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貞
摘 要:古代漢語是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悠久的文化遺產(chǎn),凝聚了歷代祖先的智慧。在小學階段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其主要目標是使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同時具備一定的語感,便于日后學習較難的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文言文,使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提升對文言文的掌握與理解。
關鍵詞:新課標;文言文教學;教學創(chuàng)新
為了滿足新課程體系教學的需要,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理念、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性的改革。然而,要真正地進行教學改革,首先要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更新思想,從我做起,在小學語文課程體系中,把教育教學方法、教育角色進行轉(zhuǎn)換,使教育教學的內(nèi)涵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一、新課標下文言文教學相關概述
隨著人們對文言文的了解不斷加深,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小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逐漸增強,但是小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不大,閱讀水平較低。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認識到如何調(diào)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不斷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小學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長時間地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造成了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自主意識,從而影響到了有效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造成了學生學習氛圍的低落,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提高。因此,在小學語文文言文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對創(chuàng)新進行優(yōu)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
二、新課標下文言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積極引導,提升興趣
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地向?qū)W生解釋文言文的含義和意義。要讓學生明白,古代漢語是我們國家文化的載體,它生動地描繪了各個時代的歷史,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古文的學習,就像是跨越了時空,和先祖交流,感受先祖的情感。除此之外,學習古文也是一件很有實際意義的事情,文言文和漢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文言文的學習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只有仔細閱讀,才能夠準確地領悟出其中的含義,這樣的細讀能力就可以轉(zhuǎn)化成日常的閱讀。在使學生認識到文言文的重要意義之后,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文學習態(tài)度,是提高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的根本。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進行教學,通過圖片,使學生能夠猜出其中的故事,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而對其感興趣。對學生來說,漢語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就是翻譯,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的筆記和材料中了解到每一個詞語的意思,然后把它們翻譯成漢語,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原文的意思。提問是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方式,通過對于文段的分析,厘清文章的脈絡,了解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通過對于關鍵性問題的提問,引導學生閱讀細節(jié),并在這過程中,厘清文章脈絡,學習寫作手法,了解古文與現(xiàn)代漢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古文獨有的特點以及寫作方式。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及時思考,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候,通過提問了解孔子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兩個小兒,又是以何種態(tài)度來面對小兒提出的問題;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會關鍵詞語的意思,理解“東游”“孰”等古代用語的意思,并且積累下來。
比起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更容易讓人產(chǎn)生學習的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兩個孩子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觀點?讓他們討論,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更加專注于文言文的學習。
(二)融合音樂,烘托氛圍
在當今的教育領域,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層出不窮,對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可以根據(jù)文言文的具體內(nèi)容,靈活地選用適當?shù)默F(xiàn)代教育方法,使文言文的含蓄感情,更為形象地表達出來。多媒體教學,是目前廣泛應用的一種現(xiàn)代教育手段,教師可以將圖像、文字、視頻、聲音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使課堂上的情景更加生動。比如,在學習《伯牙鼓琴》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伯牙鼓琴》的動畫片,再配合伯牙的《高山流水》做背景音樂,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細研情感,強化閱讀
在這一階段,文言文學習的最大阻礙在于課堂上過于僵化,學生無法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閱讀為一種常態(tài),在反復的閱讀中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前,教師會給學生安排一些簡單的閱讀任務,讓他們看一看,了解文章的基本情況。在正式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朗誦一段課文,請大家注意,在給學生朗誦的時候,要做到情緒飽滿,要有節(jié)奏,要讓學生在聽的時候,體會到其中的古典韻味。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到文言文的魅力,并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全篇的閱讀,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他們閱讀,這樣就可以控制閱讀的速度,讓他們能夠體會到古代文字的美感。第三,就是讓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理解這篇文章的意思,然后慢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huán)。
小學教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此階段,積極地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可以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此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中,必須使學生了解文言文的重要意義,使他們能夠?qū)盼母信d趣并積極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李慧娟.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未來英才,2015(07).
[2]王曉梅.談談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