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群 朱記松
[摘? 要] 文章通過對2022年嘉興、舟山中考數學壓軸題的剖析,旨在引導學生充分聯想相關知識點、基本圖形,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度思考,拓展學生思維的路徑,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積累;聯想;拓展思維;核心素養
試題呈現
如圖1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點F,H分別在邊AD,AB上,連接AC,FH相交于點E,已知CF=CH.
(1)線段AC與FH垂直嗎?請說明理由.
(3)如圖3所示,在(2)的條件下,當點K是線段AC的中點時,求.
分析與簡解
1. 問題(1)的分析與簡解
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圖形,聯想正方形的性質,不難發現通過證明△DCF≌△BCH可得DF=BH,AF=AH,然后運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得到AC⊥FH.
2. 問題(2)的分析與簡解
要證明四條線段成比例,通常聯想“三點定形法——證明四條線段所在的兩個三角形相似”或“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論”. 因為A,K,C三點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不能直接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 面對這一問題,常見的策略有三種:第一種,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論”的啟發下添加平行線構造“真A”型圖形(如圖4所示);第二種,在圖形中尋找或構造一條線段來替換KH,通過三角形相似來證明結論成立(如圖5所示);第三種,用三角函數表示AC,AK,HC,KH的長度,計算它們的比值證明結論成立. 因篇幅所限,這里僅根據上述三種策略列舉三種方法,其他方法請讀者自己探索.
方法1:如圖4所示,過點K作KG∥AB交CH于點G,所以∠GKH=∠PHA,∠KGH=∠CHB.
因為四邊形AHPF是☉E的內接四邊形,所以∠DFC=∠AHP. 由問題(1)可知∠DFC=∠CHB,所以∠GKH=
3. 問題(3)的分析與簡解
由于K是AC的中點(即為定點),所以圖3中各線段的比值是確定的. 為探個究竟,不妨從下面兩個角度進行思考.
第一,從作圖的角度進行思考. 由問題(2)可知∠PHA=∠CHB,因此不難聯想到構造△CHB關于AB的對稱圖形. 基于這個思路,解答如下:
第二,由中點聯想三角形的中位線. 過點K作KM∥CH交AB于點M.因為K是AC的中點,所以M是AH的中點,AB=3BH,然后運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或三角函數)表示CP,PF的長度,最后計算出它們的比值. 解答如下:
如圖7所示,過點K作KM∥CH交AB于點M,連接KB. 由正方形ABCD的性質以及K是AC的中點,可得AK=KB,∠KAB=∠KBA=45°. 由問題(2)可知∠KMH=∠KHA,從而易證△AKH≌△BKM,于是AH=BM,得AM=BH. 由KM∥CH以及K是AC的中點,可知AM=MH=HB.
結合上述結論,下面給出兩種方法.
解題反思
1. 考查“四基”
該題是該卷的壓軸題,突出考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基本解題經驗,難易適中,能夠助力義務教育提質增效. 具體來說,該題以正方形、共頂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為背景,設計三個問題,著力考查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銳角三角函數、圓的基本性質、計算與推理能力以及轉化思想等,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靈活性(問題(2)的解法多樣),各小題呈遞進關系,由易到難,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的區分度,在確保中考選拔功能的基礎上,能有效考查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數學思想.
2. 聚焦核心素養
教學啟示
1. 解題需要原始積累
皮亞杰的認知建構理論要求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重視學生頭腦中原有知識和經驗的作用,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也強調,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 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作數學筆記、寫數學日記、解題反思、自主復習等行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促進學生積累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解題方法、解題經驗(策略)、基本圖形、基本題型和基本結論,幫助學生完善認知結構,自主構建認知體系.
2. 解題需要充分聯想
聯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 聯想是解題的關鍵,在數學解題中,可以由已知條件聯想到相關的知識點、定義、定理;由結論聯想到相關的基本圖形、基本結論或要得到結論所需要的條件和可能的方法.
3. 解題需要“學科一般觀念”的指導
章建躍博士指出:“學科一般觀念是指對本學科學習和研究具有廣泛、持久、深刻影響的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和基本思維策略方法,是數學研究的方法論,對學生用數學來觀察和分析世界,提出并解決問題具有指路明燈的作用.” 筆者竊以為:數學解題教學,教師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形成有效的解題思維策略(思維過程如圖8所示),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通過充分聯想、類比,喚醒已有的解題經驗,建立條件與結論以及前后小題間的聯系,制定解題方案,優化解題方法,最后總結反思,形成新的經驗,提高解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