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與要求,然后對基于語言運用能力的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對基于語言運用能力的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策略進行詳細論述,主要包括創建問題導向的教學情境、強調線上線下教學結合、積極開展任務型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知識導入背景、緊密聯系實際生活、借助信息資源開展討論交流,以此來促進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順利開展,并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得到穩步提升。
關鍵詞:語言運用能力;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
作者簡介:丁小龍(1977-),男,河南鄭州人,重慶機電職業技術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在高等教育中,英語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與人才培養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大學英語教學應不斷提升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為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衡量提供一定的依據。當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基于語言運用能力開展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可以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極大的便捷,為整體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奠定良好基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能力是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英語單詞、詞組以及段落等能力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與要求
(一)特點
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主要包括詞匯量大、教學涉及專業性等。在大學教育前,語法內容比較常見,但是在詞匯量增加的影響下,與高中、中專階段有著明顯的區別。根據相關研究了解到,對于高中階段學生,每日接觸的英語新詞匯在8個左右,而大學階段最少為15個,最高為40個,其中,包括四級考試要求,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會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專業性方面,商務英語、交際英語等模式在大學英語中較為常用,而不同模式下的學習重點,其差異性突出。在學生掌握語法和詞匯后,詞匯的組織、語言的加工也是尤為重要的,進而要求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二)要求
分析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與持續進行知識積累,提升知識運用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語言運用能力這一方面。在大學階段,明確提出了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的要求。目前,雖然許多學生對詞匯、語法比較了解,但在應用時,其經驗和技巧較為匱乏,如在商務英語中,語言搭配形式具有一定的多變性,學生在理解與運用上存在困難。 此外,在社會見習階段,企業非常關注學生適應崗位的能力,這也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基于語言運用能力的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信息技術在現代語言環境構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構建大學英語語言環境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對各種語言知識進行應用。如在遠程對話交流中,可以使學生和國外友人進行在線交流成為可能。所以在英語語言學習時,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語言交流練習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對不同的交流方式特點、方法高度明確,從而有效提升和促進學生知識面和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在大學英語語言環境構建中,信息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語言的學習得益于特定的環境,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從自身的學習經驗出發,進行素材的挖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要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比如在設計英語小品片段時,為了保證其中內容與情節設計的合理性,通過網絡將相關的小品素材進行挖掘,然后不斷改進小品的情節與內容,爭取與預期的設計目標相符,然后結合小品情節,加強有針對性地語言環境設計,在彩排、表演小品等語言環境中,為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再如,在學習影視英語時,應對某個經典電影中的片段進行模仿,根據相關的背景音樂進行練習對話等。
三、基于語言運用能力的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創建問題導向的教學情境
基于語言運用能力,要想將大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積極創設問題導向性教學情境,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實現問題情境教學的順利創設。比如在“與人交往”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對有關英語原聲電影進行應用,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此來對教學課件進行制作,并篩選出劇情發展的關鍵情節。如選取電影 《傲慢與偏見》中伊麗莎白拒絕達西求婚的故事情節,教師可設計問題“如果達西認識到了驕傲自負的后果,繼續追求伊麗莎白,應該怎么做?”,然后給學生預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站在達西的角度闡述結論。通過該教學設計,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將問題的價值性和討論性發揮出來,設置合理的問題教學情境。
(二)強調線上線下教學結合
借助信息化教學,可以給予多元化教學強有力的保證,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如“旅游英語”這一教學內容,教師應對具有關聯性的知識內容進行選取,加強數據包的制作,如基本資料、題目模塊等,同時,針對數據包中各項內容,進行寫作訓練,或對一段語音進行錄制,將其向教師進行發送,為教師遠程指導提供極大的便捷,或在下一課時將其中的不足、優勢明確指出來,不斷延伸多元化教學范圍,從而提升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此外,在線上教學中,采取分組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在錄制視頻后,組內加強相互評估、審閱,而其他組內成員應進行相應的指正。同時,每組的小組長應注重組內常見的學習問題的總結,將其報告給教師,最后集中處理。
(三)積極開展任務型教學
在教材選用和教學活動方面,首先,課前搭建“腳手架”。在這一環節,教師應對學生自主觀看微課進行指導,加強知識“腳手架”的構建。以TextB“Too much of a good thing-A real addiction”為例,應讓學生對共享單車的作用進行簡單論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討論,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課堂組織形式之一,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極大幫助。其次,翻轉課堂式教學。1.復習環節:應仔細回顧微課中的“觀點和事實”;2.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奧巴馬和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演講視頻,然后進行小組討論,組別的人數應在4-5人左右,各自對兩任美國總統“競選演講”論據的優勢、不足進行闡述,使已有的知識得到不斷強化;3.任務中階段,對熱點話題共享單車進行闡述,然后以小論文的形式論述共享單車的益處與不足。4.任務后階段:向全班學生展示翻轉課堂式教學某些段落,為師生解決問題提供依據。5.評價階段:為了取得良好的評價效果,應集中整合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師生應結合設計的評價項目將知識的欠缺點進行挖掘,從而發揮出對后續學習的促進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知識導入背景
在構建課堂導入環境時,教師應加強信息技術的合理引用,以便于學生學習新知識。比如在學習有關動物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將經典的動物世界片段找出來,導入所學內容。在課堂教學背景導入環節,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緊密結合信息技術與所學的內容,以此來提升所學新知識的理解程度,最終借助教師導入的背景,初步了解所學的內容。
(五)緊密聯系實際生活
如果教學材料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堂的每個環節,應對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材料進行選取,將英語語言知識傳授給學生,推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A good heart to lean on(一顆可以依靠的心)”時,加入材料“A helpful hand is not always lent by heroes. In everyone's life, a man begins each day with a thankful heart just because an average man helps him in trifle. In a bid to mark the 'Learning from LeiFeng'. Share your stories about helpful hands.”(幫忙的人不一定都是英雄,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一個人每天的開始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僅僅因為一個普通人在小事上幫助了他,為了紀念“向雷鋒學習”,分享你關于樂于助人的故事。)教師應引導學生與本課學習的單詞及思想相結合,用英語進行表達,因為所選案例與生活緊密聯系,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借助信息資源開展討論交流
要想將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教師應對信息化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運用。比如在“外貿”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應加強多媒體設備的應用,通過圖片、視頻等內容,向學生直觀展示,通過視覺刺激,使學生了解外貿態勢,并讓學生用英語對展示的圖片或視頻進行適當描述,促進信息化教學順利進行,并推動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
此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自己的課堂主導地位凸顯出來,改變以往灌輸式等教學模式,充分展示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作用,基于學生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教學參與度,并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討論,保證學生的英語思維得到培養。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的考核評價制度進行改革,嚴格考評英語口語測試、卷面測試,并將口語測試的占比適度提升上來。在考試階段,教師應提前在網絡上上傳口語試卷,讓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在考試結束后,還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發音等方面的錯誤,在考評總分中體現出最終的結果。
四、結語
總之,由于大學英語的特殊性顯著,不同專業的英語學習內容,其教學目標也有著一定的差別。因此,要想確保學習效果的穩步提升,教師應積極落實信息化教學,并將語言運用能力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高玉榮.面向一流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課程信息化教學模式探究: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智庫時代,2019(44):132-133.
[2]焦晶.教育信息化對初中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J].傳奇故事(百家講堂),2020(12):243.
[3]趙覓.“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譯與信息化教學創新: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0(18):271.
[4]李萍.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路徑研究: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題型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3):74-75.
[5]令狐曼.科技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未來發展研究:評《信息化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變革與探索》[J].人民長江,2022(1):248-249.
[6]黨冀,陳慧敏.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以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部分學生為例[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9(5):53-56.
[7]王泳欽,林意新.信息化時代任務型語言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203-206.