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音樂感悟、音樂鑒賞、審美能力拓展的關鍵期。小學階段音樂教育工作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背景下,進入了新時期。教師的教學目標從傳統的知識經驗傳授轉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音樂教師在追求更高質量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不斷優化。通過音樂課堂,引導學生完成音樂作品欣賞,逐步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本文以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為研究對象,針對如何有效提升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具體分析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標準化教學實際狀況,分階段研究影響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因素,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標準化教學研究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4.045
Research on Standardized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Based on Subject Core Literacy
ZHANG Xue-ji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Abstrac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music perception, music 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ability. Mus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has entered a new perio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reform. The teaching goal of teachers has changed from the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higher quality music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the music clas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complete music works appreciation, gradually form a goo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so a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udies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music discipline, specifi cally analyz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urr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standardized teaching, makes phased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 c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core accomplishment, primary school music, research on standardized teaching
1 引 言
核心素養是2014年正式提出的現代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個新概念,近一兩年來得到廣泛關注。對于音樂學科來說,主要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審美感悟、藝術表現、文化理解和2022新增的創意實踐[1]。具體而言,在這四者相輔相成的前提下,審美感悟強調的是學生能不能以藝術為手段,抒發對美的感受;藝術表現強調學生能否運用藝術手段抒發情感;而創意實踐更側重于培養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敢于和善于表達自己,尤其是與眾不同的感覺、想法;文化理解則是從全局的角度出發,一方面側重于文化內涵在前三種素養中的融合,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在進行藝術活動實踐時,潛移默化地融入文化感受和認知的能力。中小學開設音樂教學實踐的最終目的在于,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開展音樂學習,逐步提升他們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引導學生掌握感知音樂能力,創造音樂作品,善于用音樂作品詮釋自己的情感。這恰好符合新時期的標準化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需求[2]。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把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作為標準化教學實踐的范本,重視育人和立人的價值;在學生取得較好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落實好立德樹人、以育人為本的根本任務和實質。
2 在小學階段發展核心素養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最開始的知識獲取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同時又有強烈地感知世界、探索世界的沖動。音樂教育是美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不僅給學生美的感官體驗,同時在培養學生品德方面發揮巨大作用,是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3]。因此,在小學學習階段,通過音樂學科標準化實踐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具備審美感知能力,使之具備用音樂創作和表達自我的能力,進而達到有效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目標。
2.1 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的第一個作用就是帶給人審美的享受。但是,對音樂的欣賞品味,大部分不是自然擁有的,而是后天的教育和環境熏陶出來的。如今,市面上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比比皆是,其中良莠不齊,且以通俗文化的形式被小學生們輕松接受。在這一大環境之下,保障標準化音樂實踐教學水平,強化音樂核心素養是勢在必行的,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使他們自覺地對“低俗文化”敬而遠之。
2.2 提升小學生的創造能力
藝術需要人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認識;鑒賞藝術是標準化的,運用知識、經驗和情感進行發散的過程。音樂是一種創造性、啟發性的藝術形式,人們在聽音樂時往往會產生聯想,思維跟著音樂中所表達的意象來回跳躍,不知不覺中就激發了人的創造能力。創新思維的產生,大多是瞬間獲得的靈感,但靈感的產生并非空穴來風,而是重在平時積累的成果。欣賞音樂作品,能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啟發他們進行發散性思考,提升音樂藝術積淀。
2.3 提升小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音樂教育既要有音樂欣賞,也要有音樂表演。表演是一個需要溝通、練習、協作的過程,演奏者既要能很好地進行團隊合作,又要學會讓聽眾了解他們所表達的內容,所以需要運用人際交往的技巧與能力。有一些小學的音樂教學里已經包含了能夠增強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標準化內容,比如:合唱比賽、管樂訓練等等。學生可以通過集體訓練和參加比賽等類似方式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和合作。
3 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核心素養培育的阻礙因素
一直以來,我國實行的標準化教育制度主要是以升學科目為核心,對音、體、美這些“副科”的重視度不夠。如:有的教師對教學安排、課標要求不關心,甚至達不到教學要求;或者在音樂科目的教學中過于強調秩序和規則,造成孩子唱起歌來被動而機械,有時還會“被迫”做出一些舞蹈動作;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因為面臨“小升初”,導致學校原本開設數量不多的音樂課全部換成了語數英;學生不重視音樂課,上課時得過且過,而家長只重視期末成績,對音樂課不聞不問,這大大妨礙了孩子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提高,藝術方面的先天潛力得不到開發。教育體制的不平衡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3.1 缺乏對培養音樂能力的重視
小學的音樂課標準化教育模式以聽唱為主,不重視教授器樂演奏和樂理知識。大部分是老師唱一句,學生就跟著唱一句。由于現行教育體制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音樂課,許多學校在課程學習上并沒有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足夠的音樂設施。一個音樂老師可能會教全年級,甚至多個年級的課程,一節課50多個學生,教室里只有一臺鋼琴,所有這些因素都讓安排課程只能以聽為主。而家長和學生則把精力都放在了考試科目上,對音樂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并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
3.2 缺乏音樂綜合素養的測評
一直以來,教育界和家長評價學校標準化教育質量的好壞,主要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文化課的成績考核,都有規范的考試流程和考題,而音樂素養的考核卻沒有一個規范的體系,很多考核內容和成績都是老師自己決定的。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得不到應有的反饋,也就不會重視音樂課的成績。因此,缺乏合理完善的音樂素養測評方法,就導致了小學生輕視音樂課,阻礙了他們音樂素養教育的提高。
3.3 學生對音樂學科定位認識不足
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對有效開展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學生對音樂課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未能深刻理解音樂課堂學習的重要性,只是把上音樂課看成是平時忙碌的學習過程中的調劑活動。再加上學校對音樂學科不重視,導致學生間接感到音樂學科只需作為一種日常消遣的活動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認真學習其理念。由于大多數學生對音樂課堂持有這樣的錯誤觀點,造成音樂教學無法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會導致他們的積極性和興趣進一步降低,從而很難對基本的音樂知識有一個宏觀和全面的認識,音樂的核心素養也不能相應地得到提高。學生思想上的懈怠,給小學整體標準化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小學音樂課堂發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效果。
4 小學音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4.1 在音樂欣賞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不少音樂教師意識到在音樂課堂實踐中,采用引導學生聆聽、感悟音樂作品的教學方式,可以取到理想的教學成效。通過這一標準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創設的音樂情境中,感知作品潛在的藝術情感,結合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知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沖擊力。在了解的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感悟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和鍛煉。在小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逐步形成審美意識并全面提升其審美能力。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有效審美教育手段,教師在課堂標準化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音樂作品欣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審美意識,具備審美能力。對于小學音樂老師教學工作提出具體要求,通過一系列音樂作品鑒賞活動,引導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興趣,主動參與到藝術欣賞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理解作品基礎上,發現音樂、藝術之美,才能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全方位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4.2 靈活建設音樂課堂的教學情境
在音樂課程標準化教學過程中,結合音樂作品本身具有顯著藝術特性,有針對性地采取情境教學模式。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求上看,教師創設出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用心去感知、體會周邊的一切,自然而然地融入音樂作品中,并形成一種正面、積極的心態,并產生全新的審美體驗和感知;教師通過音樂作品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藝術作品潛藏的審美志趣,并在鑒賞作品過程中融入自身情感,進而對藝術、音樂作品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創設情境中大膽想象,引導學生用藝術語言結合藝術形式詮釋自然美、社會美和科技美,并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創造的快感,感受實現自我的愉悅,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各種音樂知識進行積極探索,全方位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水平,逐步形成音樂核心素養。
4.3 有效發揮音樂游戲教學的價值
在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標準化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結合小學生心智發育特點,營造出輕松有趣的課堂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喜歡邊游戲邊學習的模式,從而有效保證教學成效。這也正是新課改建議教師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采用“唱游”課程教學的原因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創設出與課程內容相關的音樂游戲,發揮學生主動性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以此有效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音樂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方式,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無障礙溝通。音樂內容包羅萬千,不同音樂蘊含的音樂情感存在很大差異性。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引導學生自主、與他人協作的學習意識,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全方位提升其創造性思維。教師結合小學生年齡段特點,設計音樂主題相關的游戲,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應用音樂游戲,切實發揮音樂游戲教學的最大價值。如: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器具、材料進行創作、演奏、編創,或利用虛擬樂器等設備及網絡社交平臺、遠程通信技術加強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學習共同體,提高音樂學科標準化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避免單一的教學手段。
4.4 延伸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藝術的發展需要有創造性,而創造性是藝術價值體現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主動去創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音樂潛能。在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創新性地采取全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音樂課堂來完成自己的創作,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創造力得到提高。小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迸發出千奇百怪的想法,小學音樂老師應尊重并認真看待學生想法。鑒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在開展標準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如果開展純粹的音樂理論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是不利的。教師可在教材基礎上,融入課本之外的知識,同時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互聯,提升學生對藝術和生活的感悟。
4.5 充分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
小學生有很強的求知欲,好奇心,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在音樂課堂上,如果教學內容過于古板,特別是如果教學內容沒有任何新意,就無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僅影響教學進度,而且整體教學成效不佳。因此,音樂老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品鑒音樂作品并形成自我感知。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從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出發,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熱情,讓學生被豐富、有趣的課程內容所吸引,并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的真實感受,結合教學內容特點,適當地進行變化,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
4.6 借助音樂課堂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是小學階段音樂核心素養要求之一。這就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結合人的本質特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自己,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把控自己的行為,主動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和價值,在學習音樂知識道路上,攻克一個個難關,全面提升其邏輯思維水平。教師要做好引導,幫助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為接下來的學習和工作做好準備。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只有學生對某項知識產生濃厚興趣,才會參與到該項課程學習中來,實現學習效果最大化。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課程內容前提下,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本能,讓他們帶著學習的熱情、探索知識的欲望進入到音樂課堂學習中來,進而對有關的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取得更大的進步。
5 結 語
隨著社會的逐步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小學教師在音樂課程標準化教學實踐階段,除了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外,還要充分發揮音樂課堂作用,從教學實踐上,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不僅規范了音樂課程教學,保障了音樂教學成效,而且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使他們學會合作,加強審美能力。為此,發揮音樂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措施,奠定良好基礎,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安國.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1-6.
[2]李玲.音樂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 ] .北方音樂,2020(4):154-164.
[3]陳健.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探討[J].學周刊,2022(12):157-159.
作者簡介
張雪潔,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音樂教學論。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