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指向崗位技能的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策略,分析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堂教學與現實需求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做法: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精準安排教學活動;以問啟思,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任務驅動,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巧借微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引入競賽機制,精進崗位技能;引入學徒制,完善課程體系;密切校企溝通,優化課程結構。
【關鍵詞】職業崗位技能 中職學校 計算機平面設計 專業課程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9-0110-03
當前,部分中職學校存在課堂教學與現實需求相脫節的問題,大多數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能夠獲得相對理想的成績,但是在步入社會、進入企業后,卻出現了短時間內很難達到企業用人要求的問題。在瞬息萬變的經濟發展態勢下,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師應以職業崗位技能為導向,致力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專業人才,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職業技能,從而在未來的職場中脫穎而出,大顯身手。
一、明確課程目標,精準安排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整個教學活動具有指引、定向功能。筆者認為,中職學校教師在開展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前,要根據職業需求并結合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目標,精準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崗位技能的發展,使學生真正成長為復合型、應用型的專業人才。同時,教學目標也是教師開展課堂評價的標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及時地發現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和存在的不足,做好后續課程教學的優化。
例如,在《學校標志設計》一課教學中,教師應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刻剖析和解讀,明確學習目標為“了解標志結構的標準制圖”,具體包括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一是技能目標:能夠使用AI軟件中的“矩形網格工具”“對齊工具”制作網格,能夠使用“矩形工具”“直線段工具”排版;能夠掌握制作裁剪標記。二是素質目標:強化操作規范意識;增強學生的設計思維;培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結合上述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教師除了要做好矩形工具、直線段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學,還要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模擬現實情景,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升專業技能,真正地掌握適應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
二、以問啟思,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企業的高速發展對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問題解決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崗位要求。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學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知識時,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和職業崗位技能的培養需求,為學生設計多樣化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通過探究、分析過程,真正地強化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積累經驗,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好、更快地適應崗位工作。
例如,在《吉祥物設計》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通過“你對吉祥物有什么認識嗎?”“你知道的吉祥物有哪些?”等問題調查學生對吉祥物的了解程度。基于對學情的把握,教師再設計“吉祥物怎么分類?”“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屬于哪類吉祥物?”“吉祥物設計的三視圖是哪三視圖?”等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對未知的知識領域進行探索。對那些較難解答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收集信息,進一步豐富知識儲備,開闊視野,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使問題得以圓滿解決。如學生可以先在網頁中輸入問題進行搜索,然后在眾多“備選”答案中篩選正確的答案,進一步增強自我學習能力。最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再針對性地安排學習活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以便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崗位技能,具備進入企業工作的基本素養,從而更好地上崗就業。
三、任務驅動增強學生的專業素養
任務驅動法是近年來深受廣大教師喜愛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其他傳統意義上的活動形式相比,任務驅動教學因其“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師生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學生在探索任務的過程中可以汲取成長養分,獲得職業崗位技能的成長。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任務驅動法的使用,基于教學需求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學習并掌握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知識。但是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知識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教師要有清楚的認識并基于對學情的了解,為學生搭建合作互動的平臺,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效率。
例如,在《照片處理特效》案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人物唇彩、人物化妝的原圖和效果圖,然后出示任務一:請對照片中眼影、唇彩部位的色彩進行后期調整,增強其色彩的張力。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完成學習任務。接著教師在學生實操過程中出示任務二:使用工具欄中的“多邊形套索”工具,選取眼影區域,并對該選區進行“羽化”處理,添加蒙版的調整圖層進行編輯眼妝,使圖像既有色彩調整的效果,又不破壞原始圖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操,完成任務二。在人物唇彩的處理上,教師先指導學生復習“鋼筆”工具的使用,摳出唇型,羽化,然后使用色彩平衡命令完成唇妝的變色,通過“色相/飽和度”使其與照片整體統一,最后使用“修補工具”修飾,將較深的唇紋去除,讓相片看起來更自然、圓潤。
四、巧借微課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學生個體都有差異性,教師要因人而異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體更好地發展。在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要知道,當指導學生學習相同的知識內容時,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盡相同,如果教師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依舊按照自身的主觀意愿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那么學生的成長必然是不完整的,學生的崗位技能掌握情況也未必理想。然而,中職學校師資緊缺,且隨著學校的不斷擴招,師資力量更加不足,教師很難兼顧每名學生的學習需求。不過,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為師生帶來了微課這一教育資源,其碎片化、模塊化的教育優勢,能有效滿足當前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在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相關的基礎知識制作多個微課視頻,并將這些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微課進行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提升自身的崗位技能。
例如,在《掌握濾鏡的應用》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鏡頭校正的方法”“液化濾鏡的使用方法”“扭曲濾鏡的使用方法”等知識進行細分,然后制作成多個微課視頻,每一個微課視頻對應一個知識點。在制作好相關的微課視頻后,教師將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相應微課視頻進行觀看。比如在實訓課學習中一些學生對鏡頭校正的方法存在疑惑,他們就可以選擇“鏡頭校正的方法”微課視頻進行觀看,精準彌補自身的不足。此外,在完成微課的學習后,學生也可以將微課上傳到云端,以便在有需要時隨時下載觀看,持續鞏固知識,強化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崗位技能。如此教學,教師利用微課為學生呈現學習資源,兼顧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能有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從而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夠精準彌補自身的不足,進而習得相應的知識,從而促進自身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崗位技能的發展。
五、引入競賽機制,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
在指向職業崗位技能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不要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形式,而要主動利用競賽資源等,引導學生學習、實踐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崗位技能。趣味性的學習活動能夠輕松喚醒學生的學習動力,競技類的學習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基于對勝利的渴望而主動地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促進自身崗位技能的快速成長。在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應重點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企業的用人標準等,再基于教學內容創建相應的競賽活動,以賽促學,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學生為了在競賽中能夠獲得好成績,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實習、實踐訓練,不斷提升實操能力。
例如,在《創建畫筆與效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并為學生引入“制作彎曲的鉛筆”“繪制藝術字”等學習任務,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之后,圍繞企業的用人需求,教師為學生引入技能大賽——結合自己的創意設計并制作藝術字,并向學生提出大賽的要求和評分標準,如大賽要求是根據主題自主進行藝術字的繪制,并盡可能地添加自己的創意;大賽評分標準為具有創新性、操作過程合理等。在學生完成藝術字的設計與制作后,教師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根據評分標準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回顧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使學生能迅速地調整自己的不足,有效提升崗位技能。
六、引入學徒制,完善課程體系
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中職學校更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期望學生在畢業時能夠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從而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得更加出色,這也是教師以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學徒制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因此,在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協商實施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具體方式方法。隨后,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可以先將學校的教學進度告知企業師傅,再由企業師傅制訂實訓方案。在企業實訓結束后,教師再與企業師傅聯系,詳細了解學生的實習表現情況,掌握學生的不足之處后再精準安排后續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崗位技能的全面發展。如此教學,學生在教師和企業師傅的雙重指導下參與學習活動,不僅能對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理論知識有透徹理解,而且能有效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整合,從而有效促進崗位技能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先與企業師傅商定實施學徒制教學模式的方案,優化后續實施具體活動的環節和流程,為學徒制教學模式的落地做好準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再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與企業師傅進行溝通,共同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如在《應用交互式工具》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校內的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告知企業師傅,然后與企業師傅一同協商學生實訓教學的細節。當學生在企業實訓時,師傅與學生結成師徒對子,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解答,對學生實操過程中操作方法不當等錯誤給予手把手指導糾正,從而促進學生操作技能的快速提升。最后,學生在師傅的指導下完成企業的實訓任務后,教師再與師傅溝通,了解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具體表現,了解學生在實際運用交互式工具時存在的不足,然后給予精準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水平。
七、密切校企溝通,優化課程結構
在以往的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部分教師會基于自身的主觀意愿進行課程的安排,這樣安排的課程大多是直接將課程分為基礎課程和實訓課程,并且這兩種課程都是在校內進行。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少有機會與企業取得聯系,更別說進入企業實踐實訓了,這樣會導致學生在正式進入企業后出現不適應的狀態。因此,學校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在對學生進行崗位技能的培訓前,主動地對接行業的崗位需求,積極地與企業負責人溝通聯系,了解現階段企業的用人標準和要求,優化課程結構,增強學生的崗位技能,提高學生與崗位之間的適配性,消除學生對企業、對崗位的陌生感,讓學生在入職之前就具備符合企業需求的基本知識和職業技能。
例如,在教學《文字特效制作》這部分內容時,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運用蛇皮字、質感字、立體字的具體情況,再根據企業的真實需求調整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訓任務,進一步優化課程結構,盡量創建接近企業工作環境的實訓環境,盡可能減少學生在企業工作時的不適應情況。此外,教師也要與企業合作,拓展學生的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學習,促使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獲得強烈的體驗感,真正地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學習的融合。
總而言之,基于職業崗位技能對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的課程進行優化,能進一步彰顯中職學校的教育特色,使學生真正地通過校內的學習掌握相應的崗位能力,再通過校外的實訓掌握職業崗位技能,從而在未來進入企業后能夠更好、更快地適應崗位工作。
參考文獻
[1]田偉娜.把課堂還給學生,建立高效課堂: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中“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價值[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2(7).
[2]吳更強.中職平面設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研究[J].職業,2022(20).
[3]雷國建.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產教融合教學策略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4).
注: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職業崗位技能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與實踐”(GXZZJG2020B06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范喜妮(1978— ),廣西賀州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方法。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