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
摘 ?要:中職學生需要開展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生長。大多數中職學生在英語運用與能力提高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開展課外閱讀就成了當務之急。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讓他們更好地感知閱讀的內涵。就課外閱讀而言,學生的創新能力往往體現在他們能獨立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能基于分析明辨是非,他們能創造性地運用詞匯、句式等形成新的作品,如改寫文本、擴寫細節、歸納大意、呈現心得等。文章以Robinson Crusoe的課外閱讀為例,對如何在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英語;課外閱讀;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對于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重要。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基礎學科,都需要他們創新地思考問題,創新地表達見解。課外閱讀是中職學生經常開展的閱讀形式。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看到更廣闊的世界,也能夠讓他們思考更深刻的問題。如果教師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能將課外閱讀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課外閱讀的教育功能便能得到進一步落實,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能得到鍛煉。
一、讓學生自主提問
對于英語課外閱讀,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要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人,而不是由教師牽引著往前走。也就是說,閱讀最終要成為學生個人的自主行為。只有通過自主閱讀,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他們才能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對于自主閱讀,教師要先讓學生自主提問,就是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出一些問題。與閱讀課中由教師提問不同,通過學生自主提問,教師更能看出其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和思考,也更能看出他們的創新程度。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教師讓學生在閱讀時列舉發現的問題,同時制訂評價機制,提出問題最多的學生能夠獲得“閱讀達人”的稱號。顯然,教師將學生提問與閱讀的開展結合起來。教師通過激勵學生提問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對于小說的封面學生就提出許多問題。有的學生說:“小說題目是魯濱遜的名字,是不是說明這本小說的主要人物就是他,那么非主要的人物還有哪些?”有的學生說:“題目改成The adventure of Robinson Crusoe會不會更準確?”教師先表揚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品質,這是他們創新能力的表現。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本小說的續集就叫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可見他們的思考與作者自己的想法一樣。隨后,學生看到書名下面的作者姓名——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進而提出“這位作家還有哪些作品?他的作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提問改變了他們原先的閱讀模式,之前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學會了什么,現在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從學生的提問中教師不僅可以看出他們的創新能力如何,還能想到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自主提問,其實就是創新的開始,也是深入閱讀文本的開始。
二、讓學生主動合作
合作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他們學習英語、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還是他們適應未來專業基礎能力。在合作中,學生能力生長的空間更大,每個人都會為一個新的問題、新的任務貢獻自己的力量,也更有利于出新的成果。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不平衡的,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好,其他專業都有一些英語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但是這些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還是有潛力的,合作是幫助他們、激發他們內在能量的有效途徑。在合作中,每名學生的思維火花都沿著同一個主題迸發,這其實更容易激發學生整體的創新能力。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呈現文本中的一個段落,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解讀這一段:When I first arrived on this island,I had nothing. But Ive found the ship and made a small boat. Ive brought back many things I can use——food and drink,tools,knives and guns.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I have not lost my life. 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開始互助互學模式,他們每個人先閱讀一遍這段內容,不會讀的學生由會讀的學生引導。同樣地,當學生在閱讀時表達的情感不到位時,其他學生會說出自己的觀點。例如,該段的最后一句,有的學生采用平靜的語氣來閱讀,他認為要表達出魯濱遜在大災大難之前的那份平靜與處事不驚。但是有的學生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要用激昂的語氣來讀,要展現出一種樂觀的情懷。教師提供給學生互學的機會,他們便能真實地說出自己的觀點,能展現他們的創新能力。在閱讀之后,小組中可以由一名學生表演,其他學生說出對應的英語表達。一方面,表演對學生來說就是創新,他們要能將文本的語言以自己的動作展現出來,在體現自己風格的同時,又要能讓對方理解;另一方面,說出句子對學生來說也是創新,他們可以在句子中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還可以改變原文本的表達方式。例如,一名學生是這樣表演最后一句的:指著身上破舊的衣服,拿出空空的錢包,再拍拍自己的胸脯。基于這樣的表演,其他學生說出這樣的英語表達:I had no warm clothes. I had no money. I stay alive,so I could create everything again. 可見合作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讓學生多元回答
提問是教師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常用的教學手段。通過提問,教師能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能知道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而調整與優化教學方式。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驅動,進一步激活學生的思維,逐步推動閱讀的深入。但是,教師在提問時又要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品質。也就是說,教師在提問時可以少提出一些答案固定的問題,多提出一些開放性問題。所謂開放性問題,對課外閱讀而言就是問題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學生可以從多個方面來回答。學生能從多方面回答,自然就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另外,當答案不唯一時,教師關注得更多的就是他們的思考過程。也就是說,教師不再僅僅關注最后的結果,這也更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生長。
以課外閱讀Robinson Crusoe為例,在教學中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What does Robinson Crusoe wait for?Why does Robinson Crusoe call the man Friday?對于第一個問題,有的學生這樣回答:“Robinson Crusoe waits for another ship.”對于第二個問題,有的學生這樣回答:“Because Robinson Crusoe met the man on Friday.”這樣的問題在提問環節的開頭提出無可厚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思考,但是問題的答案是唯一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此,教師在提出這兩個問題之后,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Friday?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多元,不同的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插入文本中的句子,如Crusoe brings Friday back to his shelter and gradually teaches him enough English so they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隨后,教師再提問學生:If you were Friday,would you study English with Robinson Crusoe?可以看出這樣的問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考查他們對閱讀的深度理解。
總之,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借助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將創新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要提供給學生充分創新的機會。教師可以設置讓學生自由表達、共同合作和充分質疑的環節,也可以設置讓學生盡情表演的環節。教師要通過教學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也更充分地展示他們的創新才能。
參考文獻:
[1]林菲. 指向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實踐[J]. 英語畫刊(高中版),2023(11).
[2]許可鴻.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
[3]馬麗萍. 淺探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 校園英語,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