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曼
新一輪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應主動適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新變革,由提供優質資源服務人才培養的平臺向服務以學習者為中心、推動教育教學與評價方式變革的生態體系轉變。
關鍵詞 職業教育 專業教學 資源庫建設 數字化
數字化轉型是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新一代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全面、根本性、顛覆性的變革。今年8月,由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主辦、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承辦的2023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研討會召開,教育部也同期發布《2023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南》,提出了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新要求。新一輪資源庫建設重點方向及其實現路徑是什么?資源庫如何適應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要求,助推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學校和專業(群)建設?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秘書長、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產教融合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侯小菊教授自2015年開始參與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管理與運行監測工作。就上述問題,本刊與侯小菊教授進行了對話。
侯小菊表示,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應用實踐,與職教改革發展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新模式。《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再次提出“持續建設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以適應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趨勢和變革要求,資源庫建設將進入新的階段。建設優質資源、擴大應用共享、推動教學改革、變革評價方式成為新一輪建設的關鍵詞。
超前構建職業教育“新基建”底盤
在線學習:如何評價資源庫這十余年來的建設成效?
侯小菊:資源庫一直秉持職業教育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原則,聚集全國職教戰線相同(相近)專業一流師資力量、行業企業一流專家資源,組建一流建設團隊,按照“國家急需、全國一流、面向專業”的總體要求,為行業企業需求迫切的職業教育專業領域提供優質專業教學資源。
自2010年啟動以來,資源庫項目建設和應用取得了豐碩成果。監測運行數據分析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納入監測平臺的資源庫共計919個,其中國家級資源庫203個,省市級資源庫338個,院校級資源庫378個,覆蓋19個專業大類。目前,已有1421所職業院校和2777家行業企業參與建設;共有注冊用戶4136.34萬余人,總訪問量94.66億次。國家、省、學校三級互補的優質資源共建共享體系,構筑了職業教育教學“新基建”底盤,有力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和職業培訓領域的綜合應用。
在線學習:十余年來,資源庫建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與國家智慧教育職業教育平臺資源有何關聯?
侯小菊:資源庫因需而生、應時而變,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斷進階,經歷建設探索、內涵提升、應用強化、服務轉型等發展階段,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節點的轉型。
一是三級資源庫管理運營機制逐步完善。2006年,教育部謀劃開展資源庫建設,通過信息技術集成和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推廣“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建設成果。2010年,資源庫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建設有效共享、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國家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和公共服務平臺”要求正式開始建設,開啟了“互聯網+職業教育”新篇章。2015年,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明確提出“構建國家、省、學校三級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同年“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管理與運行監測平臺”上線,對納入范圍的資源庫運行情況進行監測,進一步完善了資源庫“由建到用”的管理機制。2022年2月,教育部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資源庫的優秀成果通過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專業與課程服務中心”板塊集中展現。
二是探索建設逐步向內涵建設和服務建設轉型。2010—2013年是起步建設階段,由國家示范高等職業院校和骨干校牽頭組織,吸引行業企業參與,整合社會資源,以校企共建方式建設數控技術等28個與國家產業規劃及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布點量大的專業。2014—2015年,經過一輪完整的建設周期后,開始“自愿申請、擇優支持”遴選建設模式,并在此之后對資源庫的建設條件和應用情況做出明確規定,如提出“已建成專業核心課程不少于6門;已建資源不少于2000條;文本類和圖形(圖像)類資源數量占比不超過50%;已經上線并保持運行”等量化條件,資源庫建設要求逐步規范。2016年后,資源庫進入優中選優階段,在延續遴選立項建設的基礎上,增加升級改進資源庫建設方式,開始對以往建成資源庫進行升級改造和監測工作,應用層面上持續要求每年不低于10%的資源更新率。
三是高質量遵循相關標準開展建設。資源庫在建設應用中就提出要遵循和應用各類標準,要緊貼行業產業發展實際需求,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開展“一體化設計”,指導全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整體布局。提出要收集本專業相關的最新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等職業標準和技術標準資料,嚴格把握課程(資源)制作標準和質量標準。制訂高于國家標準的資源庫建設規范和制度,建立健全資源建設標準、認證標準和交易標準,用于資源建設、聚集、應用和推廣。形成專業(群)崗位分析、工作過程(場景)分析及能力需求、職業能力指標及指標體系、知識(能力、素質等)培養目標體系、課程體系等標準(報告)。
以資源庫建設引領職教專業教學改革
在線學習:在您看來,資源庫建設對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義與價值是什么?
侯小菊:資源庫作為一項歷時長、影響深的職業教育公共基礎知識服務設施,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豐厚的教學資源,并在全國范圍內營造了全員參與“互聯網+職業教育”改革的氛圍。資源庫為不同地區和不同用戶免費提供高質量教學資源,促進了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和教育公平,引領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改革。具體而言,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率先實現“平臺管平臺”。早在2015年,大數據就已精準助力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平臺的監測倒逼各主持院校和參建院校主動更新資源,不斷提升平臺資源質量。資源庫使用院校也從原來只有牽頭單位和參建單位使用推廣到中高職院校、行業企業共同使用。通過抓實名制運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的采集工作更加精準,資源庫使用用戶運行數據更加真實有效。
二是依托資源庫構建校企合作的共建共享聯盟。資源庫融入參建學校專業教學全過程,促進教師率先使用,引導學生全面使用,在鼓勵合作企業參與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同時,也倡導其使用資源庫進行員工繼續教育培訓,支持企業員工和社會學習者廣泛使用,提升了資源庫的使用效率。
三是創立了“整建制”資源學習包的職業院校專業建設新模式。在理論構建上,資源庫不僅嚴格遵循國際國內技術建設規范,還創新性地采用能實際指導全國職業教育相同(相近)專業共同發展的“整建制”資源學習包建設機制,開創了專業建設新模式,加快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基本形成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管理運行制度和組織保障健全的長效機制。
在線學習:在資源庫建設實踐中暴露出了哪些問題值得總結?
侯小菊:在十余年的實踐應用中,資源庫建設存在一些發展瓶頸。一方面,少數資源庫沒有很好地做到與教育教學改革同向同行,與對應專業(群)典型就業崗位、工作場景、崗位能力要求的資源建設不夠充分,不能很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校企合作建設資源機制也不夠順暢,未能很好地呈現行業產業“六新”要求。另一方面,資源更新持續度不夠。由于項目建設的慣性思維,導致對資源庫全生命周期建設認識不夠,后續資源更新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也由于各院校教學績效考核評定、職稱評聘等標準不一樣,教師難有持續的動力、精力和時間完成后續資源更新任務。因此,如何在建設過程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學應用中凸顯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在教育管理中改革制度要求、評價體系,是下一輪建設中需要深化解決的問題,后續資源庫建設要著重從這幾個方面發力突破。
新一輪資源庫建設提質升級新路徑
在線學習:今年8月在廣州召開的2023年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工作會議傳遞了哪些新的信息?
侯小菊:這次會議恰逢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南》發布。大會圍繞該指南對新一輪資源庫建設的建設單位、基礎條件、建設思路、建設任務、監測指標、組織實施等提出的要求,就國家政策要求、數字教學資源開發與建設、資源庫共享與應用、校企合作開發資源庫、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承等核心話題,展開深入的交流討論。此次會議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指出,資源庫面向全國提供最優質的專業核心課程,這是職業教育對于教育數字化做出的巨大貢獻。資源庫作為職業教育數字化改革的重要嘗試,在推動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推進職業院校數字化進程、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加快教學數字化進程、提升人才培養的效率和質量等方面發揮了持久獨特的作用,成為推動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標志性工程,也成為高職教育數字化改革的靚麗名片。
在線學習:為適應職業教育大改革大發展要求,新一輪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可實施路徑是什么?
侯小菊:當前,教育部正加速推進職業教育數字轉型升級。后疫情時代的職業教育也必須順應數字化發展潮流,應用更多新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因此,人工智能賦能資源庫建設成為時代的必然。新一輪資源庫建設應主動適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的新趨勢、新變革,由好用的資源庫向智能化、智慧化的學習平臺邁進;要聚焦“能學、輔教、促改”功能,加強全國性、區域性以及校級資源庫共建共享體系的構建;要“需求引領、應用為王、服務至上”,校企合作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創新更加個性化、精準化、豐富化的教學方式,重塑教與學的過程;要建設顆粒化、可重組的優質核心課程資源,實現從教學資源提供到為智慧化教學服務的轉變;要探索建立資源庫建設、應用新機制,要將資源庫建設與學校治理、學校數字化建設、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使用結合起來,激活資源庫的持續迭代更新內動力,實現資源庫的可持續發展,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新路徑。
在線學習:您認為新一輪資源庫的建設還需注意哪些問題?
侯小菊:我認為要繼續開展好新一輪資源庫建設,需要持續豐富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強化資源應用與推廣,培育更多數字化專業教學研究和實踐成果,引領帶動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形成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新路徑、新經驗、新模式,實現職業教育數字化能力和水平的整體提升。具體建議:一是專業核心資源應對接數字經濟產業目錄開展建設;二是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要及時適應新職業、新崗位的技能變化;三是要引入企業現實應用問題作為情景教學資源,積極吸納產業界人士參與職業核心能力相關資源建設;四是要建設優秀多語種資源,助力構建職業教育國際化專業教育品牌,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五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專業建設共同體工作機制,完善保障措施,共同打造開放的專業核心能力提升生態圈,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模式,服務好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