精神,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課堂設計這個小角度,從目標性、趣味性、生活性三個方面就如何在課堂設計中融入鞏固知識、運用知識、訓練技能,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和學習熱情,感觸生活中的數學、數學里的生活等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目標性 趣味性 生活性 課堂練習 教學策略
一、課堂練習設計的“三性”
(一)目標引領,課堂練習設計要明確練習的目標
在數學課堂上的練習是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幫助學生充分吸收數學知識的一項重要的技能。數學知識相對于學生而言內容較復雜化,部分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弱。因此在數學課堂實際教學中要不斷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好學。在設計練習試題的過程中一定要突出目的性和重要性,適當增設趣味性的數學知識素材,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設計中要突出重點性,也要注意分化型,有時一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種解答方式,教師們在設計注意問題時要巧妙提取重點,明確告知學生問題的突出點在哪。學生想要解決此問題就要找出重點要求,假如問題中所設計的數字不是很好理解的話,就要做到換位思考,使題型變換角度。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要注意突出重點,也要注意重點和難點的合理安排,要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考能力,設計適合學生的練習。如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底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為平行四邊形的兩倍。如果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高都相等的話,那么三角形的底為平行四邊形的兩倍。
(二)興趣帶動,課堂練習設計要增設趣味性內容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不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興趣取向,還要在生活中尋找能夠提升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的其他因素。在數學練習的設計當中更要巧妙地增設趣味性內容,使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充滿主動性。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首先從趣味性出發,收集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然后將課堂所傳授的數學知識點與趣味性內容有效的結合。在練習中體現知識的重要性,在練習內容架構上體現趣味性,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畫面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適當增設趣味性內容,在新課程改革之后,教學方法不僅要考慮到趣味性,練習題更是要注意趣味設計,通過有效設計趣味性的練習題,不僅能夠提升數學練習題的可做和創造性,更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數學知識技巧,提升學生解題能力。
(三)生活感觸,課堂練習設計要融入實際的生活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中的事物。教師教學經驗表明生活例題比起較高思維邏輯的試題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有關于生活性的數學試題更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做題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的內涵。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練習題時要充分聯系生活,貼近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不斷收集溝通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使生活與數學知識融為一體。如此的數學例題才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利于學生了解數學,喜愛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動力來源。
二、練習題設計策略
課前教師以問題形式做簡要回顧,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解答,回憶再現解題技巧與基礎知識,同時為后面的練習做好準備。課中進行分層練習,為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教師要讓練習題型由易到難,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有效設計練習結構,綜合提升學生的練習能力,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理解。練習設計實行綜合培養,在基礎知識中增加知識的變化性和實際生活問題,在提高學生的“雙基”水平的同時還要注意有關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設計中要進行拓展訓練,增加具有開放性、探索性的思考問題,使學生更充分地了解數學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這樣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練習之后對學生進行矯正和評價,對于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及時地做出有力解釋,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后對學生進行檢測和評價,通過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所采用的測試題可以用測試紙或課本基礎練習方式進行設計,由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課堂以小組檢查和教師批閱的方式進行檢測,對于錯誤點要及時地糾正,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教師對練習出錯的學生應進行相應的輔導,降低學生的錯誤率。
通過生活化的數學試題,使學生體會生活中到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得學生更加充分理解數學的利用價值,更輕松地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練習技巧。
總之,練習設計是使學生充分掌握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設計練習的過程當中,應認真探究教材,理解設計結構和理清問題思路,針對學生之間的知識水平差異,對練習適當進行調整,爭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師通過增設趣味性、明確目的、源于生活的數學練習,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