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個體價值感知對文化認同的影響研究

2023-12-12 00:00:00盧靜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3年20期
關鍵詞:文化認同情感體驗

摘要:以個體文化價值感知為先在條件,從契合文化認同內涵中歸納出個體價值感知影響龍母文化認同的3個重要因素。個體價值感知對文化認同影響的邏輯起點是情感需求,經過情感體驗之后,情感升華為包括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在內的龍母文化認同。因此,龍母文化景區營造應以個體價值感知為基本導向,打造能夠增強龍母文化認同的場景,如營造富有文化氣息的自然人文景觀,創作可供個體參與體驗的儀式活動,積極主動采用多種形式展示龍母文化中利澤天下的正義之舉和孝道文化。

關鍵詞:龍母文化景區;價值感知;文化認同;情感需求;情感體驗;情感升華

中圖分類號:G1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7(b)-0073-06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dividual Value Perception on Cultural Identity

—Taking the Wuzhou Dragon Mother Culture as an Example

LU Jing

(W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Wuzhou Guangxi, 5430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individual cultural value perception as the first condition, this paper sums up three important factors of individual value perception affecting Dragon Mother's cultural identity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identity.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value perception on cultural identity is emotional needs. After emotional experience, emotions are sublimated into Dragon Mother cultural identity including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ragon Mother Cultural Scenic Spot should be guided by individual value perception, and create a scene that can enhance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Dragon Mother, such as creating a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full of cultural flavor, creating ritual activities for individuals to participate in and experience, and actively using a variety of forms to show the justice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that benefit the world in the Dragon Mother Culture.

Key words: Dragon Mother Cultural Scenic Spot; Value perception; Cultural identity; Emotional needs; Emotional experience; Emotional sublimation

民間文化是民眾集體的歷史和文化記憶,是領會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個體通過感知民間文化的價值,在自我內視和構筑經驗與想象的基礎上生成對文化、地方和國家的認同[1]。個體價值感知對文化認同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心理過程,從表征與實踐層面來講,既需關注民間文化的內涵解讀、意蘊理解及意義建構,也要關注非表征視角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實踐[2]。因此,本文基于個體文化價值感知視角,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龍母文化為案例,探索研究個體文化價值感知對文化認同的影響,深入理解個體價值感知影響文化認同的內在機制,為文化認同研究增添新的視角。

1 文化認同是心理過程

喬納森·弗里德曼認為,文化認同是一個種屬概念,可以分別從最強意義和最弱意義上去理解。從較弱意義上文化認同被表述成傳統,或者是每個個體都可以學習的文化遺產。從個體和群體的層面上來講,文化認同是指個體對群體共同文化的認可,表現在個體層面上,就是個體在群體內產生文化歸屬感,從而獲得身份確認的心理過程。也就是說,文化認同就是個體在群體生活中,通過與社會的互動,在內與外、自我與他者的協調中,感知到群體共同文化后的一系列認可、接受和踐行的過程,具有流動性、雜合性、碎片化等特征[3]。

文化認同是群體形成聚集的前提和核心要素。人類個體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結成各種關系,以此形成群體,并產生共同文化。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共同文化經過歷史的揚棄之后形成群體傳統文化。個體對群體傳統文化的認同意味著個體對群體生產生活方式的接納,愿意以此來開展個體的實踐,并為其提供最根本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體力勞動。這相應地也會推動社會發展。因此,文化認同既是個體基于認知、情感體驗對群體文化的認同,也是個體在更大的群體即民族、國家等集體中進行身份建構的過程。

2 龍母文化概述

梧州龍母誕廟會活動源自遠古先民對西江水神龍母的崇拜,距今已有2 000多年歷史。在整個西江流域,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龍母廟。廣西梧州的龍母廟是比較大型的三座廟宇之一。自2007年以來,梧州龍母誕,梧州藤縣龍母傳說及龍母信俗文化先后被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以龍母誕、龍母傳說、龍母信俗文化等建構的龍母文化,是西江流域族群基于對水神龍母崇拜,以祈求風調雨順及頌揚行善、孝順、感恩精神為核心內容的民間文化。龍母文化所體現的龍母、龍子的精神和品格,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2.1 龍母傳說

關于龍母傳說有較多版本,以下是在兩廣及大灣區比較流行的敘述。龍母是生于廣西藤縣的溫姓女子。據嘉慶《藤縣志》載,龍母“少時每若望空,應答言禍福無不奇中……于溪邊得石卵,出五物,母豢漸長,放之江,遂去。數年,鱗甲輝煌復來見母……登岸得道,五龍以風雷相護。一夕,地擁成墳,人以為異,因立廟祀。極顯應”。形成于秦漢年間的龍母傳說,歷經2 000余年的豐富、完善,龍母利澤天下的形象深入人心。龍母勤勞善良、扶貧濟困、救死扶傷;龍子不僅孝順龍母,而且在龍母的感召之下,為當地百姓呼風喚雨、祈福消災。龍母傳說用最樸實無華的龍母施恩、龍子報恩等事跡,書寫了“龍的傳人”的母愛主題,構建了一個西江流域最原始的道德準則。

2.2 梧州龍母文化景區的概況

梧州龍母廟始建于北宋宋神宗熙寧八年(1076年),坐落在景色秀麗的西江支流桂江之畔,枕山面水,是古城梧州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梧州龍母廟的太殿是龍母寶殿,歷經明、清、民國,不斷擴建到現在的規模。在龍母廟后,拾級而上,沿路郁郁蔥蔥,雜花點綴,至山頂,有一座高達38 m的龍母圣像,是中國最高的龍母圣像。2007年,梧州龍母廟景區與中國騎樓城景區一并申報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相對于龍母文化景區的歷史和建筑來說,龍母文化景區的服務需進一步加強。現有員工年齡在四五十歲的居多,小學文化水平占比較大,欠缺一定的接待禮儀等業務能力,對游客的需求不能及時滿足,與時代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2.3 龍母文化景區節日慶典活動

龍母“于國有功,于民有德”,自秦漢,歷經唐宋元明清,都受到歷朝皇帝的敕封。龍母文化景區,作為龍母文化的重要承載客體,有一系列重要傳統節日,主要有正月二十一龍母開金庫、五月初八龍母生辰誕、八月初一龍母得道誕、十一月初一五龍朝母節(以上日期皆為農歷)。大概始于1987年,兩廣及港澳臺的人們,從香港等地坐船來參加在龍母文化景區舉辦的開金庫、龍母誕等傳統節日。濃厚的歷史文化深深地影響著西江流域的祖祖輩輩。以梧州龍母文化景區舉辦的龍母誕為例,因龍母造福蒼生,人們對龍母的感恩之情,歷經2 000多年,經久不衰,所以龍母誕雖是農歷五月初八,但是誕期活動往往從農歷五月初一一直持續至十五結束。在這段時間,龍母文化景區人山人海、香火繚繞,鼓樂齊鳴,民俗活動紛呈,熱鬧非常。其中有一個儀式是船祭。新中國成立前,在西江航行的船只、輪渡,遇龍母誕期,船只如行至龍母廟三里之內,不分日夜,必鳴笛或打鑼,燒香點燭,遙向廟前致拜,航行到廟前河面,即在龍母碼頭停船上岸入廟參拜,獻香奉燭。就連西江航道上的航船在途經梧州龍母廟前時,也會鳴放鞭炮,以示慶賀,足見龍母信仰在西江流域有著巨大的影響力。“龍母誕”活動主要表現孝親、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主題,緬懷龍母厚德,祈求天下太平,也希望自己心想事成、家人平安順遂。

3 龍母文化個體價值感知對文化認同的影響分析

個體價值感知是個體利用自身的感知覺器官來體驗、感知文化的價值賦予,強調人與文化的互動及感知的主觀能動性[4],是個體對龍母文化及其外化的總體性評價。個體對龍母文化的價值感知一般有3條路徑:一是從龍母文化承載的客體入手進行探究,龍母文化的意義是其價值內涵的關鍵,龍母文化景區的自然或人文景觀是影響個體形成龍母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二是從龍母文化的感知主體著手,即個體,個體會將原有的知識、情感和經歷積累融入對龍母文化的價值感知中,個體在龍母文化景區是否有良好的文化體驗,積極的情緒感受和對龍母文化價值內涵的理解也是個體形成龍母文化認同的重要因素;三是將龍母文化的承載客體和主體結合起來予以分析,客觀載體、儀式展演、人文服務、歷史文化等的展現也會和個體自身的感知能力一同影響對龍母文化的認同建構[5]。通過個體對龍母文化價值感知的路徑識別,從契合文化認同內涵中歸納出個體價值感知影響文化認同的3個重要因素,即龍母文化承載的客體、認同龍母文化的主體和龍母文化認同的主客互動。以龍母文化景區的承載客體為例,通過觀察和訪談方式,分析個體對龍母文化認同的過程,即龍母文化價值感知是特定類型的自我觀念,體驗到源于自身生活軌跡的個體化主體后產生對龍母文化的認同。

3.1 個體價值感知影響文化認同的邏輯起點:情感需求

梧州龍母文化景區,坐落在西江支流桂江之畔,珠投嶺之上,可遠眺桂江,俯視梧州全城,同時,植被茂密,還可做平常休閑爬山的場所。總之,這里的自然景觀讓人賞心悅目,同時,水運有龍母碼頭直達市內,陸路有多條公交線路在景區門前設站,交通比較方便。

3.1.1 動機驅使

梧州本地民眾口耳相傳,認為在這里求姻緣和求子非常靈驗。在龍母廟龍太子殿前,一位媽媽對自己二十多歲的兒子說,“在這里求姻緣很靈,你要在這里拜一拜”。“我的兩個孩子,在懷之前我都特地去拜龍母,可能真的本地人那種想法,二胎的時候是想要(男孩),因為是家里面我老公農村的,就是還是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一點壓力。”土生土長的梧州本地人S如是說。

3.1.2 具身感知

當個體抵達一個全新的文化承載地后,通常首先關注到異于慣常世界的地方整體形象,強調身體器官對文化承載客體的感知。“在綠樹掩映中拾級而上,在樹影斑駁中俯視梧州全城,在充滿鳥叫和風聲的林中,頗有世外桃源感”,初次來梧州文化景區的L瞬間喜歡這喧囂城市中的一處寧靜,這自然景觀是個體凝視到的梧州龍母文化景區的第一縷自然美。“尤其是沿著下山的路線下山后,順著大門正對面的大型浮雕石壁,向上回望綠樹掩映中的龍母雕塑,優雅莊重,意境深遠。因龍母的利澤天下、護佑眾生的胸懷和能力,景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各大殿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們虔誠祈福。從念念有詞的禱告,虔誠的占卜,不時地磕頭下拜,讓人感受到龍母文化在人們心中特別重要的位置。以上種種,讓個體產生共情、想象和回憶,認知某種情感,從而實現自我意義的認知和文化認同的建構。

3.2 個體價值感知影響文化認同的內在方式:情感體驗

儀式展演通常會表現個體與所處的生存環境、人與宇宙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承載著當地百姓特殊的情感與美好的期望,是其文化建構與認同提升的重要方式[6]。尤其重大節日的儀式展演,在塑造和加強文化認同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儀式展演使建立在群體成員的共同知識和共同使用的象征符號,通過活動的周期性來增強個體的群體意識[7];另一方面,儀式展演增強個體的情感體驗。從心理學角度講,情感體驗是個體對龍母文化是否滿足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是貫穿儀式展演始終的感受,通常包括個體情感的觸發和他者情感的移入。在感知龍母文化要素的基礎上,情感的生成是個體建立起文化認同的重要依據。

3.2.1 個體情感觸發

經過具身感知的投射,個體在儀式互動中與龍母文化產生情感聯結,在情境中感知龍母文化價值表征。在龍母開金庫的慶典中,江門堂口的儀式展演(下文皆以此堂口在龍母開金庫儀式展演為例)尤其引人關注,他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神婆或者是表述人。她帶著擴音器,對著龍母大聲口述族群的歷史,吟唱著堂口善男信女們對龍母的敬仰之情,希望能夠得到龍母的庇護,讓他們家庭和諧,生意興隆,生活美滿。由于吟唱的時間比較久,聲音沙啞,但依然有十二分的熱情去訴說,同時,因太過忘情,以致在訴說的過程中丟掉一只鞋子而不自知。所有這些場景給圍觀的人們以極大的震撼,讓人對龍母文化產生好奇。

3.2.2 他者情感移入

個體在觀看或參與儀式展演的過程中,部分個體強烈的情感表達,使個體之間、個體與對象物之間產生共情,在特定場景達到想他人所想,自身即他人的主觀感受。隨著對龍母文化的了解和情感體驗的深入,情感邊界逐漸擴展到與其息息相關的客觀對象上,與場景氛圍等建立情感聯結。“在儀式展演的過程中,天氣久陰,突然間,太陽從濃密的烏云中鉆出來,領唱的人和所有跪拜龍母的人們全部從面向龍母轉向面向太陽,并且吟誦感謝龍母顯靈。”圍觀的看客,也紛紛轉向太陽,一方面,為久違的太陽心生激動,不由自主融入當時的情境中;另一方面,也為這神奇的一幕心生疑惑,對龍母文化產生了更進一步的好奇心。這些共同情感的產生顯示著個體徜徉在文化承載地,通過儀式展演與龍母文化親密接觸。個體也會與內心對話,調動并強化已有的價值觀念。以前,梧州人大多是疍家人,以打魚為生,主要是在船上生活。拜龍母主要是為祈求平安和豐收。現在,龍母依然可以給當地的人們帶來心靈的安慰。因此,個體共情于善男信女,自身原有的價值觀念得到升華。

個體的情感觸發與他者情感移入使得個體對龍母文化生成了強烈的情感認同,通過表達期許、強化關注形成持續意義感知。一方面,個體會感知先前所寄予的情感是否與實際感知相符,期待龍母文化景區能夠更加興旺,期待人們祈福能夠實現,通過對文化儀式展演的感知,建立起對龍母文化發展的期望,在期許中凸顯認同感;另一方面,個體也通過強化關注表達認同,會通過書籍、網絡等多種途徑,進一步了解龍母文化。這樣,個體就形成了一個從走進到認識的完整的情感體驗過程,表明文化認同是一個持續形成、不斷深化的過程。

3.3 個體價值感知影響文化認同的意義旨歸:情感升華

個體通過與文化互動,在龍母文化的承載客體上,在對龍母文化古老而真實的歷史、傳說、景觀等內容的積極性情感與評價的基礎上,希冀實現個體對或婚姻或子嗣或財富方面的期盼。在儀式展演中,人們敘述自己群體的歷史文化,展示族群文化經驗與生命記憶,使個體內心的希冀不斷強化,是一種對自我意識的一種喚醒,促進文化認同的產生并深化。在感知龍母文化的價值之后,在神婆(表述人)關于龍母利澤天下,龍子在龍母的帶領下,為西江流域的百姓增添福澤偉大善舉的描述中,個體也觸發了一種想象,對龍母文化形象有了進一步的感知。自此,個體由因在龍母廟前求個人姻緣、子嗣等方面較為靈驗而產生的龍母文化認同逐漸升華為對族群乃至民族的認同。

儀式展演是一種集體記憶或者是對龍母文化信仰的升華,升華的實質是個體通過追求社會更高的價值理想,排遣本我的本能欲望[8]。通過對認知的升華,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實現個體自我建構的更新和發展。在這場娛神的文化儀式活動的最后,神婆(表述人)手舉五星紅旗,帶領大家齊唱《歌唱祖國》等紅歌。神婆(表述人)沙啞的聲音,不時從眾人的聲音中穿透出來。龍母文化在中華民族認同上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為中華民族的成員,認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可孝悌之義,這是對中華民族的認知和認同。可以說,龍母文化是中華民族龍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學術界對龍母文化是真人傳說,還是圖騰文化暫無定論,但西江流域百姓對龍母文化的崇尚,是對龍母的緬懷和敬仰。儀式展演,為個體感知民族發展歷程、民族文化價值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和精神來源,而個體在價值感知過程中產生歸屬于自己國家的身份感和對國家的感情。“政府舉辦和支持龍母文化景區的大型活動,在龍母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政府和國家對龍母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發展,體現在申遺方面給予很大的政策和經濟等方面支持。在龍母文化景區的建造、修繕等過程中,也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

自秦朝開始,歷朝歷代都對龍母進行祭典,符合作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的認知,而龍子對龍母行孝道又是符合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個體在龍母文化的承載客體的感知中,感知到了龍母文化價值,在想象聯想中與龍母文化的過往歷史達成了某種形式的契合,實現時空交疊和想象升華。個體在價值感知龍母文化表征和價值感知作用過程的交織下生成包含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在內的文化認同。

4 增強龍母文化認同的路徑探索

從龍母文化承載的客體龍母傳說、龍母文化景區的自然風景、人文景觀及傳統大節的儀式展演等切入,研究個體龍母文化認同的具體過程,即從情感需求的邏輯起點到情感升華的意義旨歸。由此可以看出,增強龍母文化認同也應切合認同情感發展來探索,龍母文化景區的生命力之源在于打動人心,應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借助景區的空間布置營造令人舒適、休閑和愉悅的文化承載客體,使個體在文化參與過程中完成經驗積累,并與文化承載客體產生關聯,進而增強龍母文化認同。

4.1 回歸實體,從傳說到現實承載

梧州龍母信仰起源于戰國時代,相關記載主要包括民間口頭傳說、歷史文獻資料、古建廟宇、節日慶典及詩詞楹聯等。西江流域的百姓,不僅生活生產所處的地域氣候特點相似,而且,同喝一江水,同講一種方言,在飲食習慣等文化方面都相似。同時,不少梧州人祖籍在廣東,很多廣東人到水運商船繁忙的梧州經商。消費能力較高的廣東人對梧州有天然的親和力。來自粵港澳的人們在拜完龍母廟之后,通常也會買一些當地的豬肉、青菜等帶回家。

梧州龍母文化景區應深度挖掘旅游空間,將龍母文化進一步外化,促進廣東人游梧、居梧、留梧。龍母文化景區的設置,首先,要對龍母文化感知主體進行關照,使龍母文化景區的獨特景觀融入居民文化基因中,深入文化記憶之中。梧州龍母文化景區坐落在珠投嶺上,背山面水且植被豐富,和其他地方的龍母廟有顯著區別。因此,應結合龍母文化中庇佑關愛眾生的精神深入提升自然景觀的獨特程度。其次,營造與文化內容相應的體驗環境,使龍母文化景區和百姓的生活融為一體。梧州市龍母文化景區與北山公園、騎樓城、白云山景區等相鄰,又是河東居民區集中的地方。在現有的景區、園區、社區選擇適當的方式將龍母文化進行有機嵌入,形成一個龍母文化景觀體系,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表征空間,賦予其特定的文化價值和空間意義。個體在這個空間中,增強對龍母文化想象,或喚起文化記憶,增進文化認同。

4.2 情感體驗:從凝視到沉浸與互動

龍母文化景區應該是集歷史文化、人類普遍經驗和情感于一身的場景空間。在此場景中,個體不僅有對龍母文化的凝視,而且也有更深層次的文化體驗。個體與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文化的認同和傳承。儀式活動,承載著情感交流、精神寄托及信息傳播,如開金庫、龍母誕等集體性的慶典,是特定群體聚集、共同參與。這種集體性行為建構逝者與生者的關系,逝者與族群、家庭、家族的關系,建立親緣上的某種連接,連接的力量就是認同性情感的表現,也是認同性情感的力量[9]。

首先,強化儀式活動的文化敘事性。以龍母文化為母題,通過從特定的敘事視角,選擇合適的敘事方式,挖掘龍母文化中孝文化、利澤天下的表征及內涵,創作能夠激發個體探索和情感共鳴的故事,吸引個體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性選擇。其次,增加儀式活動的個體參與性。在龍母文化的一些儀式活動展演時,有效嵌入游樂、文創等業態,進行深度融合,生成新的旅游產業業態,使個體能夠與龍母文化進行互動,從而獲得文化的、情感的、休閑的深度體驗。總之,以傳統大節為中心舉辦的儀式展演活動,以及景區工作人員設計的每月活動,應進一步強化龍母文化的內涵,推陳出新,吸引個體親身到場參與,經由活動的過程實現個體對記憶的感知或重建。

4.3 環境濡化:從自然而然到主動作為

文化認同是特定種類的社會認同的基礎[10],而文化體驗氛圍和服務舒適度又是文化價值感知的主要內容。因此,若使文化認同順利轉換到民族認同,龍母文化景區需增強人文景觀的文化底蘊,并進行全方位展示。龍母信俗儀式的展演,是有教育傳承意義的傳統活動。依靠老一輩的口耳相傳和行為示范,蘊含著利澤天下、孝道文化等思想的龍母文化在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得到傳承和保護。其重要意義在于使未形成完善自我價值觀的未成年人,即使在后現代的充滿娛樂至上、碎片化的信息包圍中,依然有自我堅定的價值信念,不存在精神世界割裂的問題,可以靜下心來進行深入閱讀和思考。

除傳統的龍母文化儀式展演活動之外,龍母文化景區還需以壁畫、展板、電影或其他令人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展示龍母信俗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這是維護西江流域族群乃至中華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一是借助市級中小學學生研學實踐教學基地的平臺,做好以孝文化為基礎,具有利澤天下、救死扶傷特點的龍母文化的文化挖掘整理和創新工作。龍母文化景區應用龍母文化的利澤天下、孝道文化,使青少年一代了解梧州歷史典故,感悟龍母信俗文化,涵養青少年胸懷天下、悲天憫人的大志。二是龍母文化和時代需要結合起來,和大眾審美、日常生活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龍母文化自身所持有的潛在性資源價值同市場經濟時代契合,應側重展現其信仰價值,如孝、勇敢、樂于助人等精神品格。

5 結束語

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人類自認為可以戰勝一切,而龍母文化則提醒我們要敬畏自然。龍母文化是西江流域百姓長期水上生活所凝結而成的,具有強烈的地域文化特點。通過它能了解西江流域族群的歷史和文化,在漫長的以水為生的歷史長河中,先民保持了對自然的敬畏,對水神龍母的崇拜。龍母文化景區是西江流域百姓生產生活中祈福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文化自信的精神載體。梧州龍母文化景區應以個體價值感知過程為重要標準,進一步打造富有文化氣息的自然人文景觀,創作可供個體參與體驗的儀式活動,積極主動采用多種形式展示龍母文化中利澤天下的正義之舉和孝道文化等內容。龍母文化景區不僅要成為龍母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基地,也應是游客流連忘返的優秀景區。

參考文獻

[1] 楊慧敏,姜海濤.游客感知與文化認同:西部旅游中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與保護[J].社會科學家,2020(12):65-69.

[2] 張朝枝,屈冊,金鈺涵.遺產認同:概念、內涵與研究路徑[J].人文地理,2018,33(4):20-25.

[3] 方維規.“雜合”概念考論[J].江西社會科學,2020(2):116-126,255.

[4] 王兆峰,向秋霜.景觀感知和地方依戀對居民文化補償認知的影響與分異[J].經濟地理,2020,40(5):220-229.

[5] 張文亭,駱培聰.基于網絡文本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游客感知與官方傳播對比研究:以福建永定土樓為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1):90-98.

[6] 邢莉.非物質文化遺產視域下對于民間信俗的文化認同:以涇川西王母信俗在當代的建構為個案[J].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4):20-27.

[7] 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敬東,汲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477.

[8] 宋振春,王穎,葛新雨,等.身體痛苦如何成為情感享受:身心交互視角下的旅游體驗研究[J].旅游學刊,2020,35(10):109-121.

[9] 林繼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本質主義立場:基于清明節記憶能動性視角[J].贛南師范大學學報,2020(1):33-40.

[10]喬納森·弗里德曼.文化認同與全球性過程[M].郭健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猜你喜歡
文化認同情感體驗
海外新華僑華人社團與國家“軟實力”建設研究
基于文化共生視域的民族教育發展路徑
巧用策略,“悅”讀繪本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36:20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試論香港電影中的“九七情結”
談音樂欣賞活動中學生情感體驗的激發
文化認同對京津冀地區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影響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22:14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課升華的金鑰匙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6:37
注重體驗,促進成長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7: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色网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a毛片| 在线视频97|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亚洲人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制服| 98超碰在线观看|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日韩专区| 欧美高清日韩| 91视频青青草|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亚洲人妖在线| aⅴ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精品另类| 九色综合视频网|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毛片免费|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免费欧美一级|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国产白丝av|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91色国产在线|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免费无码网站|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中文 |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亚洲a级毛片|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理论一区| a欧美在线| 国产一在线|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中文字幕在线观|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