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晶
【摘 要】本文對小學語文中低段閱讀教學的銜接工作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 小學語文 中低段閱讀 教學銜接
所謂小學語文中低段閱讀銜接,主要是指兩個學段之間的知識內容、課堂形式以及教學方法方面的銜接。如若銜接不好,就會影響到學生語文學習成效,教師的教學進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熱情以及閱讀自主性。長此以往,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并且無法深入落實“雙減”政策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中低段閱讀教學銜接的重視,改變當前存在的銜接問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的過渡。同時,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中低段閱讀教學之不同
(一)閱讀要求不同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對于低段學生的閱讀要求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閱讀要求較為簡單。低段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而中段學生的閱讀要求就有所提高,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要“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不僅如此,還要求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有自己的見解,提出后與他人討論交流。可見,中段的閱讀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讀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讀懂了什么”以及“我的想法”。不僅要會讀,還要從中能形成自己的閱讀見解。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即可,并且所朗讀的文章篇幅相對較短,學生可以較輕松地完成。同時,小學低段閱讀課程在時間方面也比較充足,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細讀。由于低段學生受自身認知能力的影響,閱讀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教師沒有過于要求學生的閱讀效率。而對于中段的學生來說,語文閱讀任務較多,因而需要具備熟練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也要有所提高。
(二)閱讀時間不同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的課程時間較豐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閱讀手段,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而相對于低段而言,中段的課堂節奏較為緊湊,課堂上留給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不如低段那么多。
而中段的語文閱讀量相對低段又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且閱讀難度也有了明顯的增大,這就給中段學生的閱讀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三)閱讀方式不同
在小學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更多地是依賴于教師的講解,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明顯增多,如只依靠教師講解,那么閱讀效率則就不會高。因此,中段學生的閱讀要實現閱讀方式的轉變,從原先的“教師講解為主,自主閱讀為輔”轉變為“自主閱讀為主,教師講解為輔”。要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閱讀的最大化。
三、加強小學語文中低段閱讀教學銜接的主要策略
(一)閱讀方法要銜接
低段學生的閱讀量較少,所以低段的閱讀教學重心應該是致力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閱讀的方法主要是放手讓學生遨游書海,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中段的學生除了要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外,還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地閱讀。
以統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閱讀可以領略到西沙群島哪些優美風景和物產?它們有什么特點?”然后讓學生邊閱讀,邊對重點句子進行勾畫。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學會了通過批注勾畫這一方法進行閱讀,從而提高了閱讀效應。
(二)教師溝通要加強
要想加強中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還必須要重視不同學段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讓教師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交流教學經驗,加強對銜接內容的理解,實現教學方式的優化和調整。有的學校還可以采用大循環教學制,如低段教師也要換著去教中段或高段,這樣教師才能更了解教材,更清楚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不同年段的表現和發展,教師也才能更好地做好中低段之間的閱讀教學的銜接。另外,教師培訓也是增強不同學段教師之間互相溝通、交流、學習的有效途徑,有助于學段之間的教學銜接。
(三)課前預習要優化
要想讓中段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低投閱讀學習的基礎上得到較大的提高,教師可以優化課前預習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快速地掌握中年級的學習內容。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課前預習主要停留在朗讀和識記生字詞方面,而到了中年級階段,學生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會逐漸增強,教師可以提出更加明確的預習要求,特別是預習作業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比如,預習作業可以計“問一問”的題型,讓學生針對課文內容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可以是自己讀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的不同見解。通過課前質疑,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前,可以讓學生預習時進行質疑:什么是金色巴掌?你見過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嗎?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先到文中尋找答案,降低閱讀教學難度。此外,預習作業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因為學生的能力有所不同,教師要將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分層,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自主的預習中,享受學習所帶來的快樂,并從中獲取知識,。
(四)朗讀訓練要重視
在小學中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需要堅持朗讀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小學低段語文課堂常常是瑯瑯書聲,而到了中段,很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更加喜歡默讀。默讀有助于思考,但也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氛圍沉閥,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等問題。而朗讀教學不僅有助于集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還有助于構建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一個適應的過程,因此,中段閱讀教學也可以采用低段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
以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并讓學生按照文中的對話分組進行朗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道理。
總而言之,隨著年級的變化,學生會體會到需要經歷知識內容、課程模式以及學習難度的不同,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程度,深入分析中低段閱讀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設計并實施解決策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習自信心同,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過渡,從而更好地適應小學中段的學習生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低中段閱讀教學銜接策略研究”(立項批準號:FJJKZX22-16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