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當下教學工作已由傳統“知識講授”向“素質培養”轉型。本文立足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探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旨在解決傳統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單一、指向性弱等問題,增強學生學習體驗,以促進其情感認知和英語核心素養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作者簡介:林素玉,福建省平潭城關中學。
當今教育背景下,聚焦立德樹人,優化課程體系,有助于學生情感、能力的多維度發展。相比于其他學科,英語知識較為抽象,且情感的加持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有著較高要求。其中,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學生知識、情感、思維內化躍遷的重要渠道。對此,廣大教師應轉變以往教育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以情境、問題、活動為導向,增強學生學習體驗,促進其情感、能力的綜合發展。
一、立德樹人視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原則
(一)核心素養原則
核心素養豐富了英語教學形態,能夠促進學生能力、素養的個性化發展,使其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知識獲取、知識運用等基本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圍繞核心素養各要素,挖掘德育元素,通過問題、情境創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解讀,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
(二)個體發展原則
現階段初中生對事物發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德育元素的滲透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事物發展的本質及規律,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使其能夠正確、合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由此建立良好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能力和素養發展需求,對現有的教學內容予以重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課堂內涵。同時,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分層教學等,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并達到“化為己用”的學習目標。
(三)情感主導原則
情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德育元素的挖掘,圍繞英語學科教學目標,深挖教材單元主題,通過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放大知識背后所展現的情感思想,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使其運用生活經驗理解并掌握抽象的語法知識,并在自我情感表達過程中建立良好的英語思維,為日后深入學習奠定扎實基礎。
二、當下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立德樹人理念與英語課堂關聯性不強
就初中英語教學現狀來看,雖然德育已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內容,在日常教學中也融入了德育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以課前情境導入的形式出現,并未與學科知識有效關聯,使得學生難以通過知識學習獲得德育素養的提升,教師也難以借助德育元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成效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現階段,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同時對于德育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多將其作為行為規范。其次,目前多數學生對于英語學習存在抵觸心理,主要是因為學生難以借助“母語”對一些抽象的語法知識進行學習,加之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單一,學生極易陷入學習困境,甚至對教師產生較大依賴,影響了自身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的提升。
(三)德育元素難以發揮教育功能
立德樹人理念宛如一汪清泉,能夠幫助學生理性、科學地看待知識背后蘊含的文化、情感,并通過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使其受到多角度的熏陶,實現情感、素養的質變。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多數教師將學科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德育元素難以得到有效滲透。其次,當下學生正面臨升學的壓力,“分數為主”的思想使得學生的學習存在較強的目的性,德育素養培養工作逐漸被忽視,其育人價值難以得到展現。
三、立德樹人視角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立足單元主題,加強情感引導
初中英語課文篇幅較長,學生英語閱讀水平差異明顯,英語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圍繞課文主題設計層次分明的問題鏈,用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全面解讀。同時也要注重教材情感的挖掘,充分發揮情境問題的引導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溫度。
以“Our school life”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設置“My favorite subject”這一單元主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互相詢問彼此最喜歡的學科是什么?同時闡述原因。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其喜歡的學科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以及在不同領域中發揮的作用。以“科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展示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如航天航空技術、工業生產等。不僅如此,教師也可結合我國相關領域的成就開展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并引入“工匠精神”,使學生從多個方面感受學科魅力,并在相關人物身上學到永不言棄、敢于創新的優秀品質,激發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行為認知與學習習慣,為后續學習活動開展奠定扎實基礎。
(二)創設德育情境,提升課堂溫度
1.主題情境。主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其快速融入課堂學習中,感受知識魅力,提升情感素養。在開展教學前,教師應深入解讀英語學科知識內涵,創設多元化的主題情境,一方面,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現給學生,使其有效把握學習重點,提高學習成效;另一方面,多種情境的交織能夠彰顯德育元素內涵,使學生的思想品行得到進一步涵養,促進能力、素養的協同發展。
以“Our world”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圍繞本課設置“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一主題,借助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講述動物、植物、人與自然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引入本節課的重點語法知識——比較級和最高級,通過多種話題的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所學知識。隨后,教師還可以“Saving the animals in danger”為主題進行情境創設,為學生呈現當下瀕危物種的生存現狀以及人類社會發展對一些動物生活環境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自選案例展開分析研究,自主收集資料,完成倡議書的編寫。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梳理、信息整合等基本能力,同時為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使其更好地產生情感共鳴,并在實際案例的引導下,將知識映射于日常生活中,約束自身行為規范,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2.閱讀情境。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板塊,其對學生情感能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英語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展開閱讀思考,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在書中所學到的知識,深化情感認識的同時,強化自身情感素養。
以“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準備相關書籍,讓他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展開閱讀,一方面要求學生標注文章中對于天氣的描寫技巧,提煉語法結構,并嘗試進行仿寫和續寫。另一方面,要通過文章中對于天氣的描寫,進一步提煉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并在與其他學生交流分享的過程中,提高自我情感表達能力,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針對學生間的能力差異,教師也可圍繞文章主題引入相應的視聽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各個感官,使其快速融入課堂學習中,感受英語知識的文化情感魅力,并由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議題情境。議題情境能夠細化教學主題,同時也能使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不同的議題,同時還要將總議題拆分為多個子議題,使學生在議題探究過程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其良好的德育品行。
以“Keeping healthy”這一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創設相應的議題——健康生活,隨后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多個情境,如“快餐時代”“肥胖兒童”等,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以英語對話的形式探討如下子議題“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快餐的利與弊”。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圍繞健康、食物這兩個關鍵詞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定健康生活方案、模擬做飯等,并結合節約教育,在活動過程中予以學生指導,以此培養他們愛惜糧食的意識和習慣,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三)拓寬教育渠道,強化德育功能
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要跳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拓寬教育渠道,強化德育功能,為學生展現知識的多元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從而更好地彰顯教育本質,促進學生能力和素養的綜合發展。例如,教師可開發相應的課外教育資源,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更好地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另一方面可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使其在多種閱讀資源的引導下,深化對知識情感的把握,培養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感受主人公查理純樸的性格特征,學習其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抑或是讓學生閱讀民間故事(Folk Tales),了解民間藝術家身上的智慧,在傳統技藝的引導下感受情感、文化交織碰撞所展現的獨有魅力,并由此增強文化自信與文化傳承意識。此外,教師也可開設相應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分享自己周末的一天,或是讓學生討論自己以前做過哪些社會實踐活動?有什么樣的收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制定一周的實踐活動計劃,如走訪敬老院、社區志愿服務等,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實現教學、育人的有效融合。
(四)營造德育氛圍,落實全程育人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重點也從學科教育向素養提升方面傾斜,而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其能夠體現整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同時也能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助力學生德育素養的發展。對此,教師可從班級、校園兩個層面入手,營造德育氛圍,加快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
在班級德育氛圍營造過程中,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與到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中,鼓勵他們自行確定值日計劃。通過這種方式,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意識歸屬感。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圍繞英語文化進行氛圍布置,設置英語文化角,學生可分享自己喜歡的英語短篇文章或是電影臺詞,同時定期開展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介紹分享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并闡述原因。通過這種方式,既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同時在交流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英語文化的情感魅力,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時,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
校園德育氛圍營造過程中,教師可從文化活動這一角度入手,依托多種文化節日,開展多元化的英語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精神體驗。例如,教師可圍繞萬圣節、復活節開設相應的藝術文化活動,為學生介紹節日起源,同時開展文化競賽,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并由此建立良好的文化認同與文化歸屬感。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充分發揮多種媒體技術的傳播優勢,如校園期刊、校園網,向學生定期推送相關優秀語篇,并開設線上交流板塊,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以此強化學生精神文明感知。
四、結語
綜上所述,當今教育背景下,廣大教師應深入解讀立德樹人于學生情感、能力、素養發展的現實意義,做好德育滲透工作,提升課堂溫度,完善教學形態,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立足當下初中生認知特點,積極開發多種教育資源,發揮情境、問題、環境等元素的教育功能,營造多元化的學習氛圍,以此促進學生能力和素養的協同發展,加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李萍,胡亞蓉,徐倩,張瑾,李鵬.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凸顯英語學科育人價值:2022年山西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英語試題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32):3-7.
[2]陳煌狄,錢衡.芻議思政元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海外英語,2022(20):159-160.
[3]鄧文忠.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J].科技風,2020(13):97.
[4]陳英.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學如何“立德樹人”[J].科技資訊,2020(9):90,92.
[5]孟銳.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訓練方法淺談[J].亞太教育,2019(8):112.
[6]張仲偉.立德樹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